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论述题例题及答案(八上历史中期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只一个选项)

1.182年前,"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西方列强”指的是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2.下图是某校八年级(2)嘉冈学学习中国近代史某一内容时的主题板书。这一“内容”是

八上历史论述题例题及答案(八上历史中期测试题)(1)

A.火烧圆明阳

B,沙俄受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对强瓜分中国狂潮

D.抗击八国联军

3.经过此次“内江”,太平天国受到极大损害,军事形势不断恶化,开始走向衰败。"内讧”是指

A.定都天京 B.天京事变

C.永安封王 D.天京陷落

4太平军在金田崛起并北上进军后,各地掀起抗清高潮,如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广东.广西等地爆发天地会起义.山东,河南等地爆发捻不起义。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结束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B.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宣传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D.激发了广大人民的反清意识

5.左宗案是中国近代保卫边疆.捍卫祖国领土的英雄,左宗案收复了我国

A.新疆 B.台湾 C.香港 D.内蒙古

6.历史学家胡绳指出:光绪皇帝当时不可能区别维新派和洋务部,他是把维新派当作洋务派的后起之秀来使用的。这反映了光绪皇帝支持维新派是为了

A.确立君主立宪制 B.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C.确立民主共和制 D.摆脱民族危机

7.《王大点庚子日记》中记载:“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对于他们(清末民众)来说只有两件事有意义:看热闹和占便宜。至于热闹从哪儿来,便宜在哪儿占,都没要紧。”日记反晚了“清末民众”

A.缺乏国家的认同和归属感

B.生活物资的极度匮乏

C.对中华民国的支持和同情

D.文化家养的极度缺失

8.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A.变法救国 B.民主科学

C.三民主义 D.扶清灭洋

9.1913年3月,国会召开前夕,他遇刺身亡。孙中山为他写下挽联;“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他”是

A.秋瑾 B.刘道一 C.宋教仁 D.黎元洪

10.20世纪初,昔通百姓根本看不懂文言文。但在20世纪20年代,六七岁的小孩居然也会主动看起各种通俗读物。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戊戌变法的推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白话文的推广

答案:1-5CBBDA 6-10BACC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10分)

11.1838 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_____查禁鸦片;1907年夏,光复会成员徐徐锡麟在_____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12.1895年.中日签订《_______》。此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人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11国签订《_____》,此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早等条约。

13.严复等主持的《_________》,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彭响力的报纸;陈天华宜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是《猛回头》和《__________》。

14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______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急追性,呼吁变法救国;在_____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给束。

l5._______年4月,黄兴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革命党人与清军苦战一昼夜,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历史上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__________年低,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答案:

11.广东;安庆 12.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13.国闻报;《警示钟》

14.康有为;袁世凯 15.1911;1915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计7分)

16.(7分)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和取得的成果。简述五四运动的性质。

答案:

时间:1919年5月4日 成果:①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 ②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四、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小题,总计23分)

17.(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上历史论述题例题及答案(八上历史中期测试题)(2)

图A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 图B汉阳铁厂 图C北洋水师官兵合影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它对中国从传统政治形态走向现代政治形态,最终成长为现代性的政治形态做了初步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我国从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分水岭。

——摘编自富成慧《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性研究》

材料三:从1915年开始,一场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这场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同时也没有和群众运动紧密结合,但它仍然不失为一次伟大的思起解放运动。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A至图C反映的中国近代化探索事件及这一事件的口号。写出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战争。(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是我国从"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分水岭”的主要依据。(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观点的认识。(4分)

答案:

(1)事件:洋务运动(1分)

口号:自强(1分),求富(1分)

战争:甲午中日战争(1分)

(2)依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分)建立了中华民国,(1分)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1分)

(3)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2分)

认识: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打开了遏制新思潮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

材料二:一个活生生的、年轻的盘古,在黑夜与血火中诞生了。他紧握镰刀铁锤的大手,要完成又一次开天辟地的事业,他大步跨出南湖的红船,一片灿烂的霞光,如母亲分娩的血花,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喷涌。

材料三:(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摘编自《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四:

八上历史论述题例题及答案(八上历史中期测试题)(3)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盘古"诞生的标志。简述“盘古""诞生的历史意义。(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的最低纲领。简述最低纲领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3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二七惨案"后中国共产党有了怎样的认识。(3分)

答案:(1)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和活动;共产国际的指导。

(2)标志: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1分);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1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分)。

(3)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1分)。

历史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2分)

(4)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1分)认识:中国共产党也认识到单枪匹马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2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