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到底是怎么样制服老虎的(武松不怕杀威棒)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是怎样一帮人?如果你没读过原著,只是对这帮人略有耳闻的话,也许只知道他们快意恩仇的一面,甚至多数人对于《水浒传》的了解还不及书中几个关键角色,比如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风雪山神庙,甚至就连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名气都要比《水浒传》本身要高得多,无可厚非,不是每个人都乐意去读略微枯燥的古文小说(事实上《水浒传》中的文字已经算是通俗易懂的白话了),所以多少对于书中角色的理解都有些刻板,他们会笼统的将“好汉”理解为“好人”,其实这就大错特错了,书中的好汉绝对不算是好人,只能说他们是一帮在乱世中为了活命而不择手段的狠人。
(武松、鲁智深剧照)
就拿书中人气最高的武松和鲁智深来说,可以说他们是书中所有好汉中形象最为正面的两个了,然而武松却也有不光彩的一面,比如他在孙二娘那儿得了雪花镔铁刀之后是在蜈蚣岭杀了一个无辜的道童,原因却只是那道童抱怨了几句武松吵到自己,武松便拿他“试刀”,而鲁智深虽没有武松这么过分,却也是抢走了破瓦罐寺老和尚的稀粥,那些老和尚却是因此而饿死,如此看来,你还认为他们是好人吗?
(鲍旭剧照)
武松、鲁智深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李逵、鲍旭这等杀人如麻的魔头,王英、周通这种强抢民女的无聊,时迁、段景住这些以偷盗为生的贼人了,书中描述的人物其实都不是那种脸谱化的好人或恶人,当然,这话是针对主要角色而言,所以当你读到一些角色前后表现出的人设不同的时候不要惊讶这是人设崩塌或者是剧情漏洞,就好比武松在书中的表现。
(王英剧照)
在原著的第二十八回中武松在面对杀威棒的时候就十分坦然,原著道:“五六个军汉,押武松在当面,管营喝叫除了行枷,说道:‘你那囚徒,省得太祖武德皇帝旧制:但凡初到配军,须打一百杀威棒。那兜的,背将起来。’武松道:‘都不要你众人闹动,要打便打,也不要兜。我若是躲闪一棒的,不是好汉,从先打过的都不算,从新再打起。我若叫一声,也不是好男子!’两边看的人都笑道:‘这痴汉弄死,且看他如何熬!’武松又道:‘要打便打毒些,不要人情棒儿,打我不快活。’两下众人都笑起来。”
武松此时为何如此淡定?在笔者看来这并不是视死如归的觉悟,而是武松认定自己根本不可能被这一百杀威棒打死,所以无所畏惧。
然而过了两个篇章之后,武松却变成了一个认怂的人,原著道:“知府方才坐厅,左右缉捕观察,把武松押至当厅,赃物都扛在厅上。张都监家心腹人,赍着张都监被盗的文书,呈上知府看了。那知府喝令左右把武松一索捆翻。牢子节级将一束问事狱具放在面前。武松却待开口分说,知府喝道:‘这厮原是远流配军,如何不做贼,以定是一时见财起意。既是赃证明白,休听这厮胡说,只顾与我加力打!’那牢子狱卒,拿起批头竹片,雨点地打下来。武松情知不是话头,只得屈招做:‘本月十五日,一时见本官衙内许多银酒器皿,因而起意,至夜乘势窃取入己。’与了招状。”
如果是刚读《水浒传》的朋友可能要说了,“武松这是人设崩塌”,“武松怎么一会儿坚强,一会儿软弱”,各种各样的声音都会有,这很正常,而归纳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没读明白。
(韩信剧照)
这次武松挨打其实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数目,是张督监为了让武松招供而采取的极端手段,换言之,无论武松嘴多硬,对方也不会说“惜你是条好汉,看样子真不是你偷的”之类的话,因为张督监就是为了要打死他,武松又岂会不知?与其被打得半死再招供,倒不如早点儿认了罪,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若被打死了,又有谁会替他一个落魄之人叫冤?
当年韩信受过胯下之辱,后却能够击败霸王项羽,古来成大事者都是能屈能伸,武松这次认怂反而显得他有智慧,是个英雄人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