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民俗文化集锦(清明节身兼二职)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

中华节日文化在五千年文明发展中源远流长,让清明这本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自然节气,在数千年中华节日文化发展中又承载了传承中华习俗文化的功能,成为迄今为止唯一身兼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的中华民间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文化之精华。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清明节民俗文化集锦(清明节身兼二职)(1)

清明节民俗文化集锦(清明节身兼二职)(2)

清明节民俗文化集锦(清明节身兼二职)(3)

清明节民俗文化集锦(清明节身兼二职)(4)

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有

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民俗文化集锦(清明节身兼二职)(5)

清明节民俗文化集锦(清明节身兼二职)(6)

说到清明,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著名诗人杜牧那首脍炙人口的《清明》。

这短短的一首小诗,不过二十八个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所闻,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千百年来,被广为传诵。

清明节民俗文化集锦(清明节身兼二职)(7)

杜牧与清明像一条隔不断的连线紧紧连在一起,《清明》一诗因此被誉为清明节日民俗的千古绝唱。

中华文化,在五千年文明发展中源远流长,让清明这本属于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自然节气,又兼有了传承中华习俗文化的功能,成为迄今为止唯一身兼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的中华民间传统节日。

其凝结着中华文化之精华,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而今,清明节又以“寒食节、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不同的称谓,广泛流行于全国的大部分地区,我国各族人民都过此节,亚洲一些国家以及世界华人社会也在以不同的形式过清明节。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

这是流传于我国中、北部地区的农谚,充分说明清明节的历史起源与气候变化和农时的关系。

其实,清明最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在春分与谷雨之间。

清明节民俗文化集锦(清明节身兼二职)(8)

我们知道,“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在气温、降水、物候等方面的变化,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

古代“二十四节气”原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确定,斗柄从“寅位”开始,然后顺时针旋转。

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时间,北斗七星会指向不同的方位,也因此成为上古时代人们判断季节、节气变化的依据,即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规律。

汉代至清初,因采用“平均时间法”划分节气,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分割为24段(每段15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每个节气时间15天;清明节气从冬至日算起,即在冬至后第105天。

西汉《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文中的“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在清朝《岁时百问》中也有“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的记载。古人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将清明又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

清明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三花一开,春满枝头,春意盎然,绿意萌动。

当今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来自于公元1645年订立的“定气法”,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当太阳黄经达15°时,为清明交节点,起沿用至今。

时至清明,在黄赤交角及其附近一带地域已气候清爽温暖、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清明”的含义也就是气候暖和,草木萌动,杏桃开花,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荣的感觉。

清明节民俗文化集锦(清明节身兼二职)(9)

有民谚道,“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宋诗也有“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等诗句,这都反映出了这一时节的特点。

那么,本属于二十四节气中的自然节气的清明,为何又演变成中华传统民间节日了呢?

我们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二十四节气”虽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也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习俗和文化观念。

清明演变成中华传统民间节日,这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兼容并蓄民间有价值的习俗文化而形成的。

中华民间节日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节日内涵的扩展和发展性。

清明发展成民俗节日原因无非有二:

一是兼容了民间寒食节的禁火习俗,所以,至今我国民间还把过清明节叫做“寒食节”;

二是吸收了三月三“上巳节”的祭祀习俗。

清明节民俗文化集锦(清明节身兼二职)(10)

寒食节是流传于我国北方中原一带古代较早的节日。

据史料考究,寒食起源于上古的改火旧习,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从文献记载可知,先秦时期我国北方一些地方已有比较严格的禁火制度,从官方到民间都有改火的习俗。

《周礼》即明确记载当时有“司炬”之官,并有“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之说。

即,每当仲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类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

古人在这个季节往往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

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

在禁火与改火期间,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

由于古代的禁火制度过于残酷和严厉,并不顾各地具体情况,甚至影响到民众的生产和生活。

于是,在汉代发生了周举在太原一带废除禁火陋俗的事件。

据《后汉书》记载,最初的寒食节时间很长,最长的105天,最短的也要近1个月。

寒食节期间不得生火,只能生食,对人的健康不利。

到了唐代,唐代非常重视“寒食”节,唐诗中有很多关于“寒食”的诗作。

譬如,沈佺期、杜甫、孟云卿、韩翃都曾写过以《寒食》为题的诗,因为重视,所以也有了官方假期。

根据《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记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开始寒食清明放四日假。

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开始寒食清明休假增至五日,唐德宗贞元六年开始寒食清明前后各给三天,也就是说,从唐代开始,“清明”正式成为官方节日。

寒食节变成三天后,分别叫大寒食、官寒食、小寒食。

唐朝之后,随着文化科技的发展,以“禁火”为内容的民间寒食节逐渐式微。

当然,民间也有传说,寒食节是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

说的是春秋时,介子推辅保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列国,曾割下股肉给重耳充饥。

清明节民俗文化集锦(清明节身兼二职)(11)

当重耳回国即位为晋文公,封赏功臣时,独独忘记了介子推。

介子推与其母隐居绵山,后晋文公为逼子推出山受封,下令焚山,子推不愿复出,背负老母抱树而死。

晋文公为悼念子推,将山名改为介山,并下令禁止在子推亡日生火煮食,以后沿袭成“寒食禁火”之俗。但这只是民间传说而已。

到了宋、元时期,随着二十四节气被官方所重视,其清明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同一时间段内的民间节日的的境地。

寒食在冬至后105日,寒食共有3天,过后就是清明,从时间看,节日过于紧密合二为一也是必然。

不仅寒食节被取代,而此时间民间农历三月三“上巳节”的习俗也逐渐兼容到了清明节中。

清明节民俗文化集锦(清明节身兼二职)(12)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

上古时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

“上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

魏晋以后,上巳节的节期改到农历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

上巳节主要风俗是郊外游春、春浴、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等。

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那么,今日的清明节为何日期不定,多在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呢?

清明节虽然历史悠久,多在农历三月间,但改为阳历过节也仅百年历史。

今日的清明节“属”阳历,一般在4月4日到6日之间变动,并不固定在某一天,但以5日最常见。

这是因为,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称为“回归年”或“太阳年”,太阳在星空背景下的视运行路线称为“黄道”。

自清代开始,定以春分点为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定为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因而为24个特定的时刻,而非特定的24天。

由于一年的长度是用太阳的运行定出,二十四节气也是用太阳的视位置定出,基本上每一节气在每年中的日期变动不大。

然而,一个回归年实际长度为365.2422天,历法上的一年长度则为365天,因此每年会多出0.2422天(相当于5.8小时),节气的特定时刻也会每年“顺延”0.2422天;如此一来,为修正它,公历历法中有“闰年”制度,每4年会多出2月29日一天。

民国推行阳历纪年后,这就有了清明节,在阳历4月4日到6日之间变动。(注:此文节选自民俗学家艾君“我们的节日”讲座第11讲讲稿,原发于《工会博览》2020年11期(四月中旬)《身兼自然与人文内涵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明节》)

清明

清明节民俗文化集锦(清明节身兼二职)(13)

往期阅读

这就是四合院,北京人平静的院落四合院的历史轨迹

四合院建筑特色及院落规制

传统四合院有“四合规制” “大宅门”到底是指啥?

老北京四合院的门墩儿,一看就知道这家是文官还是武官

四合院之“门当户对”的门道

四合院的兽形门墩儿 只有王公贵族才敢用?

北京城是“漂来”的?

北京城是怎么“漂来”的?

漕运码头“积水潭”,明清后因何萧条了?

“胡同”这一叫法真的出自蒙古语吗?

前门以北的胡同宽?

那些以人名命名的北京胡同

胡同:北京民俗风情的博物馆

劳驾了您嘞!“劳驾”这词儿咋来的,到底啥意思?

舌尖上的北京:全聚德原来是这样来的

那些以诚信经商传承下来的北京“老字号”

年货,承载着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影子

2008奥运会焰火燃放为何要从永定门开始?

京彩台湾

清明节民俗文化集锦(清明节身兼二职)(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