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外有人天下有天(人外有鱼)

人外有“鱼”,“鱼”外有天

人外有人天下有天(人外有鱼)(1)

学生:《北冥有鱼》,其实不是“鱼”,变成了鸟,鸟又飞上了天,从天上看下面,就像我们看天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没有变成鱼,但是他知道鱼的快乐。而且就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说实话,这两篇文章,我看了都是似懂非懂。不是太明确庄子要说什么呢?

我:仅仅是读了一遍,就能说出这些,已经很不错了。

我们知道庄子是哲学家,善于用寓言故事说道理。那这两篇关于“鱼”的故事,绝对不是没事儿开玩笑的话,肯定是有所指的,也就是说,一定会总结出一个道理。否则就不能两千多年来还能让我们去深思和领悟。

同时,我们也要明白一件事儿,就是“大道至简”,也就是说,很多大道理并不复杂,而是都在简单的事物当中。

这两篇文章里面的两条“鱼”,其实一虚一实。第一篇中的“鱼”是庄子想象出来的。

我们就先来搞定这篇文章吧。

《北冥有鱼》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很好理解:北海(庄子想象的,冥,同“溟”海。应该在北方的不毛之地。)有一种鱼,名字叫做“鲲”。(当然也是作者想象的)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继续展现想象力:这条大鱼,大到不知道有几千里那么大;后来变成鸟了,名字叫“鹏”。(后来有句成语叫:鲲鹏展翅。说明人的志气大。)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开始想象“鹏”的情况:大鸟的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那么大啊;大力鼓动一下翅膀飞起来,它的翅膀就好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太大,非常壮观。注意这个“怒”,古今异义:不是愤怒,而是振奋。)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接着描绘大鸟的特点:是,这个。海运,可不是快递啊。是海水运动。古代有“六月海动”之说,海运必有大风,大鹏可借风力南飞。也就是说:这个大鸟“鹏”,会趁着六月海动大风起,向南海迁徙。南海是什么呢?典型的“者---也---”句式:南海啊,就是天然形成的水池。这个水池一定也是很大,不如装不下“鹏”啊。

《齐谐》者,志怪者也。

怎么突然来了这么一句呢?实际上是引用一段话,来证明自己说的靠谱。就是说《齐谐》这本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书。也是“者---也---句式”表示判断、肯定。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实际上,庄子是想用这句话证明自己说的没错。你看,书上与记载啊。鹏是去南海的。去的时候击水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就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的。(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息,气息,这里指风。课后有首李白的诗啊:“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基本就是这句话的重现啊。)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这句话就直接用书上的解释: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野马,古今异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这个词真是差异太大了。古文实在是太过于简练了。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致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其,表示选择,“是---还是----”。其视下也,这里的“其”是代词,代大鹏。就是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是,这样。

学生:好像,话没说完。到底庄子要说明什么意思呢?

我:是的,全文很长,我们这里只是节选。其实庄子想说鲲鹏之大,也有局限,蝉雀虽小也有自己的天地。这个世界不要分什么大小、高低、贵贱----。大的不要狂,小的不要自满,各安天命,各自安好,顺其自然,做自己的事儿,该借力借力,该游走游走。不要干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北冥有鱼的全文最后一句是他的结论: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意思是:

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这是典型的老庄哲学:就是无为而治。

人外有人天下有天(人外有鱼)(2)

学生:说实话,还是似懂非懂。不过不要紧,其实就是想说大中有小,相对而言。

我:恩,这篇课文理解到这里就可以了。如果完全弄懂,还需要学习全文才好。

在地上人看鲲鹏,实在很大,可是鲲鹏看天也实在很大,鲲鹏看地面和地面看鲲鹏都一样,都有局限的地方,也都有看到广大的地方。如此而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