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的主题有哪些(消化系统疾病心身整体治疗观)

消化系统疾病心身整体治疗观

消化系统疾病的主题有哪些(消化系统疾病心身整体治疗观)(1)

导读

目前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中,50%~70%的就诊目的是解决症状,且其中多数为功能性胃肠病(FGID)患者,但在传统的消化科思维模式所指导下的传统药物治疗效果很差。欧美消化科医生已推荐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效果不佳的FGID患者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而我国学者中也已有先驱者试行将精神心理治疗与传统消化科治疗结合用于难治性FGID患者,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第14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心身疾病专场会议上,著名消化病心身医学专家陈玉龙、曹建新发表了专题讲座,探讨了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如何消化系统疾病进行心身整体治疗。

消化系统疾病的主题有哪些(消化系统疾病心身整体治疗观)(2)

消化系统疾病的主题有哪些(消化系统疾病心身整体治疗观)(3)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和慢性胃肠疾病

讲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陈玉龙

先进的客观检查手段并不能完全反映疾病的真实,唯检查、轻经验,是医学教育值得重视的重大问题。“

“我的心身观”――消化道某些疾病理论将面临的挑战

案例1:两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1例严重烧心,甚至影响正常工作,但24h食管pH值检测仅示极其轻微的反流,内镜检查正常;另1例偶尔轻度烧心,因吞咽困难入院,24h食管pH值检测示严重反流,内镜检查示食管狭窄、巴雷特(Barrett)食管、癌前状态。

案例2:一严重腹痛患者,因疼痛接受阑尾、子宫、胆囊切除等多次手术,术后各项检查均正常,但仍反复诉腹痛。曾经历重大应激事件后出现健忘、无助及难以控制的全身症状,并服用麻醉药。后因躯体症状被诊断为焦虑抑郁引起的腹痛,经抗抑郁焦虑而获得临床治愈。

目前存在2个易混淆的概念:疾患(illness),指有严重、实在的主观感受痛苦,客观检查无阳性发现;或虽有阳性发现却无法解释现有症状及行为异常。多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可称为“心身症”。疾病(disease),指既有临床症状,又有与之相符合的各种客观检查证据(病理学和其他辅助检查)。久治不愈也可伴心理障碍,可称为“心身病”。

上述2个案例反映了目前医学模式的问题。临床工作者必须重视“疾患”和“疾病”两种概念,因为这涉及两种不同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和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和不同的治疗效果。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

与生物医学模式相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除考虑生物理化因素的致病作用,还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所带来的影响。在治疗生物理化疾病的同时,还重视心理因素所致疾病的治疗。但在前者100多年的惯性思维下,临床工作者一时难以接受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心身疾病是整体的多系统疾病,需要整体诊治。无论是疾病还是疾患,找到病因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多数复杂症状、属于真正重大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只是少数,尽管如此也要心身同诊、同治,以免漏诊重大疾病。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可作为“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小医生转变为“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大师这一转变的催化剂,而心身协作组就是培养大师级医生的最好平台。

消化系统疾病的主题有哪些(消化系统疾病心身整体治疗观)(4)

MUS与消化科疾病:面向临床实践的认识和探索

讲者: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 曹建新遵循正确的归因模式,转变传统临床思维,消化科MUS在未来也可得到正视,并有合理而有效的处理方式。

MUS与消化科疾病

MUS(medically unexplained symptom)的定义是指医学无法解释的症状,表示一种状态,不是诊断性用语。消化科相关的MUS主要分为两类:无器质性消化疾病的MUS(如FGID)与器质性消化疾病伴随的MUS。其中器质性消化疾病伴随的MUS包括IBD残留症状(患者的各项炎症指标均处于稳定状态,但存在始终不能消退并难以解决的症状)和肝病相关MUS(肝功能正常,肝脏处于疾病代偿状态,而患者始终自诉存在肝病相关症状)。这些更需要临床消化科医生予以关注。

MUS诊断与治疗难点

目前用于FGID的罗马Ⅲ标准尚存在缺陷,对于各种消化道相关症状,生化、影像学和内镜检查没有异常或不足以解释患者的症状。相信之后即将制订的罗马Ⅳ标准将会更关注消化道各部位的平滑肌所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患者的情绪、认知和行为问题。

临床上因胃肠道症状而对患者行医学检查时,会出现以下几类归因模式:①无病或功能归因,即各种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干预较为困难;②器质疾病归因,即发现器质性病变,进行生物医学干预;③精神心理归因,即发现患者症状为精神心理因素所致,进行精神心理干预。但上述3种归因模式均为生物医学模式,存在各自的问题。

当下临床最为重要的是对患者进行整体医学归因以及心身整体模式干预,使“心身分离”走向“心身合一”。

心身整体模式的临床探索

消化科医生在处理MUS时应注意:充分排除器质性疾病,避免过度生物医学归因,避免对症状的无病归因,精神医学归因泛化、归因过程简单化,给予患者社会心理因素评估而不要做精神诊断,要学会快速识别、妥善处理、选择治疗。

消化科MUS的发生率高,可单独发生或与器质性疾病“共病”,处理困难,缺乏规范。对此类患者的精神医学干预有效,但患者接受困难,需要改良干预模式。整体干预目前值得研究,制定共识规范及落实可操作性迫在眉睫。

消化系统疾病的主题有哪些(消化系统疾病心身整体治疗观)(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