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小沈阳完整版(谁说沈阳没特产)

对于大多数沈阳人来说,

在接待外地亲友,

被问及沈阳有哪些特产时,

可能会有些迷茫。

咱大沈阳,

到底都有啥拿得出手、

倍有面子的“特色好贺儿”?

作为“一朝发源地、两代帝王都”,

咱沈阳有着优秀的历史传承;

作为大东北的中心城市,

咱黑土地上更是不乏

叫得响的农副产品、传统技艺。

物华天宝,四季分明,

说的就是咱沈阳!

本报大型策划

“发现最美沈阳”开设

“沈阳有礼”单元

专门为您介绍,

拿出去既有代表性

又有排面儿的沈阳本土“好礼”!

章子怡小沈阳完整版(谁说沈阳没特产)(1)

第一期闪亮登场的是

沈阳城市礼物

——满绣荷包!

盛京满绣,“绣出”璀璨的城市文化!

章子怡小沈阳完整版(谁说沈阳没特产)(2)

杨晓桐设计制作的红楼梦系列满绣旗袍。本组图片据资料片

30余套刚刚完工的旗袍陈列在600平的展示厅里,它们的作者杨晓桐正在进行最后的修饰,这是她《红楼梦》系列作品的一部分;根据《红楼梦》中出场的975个人物,杨晓桐设计制作了3000余套满绣旗袍、马褂作品。

杨晓桐,满文名字巴彦殊兰,出生在满绣世家,她的祖母哈尔哈觉罗氏,1921年作为清朝末代皇后婉容娘家王爷府的绣娘,曾为婉容绣过嫁衣。

章子怡小沈阳完整版(谁说沈阳没特产)(3)

杨晓桐在刺绣。

杨晓桐作为盛京满绣第四代非遗传承人,从小学习刺绣,曾经给杨澜、章子怡等名人绣制过服装,还为央视晚会专门绣制演出服装。

满绣是满族刺绣的简称,是清朝时期皇家文化、地位等级的标志,所以又被称为“中国清朝皇族刺绣”。

满绣绣风大气粗犷、柔中带刚又粗中有细,展示了满族的恢弘大气,龙纹图案是满绣一大特点。

章子怡小沈阳完整版(谁说沈阳没特产)(4)

不过很长一段时间,沈阳大大小小的刺绣店,鲜有满绣作品。

“之前一般都是大型作品,人工成本高,市场售价低,加之工业化普及,机械刺绣仿真程度高,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杨晓桐表示。

从2008年开始,杨晓桐在辽宁省范围内开办公益讲座近千场,一对一传授的学员有500多人;举办120余期培训班,培训满绣学员千余人次,培养刺绣工艺师120余人。“满绣一直是口口相传,有口诀有针法,以前必须是亲生的孩子才能教,现在顾不上那么多了,不能让技法在我这里断了。”杨晓桐说。

章子怡小沈阳完整版(谁说沈阳没特产)(5)

在讲座期间,了解到有一些村民有意愿学习满绣技艺,但经济条件较差的情况后,杨晓桐在辽宁省内建立了110余个“盛京满绣扶贫车间”和“盛京满绣刺绣基地”,对热爱刺绣艺术、有耐心、有致富愿望的村民进行培训,与培训合格的学员签订委托协议,分配刺绣任务,按件计酬。

“怎么才能让满绣更好的传承?我的定位是它们是艺术品也是生活用品。”杨晓桐表示,“让盛京满绣成为‘买得起、用得上’的艺术品,让辽宁地区孕育的手工技艺和文化产品回归生活、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杨晓桐为传承满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想出了不少创新办法。在产品研发上,开启了跨界设计之路,涵盖艺术品、服饰用品、家居用品、汽车饰品、商务休闲用品、旅游文创产品等七大类150余种。拥有涉及挂画、旗袍、扇面、披肩、车挂、手包、项链等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10万余幅艺术绣品。使盛京满绣成为戴在头上、披在肩上、提在手上、着在身上、穿在脚上、摆在案上、挂在墙上,可看在眼里、听在耳中、刻在心上的随处可及的鲜活艺术。

2018年,盛京满绣被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列为《视觉中国——行走的中国美》参展项目,杨晓桐带着她的满绣作品到法国卢浮宫等世界各地巡展。看到一针一线编织出来的美丽图案,引得国外观赏者啧啧称奇,纷纷表达了喜爱之情。她的徒弟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

章子怡小沈阳完整版(谁说沈阳没特产)(6)

盛京满绣也成为文旅部、商务部等国家五部委确认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之一,出口产值近2亿元人民币。古老的工艺如今能够走出国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杨晓桐看来,这本身就是盛世文化的一种体现,“出口的产品中,手包系列、荷包系列和披肩是最受欢迎的。”

同样,盛京满绣中的荷包和纱巾也作为沈阳市的代表产品,成为沈阳市送给重要来宾的礼物之一。

“我们的名字就叫‘盛京满绣’,沈阳是我们的根,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辽沈晚报‘最美沈阳’活动,沈阳有礼,满绣有礼!”杨晓桐表示。

来源:辽沈晚报(lswbwx)记者 隋冠卓

编辑:崔陶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