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虫叮了怎么消炎(夏季被蚊虫叮上怎么办)
野外露营、公园散步、河边小憩……盛夏,当你想尽各种方法消暑的同时,可能不知不觉已经被蚊虫“叮”上了,出现皮炎怎么办?别慌,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医生已经带着锦囊赶来了,快打开看看吧——
夏天为啥易被蚊虫叮咬?
夏季,温湿度逐渐升高,蚊虫日渐活跃,再加上大家穿着短袖、短裤,皮肤暴露在外,所以就容易被“叮”上。此外,某些个体皮温偏高、出汗、皮肤表面的某些酸性物质等也易招致蚊虫叮咬。除了叮咬处的红肿、瘙痒、疼痛之外,部分叮咬物也可能传播虫媒性疾病,应特别注意。
如何判断是被什么蚊虫叮咬了?
如果叮咬的包块均位于双下肢,尤其膝关节以下,且数量相对较多,需首先考虑跳蚤叮咬。跳蚤由老鼠携带最多,天气变化、房屋翻修、拆迁等都可能导致老鼠异常活动。此外,猫狗等带有皮毛的动物也容易感染跳蚤而传染人类。
如果叮咬的包块三三两两,暴露部位或衣物覆盖处都有,瘙痒极为剧烈且消退缓慢,那么臭虫就最大可能成为元凶。这类爬虫叮咬所致的丘疹通常呈线状分布,被称之为“早餐-中餐-晚餐”模式。随着交通便利和人口流动逐渐频繁,大城市臭虫流行呈现递增趋势,需要特别警惕。
如果叮咬处发现虫体附着于皮肤,需警惕蜱叮咬的可能性。强行去除虫体有可能将蜱的口器遗留于人体,从而导致虫媒性感染及皮肤慢性炎症,需用镊子小心地将虫体及口器同时拔除,必要时前往医院交由医务人员进行处理。
蚊虫叮咬之后该怎么处理?
虫咬性皮炎在去除叮咬因素之后可以自愈。皮疹的红斑及瘙痒症状通常可在3~10天内逐渐缓解,但皮损完全消退有时需4~6周甚至更长时间,这与叮咬物种类、叮咬深度、叮咬物毒液注入量,以及个体体质因素均有一定关系。
虫咬性皮炎的治疗主要以控制瘙痒和皮肤炎症为目的,涂抹局部麻醉药物可以用于临时控制瘙痒,含有樟脑、薄荷脑等成分的霜膏制剂也可达到类似效果,但婴幼儿需要谨慎应用后两者,大量使用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如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对于局部炎症反应较明显的皮损,可涂抹中至强效糖皮质激素乳膏(如莫米松或卤米松等);对于累及范围较大的皮损,可短期口服抗组胺药物或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以控制过敏和炎症反应。但需要特别提醒,一定要在皮肤科医师指导下进行用药。
如何预防蚊虫叮咬?
日常可以通过使用纱窗、蚊帐、灭蚊设备、杀虫剂等进行个人防护,也需对环境中的家具、纺织品及宠物进行灭虫处理。比如臭虫可能寄生于床缝、墙缝和家具缝隙中,跳蚤可能寄生于纺织品缝隙。喷洒杀虫剂有助于杀灭家具中的寄生物,70℃以上热水浸泡可有效烫杀纺织品中的寄生虫和虫卵。
如果经常被“叮”上,也可在暴露部位的无破损处皮肤或者反复被叮咬的部位涂抹含有避蚊胺(DEET)或派卡瑞丁等驱避成分的驱蚊剂,含避蚊胺10%的外用产品可安全用于2个月以上的婴幼儿皮肤,可以有效预防蚊虫叮咬。
(新华网 作者:舒畅,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审核专家:曾跃平,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