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古诗中的千古名句(同题诗咏柳潍坊市潍城区中小学教师诗词楹联)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诗词楹联学会

互相关注

同题诗《咏柳》

潍坊市潍城区中小学教师诗词楹联(第76期)

7分钟前阅读6

让人回甘的诗是好诗,

顿生画面的诗是好诗,

引人入胜的诗是好诗,

启迪开窍的诗是好诗!

--陈宝玉

七言绝句•咏柳

要求: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韵不限

咏柳

永小 侯灵芳

其一

最爱堤边几树春,

迎来送往舞河滨。

风摧雨洗全无惧,

万缕千条色更新。

开篇直奔主题,抒发胸臆,立意显明,承句略显平淡。出彩之句在转合,亦是全篇诗眼所在,阐述了劲柳坚韧不拔的高尚品格,与于谦《石灰吟》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二

垂钓无需半寸钩,

抛丝曳缕满汀洲。

摇来荡去东风里,

钓起黄莺枝上啾。

这首诗可谓别出心裁,将垂柳比喻为渔者。侯老师在本诗中并没有采用常用的铺陈手法,而是层层设悬,每一句都抛出些许,但又不完全点破,构思奇特而信手拈来,直至构成一副完美的画面。

其三

道边几树绿如烟,

雨打风吹色更鲜。

总是真情柔似水,

更增妩媚向人间。

凭心而论,给侯老师写诗评是最累的,因为侯老师是高产诗人,作品数量多精品也多。如果每一首都详加点评实在是个苦差事,但是如果有所取舍又觉得遗憾。对侯老师而言,已经不能用简单的格律来审视。她的诗作,总是在柔情似水的表象下透着刚毅,又显得那么自然和顺理成章。

其四

翠缕牵衣送客行,

尽着烟雨伴君程。

伤心总是长亭外,

多少折枝怅恨生。

折柳送行是个古老浪漫而又怅然心伤的话题,人生就是在一次次相聚中又一次次别离。冬奥会闭幕式上,又重现了折柳画面,表达了中国对国际友人的惜别和对国际友谊的珍惜。无论是家国天下还是个人,送别不仅是重情重义的表现,也是对再次重逢的殷殷期盼。

其五

绿遍堤边几树深,

绵延数里自成林。

经年历尽风霜苦,

不染一丝入世尘。

其六

嘉木悠然堤岸立,

万千姿态各不同。

不因俊俏难为友,

却为慈悲渡众生。

注:柳枝代表施与、可以消除灾祸、治病,也能生生不息,带来希望。

这首诗出现了诸多问题,首先是两个“不”字、两个“为”字,虽然具体字义不同,但是在整体视觉美观上造成了伤害。转句的表述让人感觉有些费解,尾句显然是想做为全诗诗眼,但是以“普渡众生”来形容柳树的品质,是方向性错误,两者之间关系不大。好像在与佛教有关的神话传说中,只有观音菩萨的玉净瓶中装着柳枝。民间中有柳枝可以驱鬼避邪之说,但是与普渡众生也不搭边。

其七

万木沉沉瑟索中,

唯卿最早驭东风。

莫觑弱弱柔柔缕,

敢率百花二月红。

其八

枝弯风骨未曾弯,

冷雨凄风若等闲。

万缕千丝俱柔韧,

要留春色在人间。

其九

桥头几度听春雨,

碧玉妆成缕缕新。

千里东风梳秀发,

卿卿本是俏佳人。

“化用”是写诗常用而且效果较好的手法之一,许多诗词大家都曾借用或化用前人之句。这首诗中化用了唐朝贺知章之句,与贺诗又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卿卿本是俏佳人,这样的好句可谓经典,完全可以引用到戏曲歌词甚至是影视剧中。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娉婷而立且一往情深、默默期待、佳人般的柳树,不由得让人联想到一立千年的望夫石。

其十

东风筵宴殷勤客,

座上独吟破寂寥。

翠缕悠悠秀如发,

青青已过丽人腰。

其十一

料峭东风枝未软,

更无鸟雀梢头啭。

一时沉寂岂足惜?

翠羽重丰待春返。

其十二 咏柳图

柔枝纵笔沾清波,

翠舞桥亭画影多。

紫燕频飞尽玩赏,

呢喃软语送讴歌。

其十三

老枝初醒欲舒身,

漫展懒腰荡翠裙。

眉眼微开任裁剪,

逐风戏雨小儿心。

注:灵感取自赵峻平老师

咏柳

青小王迎清

其一

春到人间花木笑,

回身一变绿丝绦。

青枝翠叶皆繁盛,

稍舞弄姿惹客瞧。

咏柳

其二

溪边几树自迎春,

杏雨滋泽色更新。

万絮千丝风共舞,

招蝶引凤摆罗裙。

目之所及,心有所骛。客观存在的物象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当春风中轻轻摇曳的柳树在诗人眼中赋予了灵性,她就不再是简单的没有情感的树木,而是善解人意、款款动人的俏佳人。

咏柳

其三

最是一年满树春,

枝青叶绿玉着身。

丝绦万缕轻摇曳,

嫩绿鹅黄宜醉人。

这首诗与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意同词殊,可见王老师平时读苏诗非常多。从议景到写景,再到议景,将柳树品质与秉性娓娓道来。全篇无一字情感直叙,但无一处不是情感所叙。

诗为心声,纵观王迎清老师的四首《咏柳》,处处透着轻松愉悦和激扬。以诗观人,以诗观心,生活中的王老师也是一位如笔下柳树一样积极向善的诗人。

咏柳

其四

翠叶茸茸自占春,

湖边柳岸色更新。

几只紫燕枝头闹,

啄断垂丝绊路人。

咏柳

仓南 花莹莹

(一)

细丝万缕玉着身,

慢展腰肢舞水滨。

微浪翻花逐岸远,

留得明镜照佳人。

七言绝句是古诗文中最常见的体裁,因其节奏显明、篇幅适宜,可随时随地吟唱,一直以来深受文人墨客和大众的喜爱,历史上脍炙人口的名句名篇数不胜数,当代诗词创作也以七绝居多。我们拥有自古以来最好的社会环境、最丰富的物质条件、最先进的交流工具,每年通过网络发表的诗文都是以百万计,甚至千万计,但最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少之又少,到头来“我辈诗人千百万,不抵前人半句文”。这里面除了历史人文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生活在快节奏的社会,人心浮躁,很难静下心来去享受一下诗文带来的优雅与愉悦。当代诗人写诗填词,急功近利的成份居多,为名利而诗、为诗而诗,少有性情之作,也就很难写出新意。

花老师这首诗从整体构建上不疾不徐,似一幅画轴缓缓展开。起承两句并没有十分特别之处,精彩的地方在转合,虚中有实、以静衬动。尤其是合句,构思可谓奇特,通过佳人照镜这一形象比喻,劲柳的曼妙与轻柔跃然纸上,称得上点睛之笔。这首诗的价值也在于此,纵观全诗,有此一句,足矣!

(二)

玉手轻挥自报春,

东风共舞絮纷纷。

招蝶引燕寻花影,

更唤纸鸢扰碧云。

咏柳

(一)

涟漪细细已无冰,

一片残荷寒颤声。

喜看柳丝着绿意,

似无似有染春风。

(二)

人间春到柳先知,

万缕千丝碧玉枝。

紫燕穿梭喜鹊舞,

柔风拂面令人痴。

(三)

树中女子百般柔,

敢做人先立岁头。

万木寂寥无士气,

我已清新绿意稠。

(八中 李学)

李老师这几首诗每一首都可圈可点!似无似有染春风,无论从语言还是立意上,都可谓刚柔并济,完全可比古诗文媲美!

人间春到柳先知、敢做人先立岁头,诗言志、词抒情,以物言志是写诗的常用表现手法,言志诗能做到立意显明,这首诗本身就成功了一大半,通俗易懂的语言更容易为读者接受。由此可见,文学语言并不是绝对的越深奥越好,雅俗共赏更适合大众群体。

唯一的瑕疵:喜鹊舞,三仄

咏柳

(一)

惠风吹皱一池水,

垂柳柔舒自在飞。

凌燕梭空出喜报,

春来竞技绿出威。

(二)

冰墩萌化热情起,

雪技争春万众迷。

难怪柳轻扬脸笑,

只因身美忘花袭。

(三)

濛濛雨水润华夏,

柳绿萌萌待朵红。

不觉春来融地暖,

方拎锄去点青隆。

(四)

相思相恋情意浓,

歌起歌飞入画中。

柳絮翻飘多似雪,

诗行点缀少一卿。

(八中 戴淑贞)

戴老师属于进步较快的老师,今日诗作非昔日可比。究其原因,工作太忙,以前的作品敷衍成份较大。本期《咏柳》组诗带来了诸多惊喜,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起承转合,都是质的飞跃。

柳絮翻飘多似雪,诗行点缀少一卿。一个好词可以成就一个好句,一个好句可以成就一首好诗。这两句诗在物象的描述基础上,将意象融入其中,实现了虚实结合,亦具谢女之风。

咏柳

青小 李桂英

殷殷细雨不需敲,

新绿已湿杨柳梢。

燕语几声春正好,

东风怒剪小蛮腰。

咏柳

青小 李桂英

杨柳知时又吐英,

柔丝缕缕过墙东。

撩出多少春心绪,

说与流光慢慢听。

“字尽意不尽”是写诗的高境界,李老师笔下的春柳如少女般优雅,饱含深情。又如一位历经沧桑的故人,在诉说着一个浪漫而传奇的往事,令人回味无穷。

咏柳

孙长亮

其一

水不成纹云不持,

东风与我两相知。

河堤方有三分色,

已是老桠吐绿时。

其二

浴雪经寒不染尘,

万般憔悴我犹新。

身无百卉胭脂气,

一片痴情只为春。

咏柳

八中 王永兰

其一

浩荡北风料峭寒,

枝虽摇曳已觉绵。

新融河水微波送,

待柳似烟诗万千。

其二

眼前最是春诗篇,

绿柳如纱又似烟。

临水依依仪万态,

烦愁忘却岸坡眠。

其三

新柳萌时绪万千,

依依不舍旧从前。

春风流水枝梢绿,

不见梦中你玉颜。

其四

柳絮飞时雨又绵,

花开如梦忆阑珊。

风催一季忽然过,

恰似青春总向前。

王老师的这四首诗一首比一首精彩!如果说前二首还略含凑律的成份,后二首则是高水平发挥,而且得心应手。不见梦中你玉颜、恰似青春总向前,我们常说俗到极致即大雅,这种俗中带雅、直抒胸臆的写作手法,往往更能打动人心。瑕疵:其一,烟字挤韵。其二,“春诗篇”三平。

咏柳

实小 宋月华

冰雪初融枝渐软,

千丝黄绿春光显。

东风先到水塘旁,

徒惹城中花草羡。

咏柳

实小 宋月华

黄绿竞发争报春,

老株溪陌焕新裙。

去年紫燕如约至,

不负青丝绕旧音。

宋老师这两首诗一首仄韵、一首平韵,都相当出彩!“融情于景”在这两首诗都运用得非常成功。

这首诗开篇从宏观陈述早春气息,如熙熙攘攘的尘世,万物竞发。匀字虽挤韵,但瑕不掩瑜。承句从宏观到微观,将柳树的执著坚韧且不争春的高尚情操刻画得淋漓酣畅。一切景语皆情语,柳如此诗人亦如此。水边柳树是生活中常见景物之一,春天来临,如果只有柳树独自默默地舒枝吐绿,似乎还少了一种点缀,那就是人们喜爱且期盼了一个冬天的燕子。有柳无燕的画面总是不甚完美,但燕子从来不会辜负人们的期待,这种期待亦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审视和必然。

咏柳

实小 宋月华

碧玉生烟掩翠莺,

柔丝频点绿湖惊。

直钩钓起春光色,

抛向远山万里明。

咏柳二首

武福河

(一)

碧绿依依占早春,

含烟映水醉乡魂。

丛山溪浒摇云色,

几度扬枝咏月轮。

文如其人,整首诗并没有过度炫耀和渲染,透着的只是质朴与纯粹。记得一位学者曾说过:“文人手中的笔写的一定是自己。”与其说杨柳是早春使者,倒不如说这丝碧绿是春天不可或许的元素。无论是烟水乡关,还是丛山溪浒,明月带来的是视觉上的仰慕,杨柳则是心灵上烘托这份仰慕的慰藉与信赖,低调且沉稳。

(二)

帝乡新绿染山重,

玉貌蛮腰云水中。

万缕情丝怀旧影,

灞桥几度送君行。

咏柳

范海荣

柔枝千缕笼翠烟,

纵使繁华亦淡然。

岁岁年年堤上绿,

春风十里自清欢。

曾几何时,物质高于一切,心灵无处安放。读范老师这首诗,让人不由得想起纳兰的名句:“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浮躁的尘世间,每个人都身不由己。但是于繁华喧嚣中保持一份淡泊,这份从容足以让人羡慕与敬仰。这首诗反复读了多遍,如行云流水般不着痕迹,如品一幅随手而就的小画,清新淡雅,其心气不言而喻。赞赞赞!

咏柳

实小王淑兰

袅袅轻烟袅袅枝,

婆娑碧玉照明溪。

扬花带梦飞千户,

播撒春光绣锦诗。

叠词的运用在诗词中比较常见,对全篇的旋律节奏感和情绪的突出都有不错的效果。结句为全诗诗眼,即中心思想所在。心中有世界,一尘一沙皆为世界;心中有春天,一花一木皆为春天。

咏柳

刘新海

湖堤盘卧老虬根,

静待东风报早春。

碧玉轻垂闲钓月,

钓得明月羡游人。

文似看山不喜平,同书法一个道理,制造矛盾并解决矛盾,就是在平顺的基础上制造一些看似不合逻辑的起伏。尾句有点平,绝句注意把握好“新”与“奇”,建议改一下:钓得明月羡游人。

其二

东风徐送纤腰舞,

万缕千条嫩芽出。

先唤黄鹂织翠锦,

又邀紫燕戏平湖。

咏柳

李俊平

其一

河岸涟纹柳色新,

轻风流水鸟鸣音。

忽听笛哨弄欢曲,

应是出城踏访人。

这首诗欢快轻松,全篇动感十足。生活中从不缺乏美,而是缺乏美的发现。诗人以敏锐的洞察力,通过涟漪、鸟鸣、笛哨、游人等一系列寻常景象组合,渲染出了一副美丽怡人的踏青图。整体来说,这是一首比较成功的七绝,在逻辑顺序和画面的切换上,衔接自然流畅。美中不足的是,“池岸”一词不贴切。一般来讲,池水属于固定区域,通常是不会流动的。结合实际情况,改为“河岸”较为恰当。绝句因篇幅所限,每一个位置的字都很宝贵,所以炼字煅句尤为重要。

其二

一树春风裁柳丝,

碧波濯影舞娇姿。

含烟惹雾谁心动?

俱是踏青白浪堤。

咏柳

实小 刘翠

(一)

东风不系水中舟,

细雨斜织江渚头。

岸上谁家无赖子,

折来短哨奏啾啾。

东风来时柳树总是默默地舒枝发叶,奉献自己的色彩。春天不会因其低调而冷落,顽童手中柳哨那不成曲调的啾啾声,让这唯美静态的画面增加了立体感。

(二)

千丝柔态任风吹,

怕不胜撩倚干垂。

堤畔秀色迷人眼,

翠莺鸣唱绕枝飞。

咏柳

智群 李凤英

万千草木无觉醒,

汝已先知暖意生。

不见青枝和绿叶,

柔身曼舞报春风。

如果说鲜花是春的浪漫和热烈,那柳就是春的含蓄和先知。青枝和绿叶如尘世间的名与利,柳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因名利而绿,历经霜雪后不屈的劲骨方是精神所在。

咏柳

三中 赵峻平

(一)

孤立河边十数年,

未曾自弃半枝残。

鹅黄几点冰消后,

唤取东风绿远山。

这是一首经典的言志诗,赵老师的作品总是透着浓烈的情绪,以情动人,毫不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更无矫造之感。人生的磨励与执着,即是上天的馈赠,亦是心中希望所在。如柳,无论冰雪加身,只要坚持梦想,春天一定会来。

(二)

梅不邀人共朔风,

一园春色百花争。

长亭老柳存本意,

燕子衔来花满城。

(三)

河边老柳小儿心,

献媚东风着绿裙。

二月抛出丝万缕,

钓来两岸数枝春。

楹联部分

出句:春动花千里;

(仄)仄(平)平仄

春/动/花/千里

名/动/名/数量词

对句:(平)平(仄)仄平。

注:括号内可平可仄。

出句:春动花千里;

对句:风酥柳万绦。

(三中 李新生)

出句:春动花千里;

对句:秋思月万家。

(潍阳 张明堂)

出句:春动花千里

对句:鸟鸣月万家

(芙蓉小学 赵芳惠)

出句:春动花千里;

对句:风摇絮满城。

(向小 董玉婷)

出句:春动花千里;

对句:秋来果万颗。

(北关小学 滕超文)

出句:春动花千里;

对句:竹摇酒一杯。

(芙蓉 姜奕彤)

出句:春动花千里;

对句:才倾遗万年。

(潍阳学校 杨一帆)

出句:春动花千里;

对句:石击浪数层。

对句:风来蝶百只

(潍阳学校 张欣欣)

出句:春动花千里;

对句:风吹草满原。

(乐埠山小学 傅成花)

出句:春动花千里;

对句:歌飞情万方。

对句:雀鸣歌四方。

对句:鸢牵谊万方。

对句:水流歌几湾。

对句:柳飘诗万行。

(八中 王永兰)

出句:春动花千里

对句:秋收果万颗

(和平路 刘玉辉)

出句:春动花千里;

对句:鸟鸣山半腰。

对句:风扶柳万条。

(仓南路 王秀红)

出句:春动花千里;

对句:秋收子万颗。

(潍阳学校 夏昌霞)

咏柳古诗中的千古名句(同题诗咏柳潍坊市潍城区中小学教师诗词楹联)(1)

收集整理:戴淑贞 武福河

制作:孙波 孙长亮

审核:陈宝玉

潍坊市潍城区诗词楹联学会

潍城区教体局优秀传统文化名师工作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