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老矿山扩建(鞍山鞍钢)
刚刚过去的六月五日是世界环境日,这一天总是让鞍钢人对自己那份倾情于绿色发展的情怀有着更多的感慨。在鞍钢,有一个神奇的地方,曾经是工业排污物堆积成山,周围环境恶劣,大家习惯把那里称为“矿渣山”。
然而,这些年随着渣山综合治理和环保理念的增强,历经艰苦创业,生产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尘土飞扬的“渣山”变成了有树、有花、有小动物的“世外桃源”。
王江,1961年出生,1979年入厂以来一直与矿渣山相伴。现为鞍钢绿色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机关干部。
1979年,我第一次看到矿渣山
说起来,第一次看到矿渣山时,我的心里着实被“碰”了一下。
那个时候我高中毕业,班里的同学大致被分成了两部分,成为知青下乡接受锻炼或是直接参加工作。相对于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这帮小年轻儿的都希望到工厂上班。我就是这么幸运,不仅直接分配了工作,而且还是到鞍钢上班。
1979年6月,我作为鞍钢运输部装卸大队综合厂的电铲司机第一次来到了矿渣山。当时,我家住在长甸,一大早一路向北骑了45分钟的自行车,进入厂区经过冷轧厂,再转过一个弯,便是一大片荒地,自行车压在杂草不生的渣石甬路上顿时尘灰飞扬,远远地看见一座光秃秃的大山,最高点足有70米,那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矿渣山了。距离矿渣山几十米,我就感受到它的威力,大风吹过,脸上、身上带来一层碎碎的脏东西。矿渣山脏,远近闻名,我已经做了心理准备,然而真正身临其境的时候心里还是一惊,环境比我想象得还要恶劣,心里多少有了点失落。不过,这样的心情在穿上那套崭新的蓝布工作服时便好了,想象着每天穿着工作服上下班,瞬间觉得心里美滋滋的。
那个时候,在矿渣山工作的单位挺多,除了矿渣处理厂外,还有运输部的、修建公司的,虽然不是一个单位,但是大家每天都在一起工作,相处得也挺融洽。我记得当时矿渣山上大致堆着三类东西:矿渣,可用于建筑材料,比如可以做混凝土的原料;废钢铁,可以再次回收利用;水渣,这个可以做水泥原料,我们的工作就是把这些东西挑拣出来并分类。说实话,矿渣山上的活儿是真不好干,因为渣山堆积得时间较长,物料之间压得十分紧实,所以造成矿渣山不仅高,而且山体很坚硬。每次,我们开铲车对矿渣山坚硬的岩层进行挖掘分解的时候,车体都会因为遇到坚硬物而剧烈振动,并且这种操作都是在降坡中完成的,车体与路面还有一定的角度,这对于驾驶员的技术要求挺高的。当时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细节:在固定渣道降坡、排渣以及新翻的渣都需要闷几天后才能挖掘,这样我们工作的时候就得看风向,但凡热风尘灰吹来的时候,铲车的驾驶室窗户就一定要关得严严实实,即使是三十多度的高温天也不能开,不然车里、身上全是灰。而每天上班必经的“路”就更无从谈起了,过了冷轧厂就是渣石路,自行车轧在渣石上总会荡起一层尘土,随着车轮的滚动,卷起各种形状的“土花”,一旦下起雨来就更惨了,一路上大大小小的水沟把所谓的“路”都淹没了,真是体会到行路难。那个时候流行这样的说法,到矿渣山上班有“两费”——自行车的轮胎和鞋底。“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想起来真是一段艰苦的岁月呀。
曾经,钢渣磁作业区职工列队上岗都要走出一身土。
1985年,
我成为矿渣开发公司的一员
1985年,矿渣开发公司成立,我们这些曾经在矿渣山工作的职工也都按照属地化管理,划归到这个单位,当时我已经是在铁渣一车间工作了,所以便被分配到矿渣开发公司。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随着环保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鞍钢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厂容美化和绿化了。新成立的矿渣公司也把改变矿渣山的环境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并因此成立了厂容绿化办公室,主要负责厂区环境的整治,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个里程碑,早已习惯了矿渣山又黑又脏的我们,也好像看到了矿渣山的未来。
曾经的钢二车间,四周风沙很大。
要致富先修路,要绿化也得先修路,我们公司的绿化就从修路开始。我记得,当时公司区域内的人行道两侧都是用大块石头整齐地码起来,而翻渣线上的路则是用水泥修筑的,这真是极大方便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走在整洁、干净的路面上,我和同事们都觉得心情特别好,大家私下也常常议论,这环境是越来越好了。还不只是路呢,为了美化环境,矿渣公司还特意修建了一个大花窖,里面种着月季花、牡丹花、兰花、桂花……色彩鲜艳,花香四溢,谁看了都高兴。这些花开的时候就被送到各个办公室或是作业区,让全厂职工都能欣赏到鲜花,闻到花香。而在办公室之外,种了许多诸如火炬树、杨树等大型树木,之所以选择这些树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想着这类树长成以后能够成片成林,不仅能够释放大量的氧气,也能够形成屏障,阻挡矿渣山的灰尘,既美化了环境,也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还真别说,自从有了这么多的绿色后,我们工作起来的干劲也更足了,感觉工作更有希望,心情也就更加舒畅了。
思维决定胜负,矿渣公司领导从长远发展考虑,不仅把树种在生活区,也开始考虑到把树种到了矿渣山上。那个时候,人们已经意识到矿渣的利用价值挺大的,浑身都是宝。比如在修高速公路时便可以做路基,当时也是中国大规范修建高速公路的开始,我们公司的矿渣已逐渐成为市场上的热销品。矿渣山上的区域矿渣被挖掘走了,空地便回填了黄土,这样公司便开始考虑在矿渣山上种树。这在当时应该算是一个大胆的想法,没有大面积的土壤,树能成长吗?不过,后来经过实践这个想法是可行的。当然,在矿渣山上种树是有一些特殊要求的,比如说树坑一定要挖得深,不然树是不可能存活的。
种上果树的钢三道果园吸引了许多职工前来观赏。
30多年后,我还是能够想起当初在矿渣山种树的辛苦。矿渣山的地质就如同水泥一样,挖起树坑来真是太费劲了。我记得用尽全身的力气一铁锹下去,坚硬如铁的渣山上也不过只出现一个白点,真是让人无从下手。铁锹不行,我们又试验用钢钎,还是不行。最后决定改用铁锤,这个“大家伙”倒是管用,但是每挖一个树坑我们都得用16斤的铁锤一下一下砸下去,而且因为担心矿渣山没有营养,所以公司要求树坑一定要一米见方,以便树能够更多地接触土壤,这样挖一棵树坑往往需要两天时间。不过即使这样,大家也不觉得累,因为总觉得看见这些绿色就有希望,就如同我们的企业一样。
上世纪80年代末,矿渣山已经有了新的模样
要说矿渣山真正有了变化,那是1985年到1990年间,我们按照矿渣公司的要求,开始大面积进行绿化,这期间种下几万棵树。
那个时候,公司给我们每个人都下了任务,工作之余种树成为我和同事们的必修课。当时,我已经在绿化办工作了,每天上“山”下“山”地带着大家种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热情。为了能够迅速种树,每年4、5月份都是公司最忙的时候,如果你想找一个人,他不在办公室,那就一定在山上种树呢。说来也算是我们矿渣公司的特色,每间办公室除正常的办公用品外都有铁锹,一旦手里的活计停下,便抓起铁锹往山上赶,用争分夺秒来形容我们种树的状态一点也不为过。挖坑、栽树、浇水,一条龙的程序,无论是一线工人还是机关干部,甚至是公司的领导,所有的矿渣人都挂着白毛巾,带瓶水,热火朝天地投入到种树中来。说到这儿,我还想起这样一件事,有一年,因为种树任务量大,有的职工干起活来便有点着急,在树坑封坎的时候,放了渣块子,恰被公司领导看见了,马上要求重新回填,还罚了他1000元钱。这件事可是当年厂里最轰动的事了,从此以后所有人在种树时都不敢有一点偷懒,大家都认真对待自己种的每一棵树,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种的树成活率在95%以上。
树种下了,矿渣山的环境也是越来越好。记得有一次我在山上巡检竟然看见了野兔,那一刻我高兴坏了。你想呀,我一个老矿渣人,在曾经黑漆漆的山上看到了小动物,心里能不高兴吗?这说明我们渣山上的环境好,不仅人类能够感觉到,就连小动物也来觅食、生活了。慢慢地,矿渣山里的小动物越来越多,野鸭子、野鸡、猫头鹰,成群地生活在如森林一般的矿渣山上。其实,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职工,有了这些大树的庇护,真的感觉风没有以前大了,身上的工作服也比以前干净。
2007年,钢渣磁选生产线绿意浓浓。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矿渣公司不仅要把“绿”移植到矿渣山,还想让这座山变得色彩丰富起来。公司领导亲自设计绿化方案,选择各个季节盛开的花朵,并考虑到花朵颜色的搭配选择栽种地点。我记得,每年初制定的《厂容绿化制度》都有厚厚的一本,从花种的选择、造型到养护、监督都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并与经济责任制考核挂钩,我觉得在矿渣人心中都有这样一种认知,厂容绿化是一项关系民生和企业发展的大事儿,是一项有着长远意义的大事儿,既然我们干了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并一定要做好。
2018年,矿渣开发公司更名为鞍钢绿色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领导班子更加重视环保和厂容绿化工作,在作业现场新增设了8台抑尘车、3台洒水车,全力打造绿色工厂、环保工厂、花园式工厂。这些年来,我们围绕矿渣山种植了乔木2万株、灌木3.5万株、绿篱2.3万株、花卉1.6万株,绿化覆盖率已经达到42%,可别小看这样一组数字,这样的绿化面积可是我们公司诞生时的30倍。
明年初,我就要退休了,说实话还真舍不得这工作了40年的矿渣山。你看,开春以后随着天气逐渐转暖,桃花、杏花、迎春花,一团团、一簇簇的特别漂亮;夏天的时候,午休时分可以到葡萄架下坐坐,可以到人工喷泉边看看小鱼儿游来游去;秋天的时候就更美了,火红的五角枫让人看着心里就高兴;即使是冬天,也有许多造型各异的常青松树陪伴。曾经,我们栽种的小树都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厂区的环境更是越来越好,一点也不比市区差,现在我走出去说自己在矿渣山工作都觉得骄傲。这彩色的渣山的确招人喜爱。
2012年,微粉分公司矿渣粉生产线已经拥有美丽的面容。
来源:鞍钢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