一生如一朵淡雅的莲(心若莲花一生清雅)

一生如一朵淡雅的莲(心若莲花一生清雅)(1)

作者:张风莉

他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他继承了柳永、秦观等人的词作成就,被婉约派词人长期奉为“正宗”。

他的词语言秾丽,善于铺叙,在创作技法上景象多变而又前后照应,结构严密而又委婉曲折。他所创出的整饬字句和格律派之风,使婉约派在艺术上走向了高峰。

除了填词,他还精通音乐,在审定词调方面做了不少精密的整理工作,他还能度曲,创制了《六丑》《兰陵王》等新曲牌。

在宋代,他的影响甚大,是公认的“负一代词名”的词人。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认为,“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

他,就是被誉为“词家之冠”的周邦彦。

一首《汴都赋》,名动京城

公元1057年,周邦彦出生在浙江钱塘。其父周原根据《诗经·羔裘》中的“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和晋人陆机的“邦彦应运兴,粲若春林葩”,为儿子取名为邦彦,号清真,字美成。

周原虽终身未仕,然酷爱诗书,家学渊源。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使周邦彦自幼“博涉百家之书”,弱冠时已才情斐然,除“诗文之外,兼善书法”,“笺奏杂著,皆是杰作”。

宋神宗元丰初年,周邦彦离开家乡杭州,来到物阜民丰的都城汴京,以满腹才华成为一名太学生。

当时,宋神宗正任用宰相王安石变法,古老的皇城繁华而恢宏,处处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改革新气象。

周邦彦被这个伟大的时代所振奋,他似乎看见了帝国辉煌的未来,胸中不由地涌起了一股想要在仕途上努力奋进的豪情。

1084年,周邦彦怀着对大宋无比的热爱,模仿汉朝时著名的《二都赋》,写了一篇洋洋七千言的《汴都赋》献给皇帝。

宋神宗看后,龙颜大悦。虽然这篇赋写得生僻难懂,甚至很多字他都不认识,但是像赋中的“大哉炎宋!帝眷所瞩。而此汴都,百嘉所毓……玉帛骏奔者万国,冠冕充塞乎寰宇……”这样极尽赞美歌颂的句子,宋神宗还是能看得懂的。

周邦彦初试牛刀,就写到皇帝心坎里去了,他从一介寒士,即刻被擢升为“太学正”,“声名一日震耀海内”。

但是担任学官以后,周邦彦仍然一派书生本色,他不擅攀附与阿谀,故五年内一直不得升迁,因此醉心于辞章。

此时的周邦彦,离开家乡来到汴京已近十年了。“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美丽钱塘,不知多少回出现在他的梦里。

在梦中,周邦彦撑着小船又回到了吴门,他看见了故乡的三秋桂子,还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十里荷花。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苏幕遮·燎沉香》

游子的思乡情结,是诗词最常见的题材之一,但周邦彦的《苏幕遮》这首词,写乡愁语出天然,不事雕琢而风情万种。

正如陈世评价周邦彦说:“不必以词胜,而词自胜。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

一生如一朵淡雅的莲(心若莲花一生清雅)(2)

数年之游宦,愁绪淡淡

宋神宗去世后,高太后垂帘听政,新党被罢黜,旧党重新回到朝中被起用。

以一赋成名、讴歌新法的周邦彦,在朝中自然没有立足之地,他被迫开始了京官外放的漂泊生涯:先是被贬庐州教授,次年徙荆州,之后又改任潥水知县。

仕途的跌宕,使周邦彦切身感受到了政治的无情与世态的炎凉,也使他深刻地体味到了离别况味和羁旅之苦,他的词因而拓宽了视野,增加了新的创作内容。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蝶恋花·早行》

《蝶恋花·早行》这首词描述了情人辞家早行的全过程。它全篇句句均由不同的画面组成,并配合以不同的声响,形象地体现出了时间的推移和场景的变换,从而充分表现了难舍难分的离情别绪。

虽然从京官贬为地方官,但是在潥水任上,周邦彦尽心竭力,为政敬简,深得潥水人民的拥戴。直到八十多年后,当地老百姓仍在夸赞周县令的功绩。

夏日的潥水,因为周邦彦的垂拱而治,显得尤为清新可爱,然而歌筵上的丝管繁弦,使这个江南倦客不忍谛听,因为身处此境,他的内心总会涌起流宦他乡的莫名愁情。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仕途失意的苦闷难以消除,只好以醉遣愁,但是他在抒发自己的愁思时,感情一贯又比较节制。

他将那种时隐时现的清愁,“说得虽哀怨,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就像这首词,他的淡淡愁绪,就如低度的美酒,让人微醺,却又不致激动人的神思。

一生如一朵淡雅的莲(心若莲花一生清雅)(3)

大宋音乐官,风流浪漫

1093年,高太后薨,宋哲宗亲政,新党复被起用。颇有才名、“浮沉州县”多年的周邦彦终于时来运转,得以重返帝都并升任国子监主簿。

宋徽宗即位后,写得一手好词的周邦彦更是步步高升,以直龙图阁知河中府,并被提举到大晟府,任国家级音乐机关的政府官员。

和柳永一样,周邦彦一生风流浪漫,喜混迹于烟花场所,流连于青楼妓馆。他极富才华,左手填词,右手作曲,他的每一首词和他本人,都是当时风尘女子的最爱。

如果说没有绯闻的名人,不是真正的名人,那么宋人为周邦彦杜撰的绯闻,足以登上大宋的娱乐头条了。

话说有一天周邦彦去青楼里找李师师,两人正情意绵绵,恰好当朝皇帝宋徽宗也来探望李师师。周邦彦吓得六神无主,情急之下,李师师只好让周邦彦藏到了床底下。

等宋徽宗一走,周邦彦从床下灰头土脸地爬出来,竟然有心情作词,调侃他这次无比惊险的浪漫经历。这首词便是著名的《少年游 并刀如水》: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李师师对《少年游》这首词喜爱不已,过了几天再见宋徽宗时,她竟然为他唱了出来。

宋徽宗一听,猛然觉得这首词写的好像是自己,忙不迭地向李师师追问,才知自己被周邦彦美美地戏谑了一番。

好在宋朝有不杀文人的规定,所以宋徽宗在恼怒之下随便找了个借口,要将周邦彦打发到地方上去。

周邦彦对自己的遭遇无话可说,几天后,在和李师师告别时,他写了一首《兰陵王·柳》,来表达对师师的深情和万般不舍: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李师师又将《兰陵王·柳》这首词唱给宋徽宗听,没想到这次,徽宗因为爱才不忍将周邦彦发配,于是周邦彦躲过一劫,继续留在朝中任职。

一生如一朵淡雅的莲(心若莲花一生清雅)(4)

清秀风荷,黯然凋零

宋徽宗希望自己对周邦彦的提携,周邦彦能够感激涕零,投桃报李,至少在文学创作上不要只写他那无用的词,而是多拿出一些,像当年的《汴都赋》那样的讴歌太平盛世的作品。

但周邦彦一身傲骨,面对皇帝的屡屡暗示和旁敲侧击,他竟然一口回绝道:“某老矣,颇悔少时轻薄之作。”

听周邦彦如此之说,宋徽宗气不打一处来,他觉得这个周邦彦也太不识相了,你再正直连皇上的话都不听了,我还留你在朝廷干什么。

于是在蔡京的撺掇下,周邦彦这次被轰到隆德府任知府兼教育局长。徽宗觉得这样做还不够狠,不久,又令年近花甲的周邦彦长途跋涉“徙明州”,看看他对自己的行为有无反省。

一年之后,宋徽宗自己先火气消了,他觉得死倔死倔的周邦彦,虽然书呆子气十足,但也不是那么讨厌 ,有时甚至还显出一些可爱来。

于是宋徽宗既往不咎,将周邦彦召回京城,“入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

这段时间,周邦彦心情较为轻松与惬意。他努力拓展音乐领域,潜心研究填词技巧,“依月用律,月进一曲,不断创制新声”。

1121年正月,周邦彦重游了他四十年前到过的故地,写下了《西平乐·稚柳苏晴》这首绝命词,抒发了在方腊起义的动乱之中,诗人飘零州县、垂老奔波、心力交瘁的凄然伤痛的情感。

稚柳苏晴,故溪歇雨,川迥未觉春赊。驼褐寒侵,正怜初日,轻阴抵死须遮。叹事逐孤鸿尽去,身与塘蒲共晚,争知向此,征途迢递,伫立尘沙。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

道连三楚,天低四野,乔木依前,临路敧斜。重慕想、东陵晦迹,彭泽归来,左右琴书自乐,松菊相依,何况风流鬓未华。多谢故人,亲驰郑驿,时倒融尊,劝此淹留,共过芳时,翻令倦客思家。

——《西平乐·稚柳苏晴》

1121年八月,当故乡钱塘又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几举”的时候,周邦彦病逝于南京鸿庆宫斋厅,“年六十六,赠宣奉大夫”。

一生如一朵淡雅的莲(心若莲花一生清雅)(5)

心若莲花,一生清雅

周邦彦的一生,悠游自在,仕途上既无大起,也无大落。

他以布衣入京,凭一首《汴都赋》名动天下,以一赋而得三朝之眷顾,读书人的荣耀没有能超过他的了。

他一边做官,一边写词,偶尔到青楼里放松放松。他的词,大多是为他的红粉知己而写,因此换来人们对他“疏隽少检”的无良评价。

但周邦彦从不顾忌别人对他的看法,他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家。他只知道顺从天性而活,眼望风吹十里荷,他一生只为自己而歌。

虽然周邦彦在政治上没有多大的建树,但是他的两百多首词作成就了他,让他在文学史上有了属于自己的一页。

戈载说:“清真之词,其意淡远,其气浑厚,其音节又复精妍和雅,最为词家之正宗。”

王国维对周邦彦的词更为推崇,他说以宋词比唐诗,词中老杜非周邦彦不可,两宋之间,仅此一人而已。

即使有人还会对周邦彦颇有微词,但在文学创作上能够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周美成已经足够欣慰和美滋滋的了。

何况,他本来已经那般幸运,他生逢盛世,看见的皆是满眼繁华,他没有亲眼目睹那个辉煌的时代,如何一步步走向毁灭。

因此,在浣花纸上,他才留下了那样多情的墨色;因此,在宋朝的文人里,他才始终坚持自我,不改初心,天然随性,一如五月的疏荷,亭亭玉立,随风摇曳,灵动清圆。

心若莲花,一生清雅。

-作者-

张风莉:笔名雨枫,中学语文教师,甘肃省白银市作协会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