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死后都去了哪里(一个弃国丧家的落难之人是如何成为兵家至圣的)
他的名字在后世如雷贯耳,一部只有六千字十三篇的兵学圣典参透了兵家天机,成为军事奇才的枕边宝书。他出身于兵家辈出的齐国,父亲是大贵族,叔叔是大司马,本来可以在齐国谋个好前程。可是,自己的家族卷入了内争,不愿同室操戈的他只好出逃吴国,在这个虽然落后却充满活力的用武之国,用一部兵书打开了人生重启之门。此后,他三令五申训练女兵,迂回奔袭横行强楚,提三万众,前后破敌二十万,打赢了被史家称为“东周时期第一个大战争”的柏举之战。他便是后世被誉为兵家至圣的孙武。
公元前523年,不甘心当齐国小弟的莒国(己姓,在今山东莒县一带)暗自发力,热衷于铸剑的莒共公庚舆公然对齐国说“不”,让一心奋发图强的齐景公吕杵臼大为震怒,立刻命令高发、田书(妫姓孙氏,齐国田氏族长田无宇家的老四)等公卿大夫领兵讨伐。莒共公打不过齐军,退守纪鄣城(在今江苏赣榆东北近海)。纪鄣城是莒共公为自己安排的退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再加上莒国曾是东夷之雄,被逼到绝路的莒人战力陡升,高发的进攻屡屡受挫。齐景公闻报很生气,立刻命人军前换将。
俗话说,换手如换刀。临阵换上的田书可不想成为高发第二,既然强攻不成,那就智取。田孙发挥调查研究的神奇功效,一番摸排后,竟然让他打听到一个消息:莒共公一心想重振雄风,便不顾国力地加班加点赶造武器,那些工匠受不了无休止的劳役,就想脱离作坊,被发现后统统被莒共公砍了脑袋。这些人的妻子不仅成了寡妇,还被迫为莒共公日夜织布。
面对暴君,她们虽然敢怒不敢言,但心中的仇恨已如火山般蓄积,只待一个喷发的机会。听到消息后,田书大喜,立刻命令一个兵士化装混入纪鄣城中,找到这些妇人,说明来意。听说能为自己的丈夫报仇,还能早日摆脱暴君的魔爪,这些妇人当然乐意,就偷偷地带着这名士兵来到城头。莒兵见到这些妇人,不疑有它,只当是被国君强征来帮助守城的。
妇人乘莒军不备,抽出早已连缀在一起的布帛,从一处偏僻的地方顺下城去。那个混在妇人堆里的齐兵乘机发出约定好的信号,引导早就偷偷潜到城下的齐军死士拽着布帛登城。可怜莒军只顾防着城外的齐军,哪知道眼皮底下的妇人通敌,结果一直到60多名齐军死士登上城来,才发现有异,急忙上前格杀。在后面督阵的田书见状,立刻命令城上城下的齐军大呼“齐军进城了”!此时,莒共公刚睡醒,听说齐军进城了,二话不说,带头就跑。莒军一见国君都跑了,还打个毛线啊?就这样,田书率部顺利开进纪鄣城。
田书因为伐莒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封于乐安(今山东广饶、惠民一带),从此改叫孙书。
本文主角正是妫姓孙氏的传人兵家至圣孙武,也就是诸子百家中辈小人大的孙子。
难解豪门恩怨被迫弃齐归吴
孙武字长卿,大约生于公元前545年,按照爷爷孙书的采邑来论,籍贯是乐安人,田完的七世孙。生在一个大贵族之家,孙武从小却没有娇生惯养,很早就在军营中历练,又有个兵法大家的族叔田穰苴耳提面命,对于指挥行军打仗的本领越发青出于蓝。
不过,由于历史久远,人们对于孙武的早年生活知之甚少,司马迁一句“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便将孙武的前尘往事一笔带过了。至今,人们对孙武是否田完的后人都存有疑问,有人就说他是卫国正卿姬姓孙氏的后人。不过,笔者一不是考古工作者,二也没有时间钻进故纸堆里寻根溯源,只是本着“吾从众”的心理,以流行的论调介绍这些古代名人,所以对于被司马迁都雪藏的孙武历史同样不作过多考据,也请读者大大不必过于计较。
年少英俊的孙武娶妻鲍氏,是齐桓公老师鲍叔牙的后人。鲍氏与田氏是长期合作的政治盟友,孙武与鲍氏的联姻虽是政治婚姻,但并非所有的政治婚姻都是不幸的,孙武和美丽温柔的鲍氏就很和美,两人育有三子,在次子孙明的后人中,一百多年后还会诞生另一位身残志坚的兵法大家孙膑,再过七百多年还会出现一个割据一方的政权孙吴。
按照一般的剧情,孙武应该在田氏大宗田乞、田常父子的安排下,积极地为扩大田氏产业服务。为此,他不得不卷入田氏与国氏、高氏乃至晏婴等人的政治角逐之中,凭着过硬的军事素质,为家族的未来做出更大贡献,甚至超越本家后来居上也未可知。
然而,孙武和他老叔加老师所学的兵法,归根结底都是枪口向外的,孙武和田穰苴一样,都不愿卷入田、鲍、国、高四大家族的权力游戏之中去。可是他们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作为田氏大族的成员手握重兵,如何能够让国、高两氏的族人放心呢?很快田穰苴便被国、高两氏积毁销骨,同样对田氏不放心的齐景公就坡下驴,顺势免除了田穰苴的兵权。国、高两氏见有机可乘,又加紧迫害田氏族人,双方矛盾越来越激化。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奋起一搏,要么悄然隐退。作为孙氏年轻一辈中最杰出的人才,孙武不想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在老叔抑郁而终后,就打马扬鞭离开了故国,前往位于齐国南面的吴国,希望在那里找到人生的归宿。
作为一位受教于名师、习练于疆场的兵家来说,最好的归宿还是战场。孙武之所以选择吴国,是因为此时的吴国在接受晋国的扶持后,一改断发文身、野蛮落后的面貌,军事力量大幅提升,开始频烦地找楚国的麻烦。这样的国家,一看就是充满蛮力与活力的用武之地,也是孙武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好平台。
重出江湖三令五申练兵有方
孙武刚到吴国时,见吴国虽然野心勃勃地一心想搞事情,但是王族之间的关系却异常紧张,特别是公子光(阖闾)对于吴王僚越过自己这个长房家的老大称王非常不满,总想取而代之。公子光到处踅摸高人助拳,时刻准备做掉吴王。孙武在齐国时不愿掺和内战,到了吴国同样不希望窝里斗。索性找了一处原生态的田园美景,隐居待时。反正离家时老爸孙凭给的钱足够多,吴国这里的物价也不算太高,小日子过得还算可以。吴国当地官员知道他是从中原上国来的,虽然没办护照,但对于这种跨国贵胄,大家都还是很尊敬的,因此,孙武有大把的时间研究兵法。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孙武的兵法初稿完成了,他高兴得跟个孩子似地手舞足蹈了好几天。可是那个那代没有纸张,更没有印刷术,全凭刀笔刊刻,再好的书也不容易流传下去。特别是兵法,要想著之名山,传之后世,必须经过实践检验,被大众认可,才会有人花功夫继续刊行。
就在此时,一个不速之客闯入了孙武的寒舍,此人正是逃入吴国企图借兵报仇的伍子胥。出身楚国芈姓伍氏的伍子胥,与妫姓孙氏的孙武同是贵胄之后,又同是天涯沦落人,自然非常谈得来。孙武给伍子胥看了自己刚刚杀青的书稿,伍子胥是个行家,一眼就看出了其中蕴含的价值,对其大加推赏。
再之后,伍子胥苦尽甘来,辅助公子光杀死王僚夺取了王位,成为吴国新王阖闾驾前第一红人。伍子胥的第一要务是灭楚报仇,可是在当时即便是幼儿园小朋友也知道楚强吴弱,击败楚国杀掉楚王谈何容易啊?伍子胥知道凭自己的本事击败楚国实为天方夜谭,或许那个隐居逍遥的好友孙武能够牛刀一试,助己成功。于是,他向阖闾力荐孙武。这一年是公元前512年。
仔细回顾一下伍子胥的报仇之路,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事实:在最初不得志时的伍子胥似乎非常有人缘,遇到的都是一些倾心相交的奇男子、伟丈夫,如孙武、专诸等;一俟伍子胥大权在握,再交的朋友就是伯嚭这样恩将仇报的小人;再往后,他似乎连小人朋友也没了,竟然成了一个曲高和寡的人。如此看来,一个人地位的变化与交友成反比,地位越高,越难交到真正的朋友。
阖闾听到伍子胥的推荐后,最初并不以为然。说老实话,这些年吴国虽然国势日盛,但毕竟才刚脱离断发文身的野蛮旧习没几年,对于中原士人仍是敬而远之的。毕竟中原士人的认知水平与吴国不在同一个层面上,要想降维合作需要一段漫长的磨合期。
幸好,伍子胥是一个不肯轻易放弃的人。他一连七次向阖闾推荐孙武,甚至扬言如欲伐楚,必用孙武。这下,由不得阖闾不重视了。
孙武知道阖闾是个有作为的君主,可以帮助自己的兵法大行于天下,就不再矫情,带着《孙子兵法》初稿进见吴王。
吴国自从接受晋国屈巫的教导,学会了车战等中原先进战法后,这些年与周边各国,特别是老牌列强楚国几乎是无年不战。俗话说“久折肱成良医”,作为吴国王室成员,阖闾多次带兵出征,对于兵家之事可不是门外汉,如今他仔细地翻看《孙子兵法》,立刻在心中暗暗称奇“这个俊后生有此见地,果然是上国人物”。于是,他与孙武就军事、政治、外交等问题展开广泛交流,孙武竹筒倒豆子,毫无保留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令阖闾不得不瓜目相看。
不过,打老了仗的阖闾知道再好的兵法,如果不能用于实战,都是瞎扯。他希望能够亲眼目睹一下孙武的统兵能力,就问道:“先生说什么队伍都能带好,寡人想到一支队伍,不知先生可敢一试?”“敢!”孙武知道此时没有退路,如果认怂,那么前面说得再热闹也是白搭。
“那好,寡人就把后宫中的女人交给先生操练,行吗?”阖闾逼问道。“当然行!”孙武横下一条心答道。
于是,阖闾将自己后宫中的180个姬妾加宫女召来,让他们听孙武指挥。
孙武也不忸怩,接过令旗,就将她们分为左右两队,指定阖闾的两个宠姬为队长,让她们穿上盔甲各执武器,开始训练。同时,孙武又指派了军吏负责执行军法。
哪知,当孙武挥队令旗时,两个宠姬不仅不带头走位,反而站在那里没事人一样吃吃娇笑。其余众女见队长不动,也浑若无觉地原地站立,看戏似地瞅着孙武。
孙武一愣,旋即想起了老师当年校场斩庄贾的场景,看来,今天的事不能善了了。不过,他也不想把事情搞僵,就又一次挥动令旗,还特意提高音量,将命令传到每个人耳中。哪知道,两个宠姬笑得更灿烂了,其中一个竟然把手中的长戈也给扔了,还捂着肚子向着孙武指指点点。那样子,像极了骊山上烽火戏诸侯的褒姒。
是可忍,孰不可忍。孙武大喝道:“严肃点儿,这是演兵了!”可是没用,这两个宠姬吃定孙武了,把他的全部动作自动归于耍猴儿,想不笑都不行。
孙武知道今天的事只能杀鸡儆猴了,要不然自己就变成猴了。尽管孙武姓孙,可也不愿变成被人取笑的大师兄。于是,他断喝一声:“呔,本将三令五申,汝等竟然致军令于不顾,罪在不赦。军法官何在,速将两个带头取笑的队长拿下,军法从事!”
见军法官有些发呆,孙武厉声道:“军法官,尔等欲徇私违法吗?再不动作,本将就先斩了尔等!”一听这话,军法官立刻打了个激灵,冲上前去,老鹰捉小鸡似地绑了两个宠姬,押至一边就要行刑。这下,可把两个宠姬吓坏了,忙不迭地叫饶。看着花容失色的两个宠姬,孙武不为所动。
那边厢,正在看台上腹诽孙武不过如此的阖闾看到自己的宠姬要丧命,登时急了,马上派人传令道:“寡人知道先生能用兵了。且莫杀了这两个宠姬,没有她们寡人吃饭也不香!”孙武知道此时箭在弦上,如果不杀两人,一则不能威行军法,二则遗祸于后,所以他毫不留情地拒绝道:“臣既受命,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然后,他下令立刻斩杀二姬,然后重新选拔两人为队长,继续操练。
以后的事,就由政治问题变成技术问题了。这对于喜欢技术超过政治的孙武来说,简直驾轻就熟。那些宫女看到两个宠姬香消玉殒,先是暗自欢喜,继而心生畏惧,再也不敢嬉笑儿戏了,全都在队长的引领下,按令而行。很快,这些宫女便熟悉了简单的队列指令,前后左右、进退回旋,乃至跪爬滚起,全都做得有模有样。之所以会这样,一是因为孙武的指挥有方和震慑有力,二是因为此时的吴人野蛮好战,即便是女子也不手软。
阖闾看着孙武的训练,心中仍然不忿,不过见到刚才还分不清左右的宫女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明白了部伍进退,也不得不暗自点头。孙武上台交令,对阖闾说:“臣明白大王的意思,可是大王既然让臣治军,如果不能令行禁止,赏罚分明,如何号令三军?今天大王也看到了,这些宫女都能精练如此,假以时日,吴国必当威行天下,大王何愁霸业不成!”一席话,说得野心膨胀的阖闾顿时回心转意,下令正式拜孙武为将军,让他和伍子胥一起训练吴军。兵圣孙武终于可以尽情发功,一展所长了。
深入险境出其不意一战功成
经过彼时代表中国最高军事水准的孙武、伍子胥联手打造,吴军的战斗力有了质的提升。可是,军力的提升并不等同于国力的提升,吴楚之间巨大的国力落差,不是短时间之内就可拉平的。于是,伍子胥与孙武商议,提出了一个靡耗楚国国力的计策:吴国选练精锐,分成三军,轮流深入楚境袭扰。一旦楚军大队来战,立刻撤回,待楚军回师,另一路吴军再入楚境,如此周而复始,使楚军疲于奔命。
那位读者会说,吴国能用这招,楚国为何不用?一言以蔽之,战争是讲成本的。彼时的吴国尚处蛮荒状态,有什么好被袭扰的?楚国则是家大业大,要保护的财产多了去了。再者说,楚国的最大敌人始终是北面的传统争霸对象晋国,又怎么舍得拿出全部家底去与吴国血拼?就这样,楚军眼睁睁地和侵略如火的吴军捉了六年迷藏,国力与军力的消耗实在是有苦难言。
在吴楚两军你来我往的捉迷藏之外,孙武还大搞“伐交”。公元前508年,孙武首先策动桐国(偃姓,在今安徽桐城市北)叛楚,又让群舒之一的舒鸠氏欺骗楚人出兵到吴楚边境,随即乘敌不备,击败楚师于豫章;然后,趁楚人新败,进军攻克巢地,活捉了巢大夫公子繁。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让那些楚国的附庸们跌碎了一地眼镜,曾经不可战胜的江汉之主大楚这是肿么了?竟然让一个野蛮之邦打得如此狼狈。渐渐地,这些对楚国的畏惧已然刻在骨子里的诸侯们内心世界开始泛起涟漪,与楚国的友谊小船眼看着说翻就翻。
又过了两年,也就是公元前506年,吴军再次采取孙子“因粮于敌”的策略,大举越过边境,进入楚境,强割楚稻,把个江南鱼米之乡好一顿祸祸,这才施施然拂衣而去。闻讯纠集起来快马加鞭赶到的楚军看着吴军留下的一地鸡毛,真是欲哭无泪。
到了这年冬天,孙武认为伐楚时机已到,建议吴国兴师灭楚。之所以会选在此时伐楚,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经过长达六年的袭扰,楚国上下已然麻木,对于吴军的越境攻击很难有效防范,可以使吴军顺利达成进攻的突然性。二是冬天进攻,水流放缓,吴军逆水前进阻力较小,便于水陆并进,更好地发挥吴军的优势。
至于说冬天寒冷,士兵会有冻伤,自从吴国人掌握了不皴手神药后,这个问题不存在了。三是楚国的两个小弟蔡国和唐国,因为不堪忍受楚国令尹囊瓦(子常)的勒索和无端监禁,愿意与吴国共同伐楚。同时中原老大哥晋国也对楚国虎视眈眈,虽然有些雷声大雨点小,但只要晋国肯坐壁上观,吴国伐楚的成功机率就会大上许多。四是吴国采纳了孙武的建议,注重养精蓄锐,发展国内农业和军工生产,早已是“禾稼登熟,兵革坚利”,正好趁着农闲打个仗活动一下身体。
阖闾绷了多年的称霸野心可以一朝释放,伐楚积极性也是杠杠的。当年王僚打了楚国多次,也没有啥拿得出手的战绩,如今若能一战定乾坤,那阖闾还不得美上天去?
于是,阖闾以孙武、伍子胥为将,以其弟夫概为先锋,出动三万大军,乘船溯淮水西进。这是地广人稀的吴国当时能拿出来的最华丽阵容了,为了实现自己压抑多年的梦想,阖闾也是蛮拼的。
吴军先是攻下战略要地州来(在今安徽凤台),这里是吴楚数十年交兵的一个拉锯点,一度还是吴国公子季札的封地。之后,吴军浩浩荡荡地舟行至淮汭。在此处,孙武建议组建快速反应部队,弃舟登岸,出其不意地攻入楚国腹地,直捣郢都(今湖北江陵)。
对于孙武这一手出人意料的决定,吴国君臣集体蒙圈。半晌,还是伍子胥如一个好奇宝宝似地发问:“水战是我军所长,为何弃长用短?”孙武反问道:“你能想到水战是我军所长,楚人会想不到吗?所谓兵贵神速,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敌人防不胜防,打他个出其不意。”
事实证明,楚人的脑回路与楚人之后伍子胥的是一样的,楚人一直担心吴国水军来犯,做了大量针对性的防备,相反陆上的防御却很稀松,毕竟这么多年,也没有哪个国家的陆师深入过楚境。据一位研究吴楚交恶的学者统计,双方大小数百战,往往是水战楚胜,陆战吴胜。孙武这一变招是吃透了楚人的心理。
再者,楚国在上流,吴国在下游,上打下不费蜡的道理也适用于水战。所以吴国的所谓善长水战,在楚国人面前真得画个问号?
伍子胥等人听了孙武的分析后,觉得有理,就举手赞同。孙武随即挑选三千五百壮士组成先锋军,命他们从陆上迅速越过楚国北部地区的三道防线大隧、直辕、冥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入楚国腹地,从楚人想不到的地方直逼汉水下寨。随后,吴军的大部队也陆续赶到,在汉水东岸集结完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对楚国的战略奇袭。此时的吴军距离郢都已经不远了。
吴军的突然杀至令楚昭王熊轸慌了手脚,为了避免局势恶化,他只好派惹事包囊瓦率沈尹戌、史皇等人迅速集结部队前往汉水御敌。
要说凭着楚国的实力,三万吴军并不可怕,可关键是楚军精锐大多散在各处,不可能接到命令就朝发夕至。即便如此,聚焦在汉水西岸的楚军人数依然比吴国多,只是不比吴军是百战精锐。
面对蓄势待发的吴军,出身芈姓沈氏的沈尹戌仍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认为不能坐等兵力集合再战,吴国也不会给楚军时间,为今之计应利用吴军孤军深入的劣势夹击敌人,方有转败为胜的机会。因此,他建议由囊瓦负责固守汉水西岸的楚军防线,自己则率军北上方城,从那里绕到吴军侧背,抢夺吴军战船,截断吴军粮道,然后夹击敌人,一举破之。这可是一条无比狠毒的绝户计,一旦成功,孙子真就变成孙子了。
囊瓦听了沈尹戌的建议,觉得不错,就同意了,于是,沈尹戌连夜带兵出发了。眼看着吴军就要遭到灭顶之灾,形势的突变要求孙武必须立刻作出相应调整。
时刻观察着楚军动静的孙武还没实施破解之策,就有人出来帮助吴国了。
原来,沈尹戌刚走,就有人在囊瓦的耳边嘀咕:“令尹大人如果采纳了沈的建议,岂不是将功劳拱手送人?沈氏本来就得楚人之心,再打了胜仗,您还能继续当令尹吗?”囊瓦不免心动,又问史皇,史皇迎合主帅也赞成出战。毕竟楚军人数占优,而且是本土作战,未必没有胜算。
坏就坏在楚国人的算术水平太高了,只重数量不重质量,根本没有算到吴军置之死地而后生爆发出来的巨大战力。而且,囊瓦的人缘太差,简直是楚国公敌,没有几个人乐意为他死战,这无形中又拉低了楚军的战斗力。
当囊瓦率领的楚军主力渡过汉水时,孙武并没有命令吴军发起攻击。孙武早已侦知楚军分兵的消息,深为沈尹戌临阵不乱的应对之策折服,担心一旦和全力戒备的楚军主力打成胶着战,万一遭遇楚军奇兵的攻击,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孙武果断改变战术,命令吴军大踏步后退,表面上看去好像是向吴军的后续船队靠拢,实则引诱楚军拉长战线,诱敌深入,进而打乱楚军夹击吴军的部署,然后再寻机破敌。
囊瓦是个骄狂的人,虽然一度被孙武的出其不意打蒙了,但一见吴军后退,又迅速变得狂妄自大起来,命令楚军加快进军步伐。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楚军依靠坚垒打打防守战还行,如今离开大寨打野战,如何是百战精锐的吴军的对手?
吴军在孙武的指挥下,不紧不慢地牵着楚军的牛鼻子,在小别山至大别山之间,抢占有利地形,一连三次击败楚军。这下,囊瓦色厉内荏的本性又暴露出来了,就想着弃军逃命。没想到,此前一直迎合囊瓦的史皇倒是个热血汉子,当即厉声呵斥,囊瓦也觉得此时跑路太难看了,就决定再撑一段时间再说。
11月18日这天,孙武不再撤退,而是在柏举(在今湖北麻城境内,一说在湖北汉川北)一带排开阵势,准备给楚军致命一击。囊瓦也命令士气低落的楚军展开阵势,与吴军对峙。先锋夫概军前请命,希望由自己率军先发制人,冲击囊瓦中军,尔后吴军主力齐出,一举破敌。阖闾认为此战是吴楚决战,不能过于冒险,一旦失败,吴军将死无葬身之地。孙武也希望打得稳妥一些。
夫概是个敢想敢做的人,他没有听王兄的话,就鼓动自己的先锋军率先破阵。这些常年征伐、深入险境的吴军听了夫概的话都很上头,便不管不顾地跟在夫概后面向囊瓦杀去。已被吴军吓掉了魂的囊瓦早就没有了抢人宝贝时的骄狂,一见夫概如猛虎般地杀来,立时乱了方寸,转身就走。楚军本就讨厌这个二货,见他先跑,也跟着乱了起来。
后面的孙武与阖闾见状,也不矜持了,立刻指挥全军压上。楚军再也没了斗志,纷纷转头狂奔,任凭史皇等将死命阻挡,也难以挽回败局。最终,史皇与其部曲不愿投降,力战而亡。囊瓦抛下大军逃到郑国,后因为伍子胥欲报太子建(楚平王太子,伍子胥故主)被郑人所杀之仇,移师郑国,郑国被迫杀死囊瓦求和。此前囊瓦费尽心机搜刮的巨额财产成了吴军的占利品,就连他的夫人都成夫概的枕边人。这货作为楚国王族,长期把持楚政,误国误己,真是羞煞人也。
吴军在柏举力破楚军,奠定了整场伐楚之战的胜局,故此战被后世称为柏举之战。
不过,柏举之战虽然击败了楚军主力,但并没有全歼楚军。丧失主帅的楚军残部纷纷向西溃逃,这里毕竟是他们的主场,所以逃跑的手艺还是不错的。吴军自然不会放弃扩大战果的机会,一路乘胜追击,直至清发水(涢水在今湖北安陆境内的一段水道)。楚军被清发水挡住,不得不打造船只渡河逃生。
最近打得手热的阖闾就想立刻进攻,夫概却建议乘其半渡而击,兄弟俩争执不下,就请孙武定夺。孙武想起老叔田穰苴“候其半渡而击之”的故事,表示支持夫概。那边厢的楚军本来还在全力防备吴军冲击,见其驻足不攻,立刻转头抢渡。结果可想而知,吴军轻松击杀了楚军上万人,让清发水变成了染发水。
之后,吴军也渡过清发水,继续追击。途中,遇到楚军准备就食,立刻发起猛攻,楚军顾不得悬于釜中的饭食,饿着肚子继续跑路。吴军见状,取过热饭,不客气地品尝了。
一直追到雍澨(即司马河,位于湖北京山石龙镇境内),吴军遇到了由息地紧急回援的沈尹戌。说好的夹攻之策,竟然让几个贪功的小人给葬送了,同时葬送的还有大楚的国运,沈尹戌闻报五内如焚,再也顾不上去攻击吴军的后队了,只希望能够多救下一些楚军的有生力量,然后重整旗鼓,将敌人赶出楚国。
正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沈尹戌的偏师与吴军打上了遭遇战。那个一直手顺得要命的夫概轻敌冒进,在沈尹戌面前吃了个暴亏,让楚军好好修理了一下,也好知道并非大楚无人。但是,沈尹戌还来不及休整,听闻前锋有失的孙武立刻指挥吴军主力杀到,不由分说地就将楚军围在垓心。孙武明白,此刻绝不能给敌人喘息之机,一旦沈尹戌凭借战胜之威加上个人魅力,召集足够多的楚军,那么此前的胜利都将化为泡影,所以必须在第一时间将沈尹戌搞掉。
沈尹戌知道面对士气如虹的优势吴军和指挥如神的孙武,自己绝对不能取胜,就命人将自己的首级割下带回(沈尹戌的儿子沈诸梁,就是那个传说中好龙的叶公,其实是个狠角色,将来会安定楚国社稷)。再次失去主帅的楚军,在吴军的密集攻击下伤亡惨重,只得分散突围。此后,孙武指挥吴军又连续五次击败楚军,使楚军始终无法集结防反,只能一败涂地,从而打开了通向郢都的胜利之门。那边厢的楚昭王知道势不可为,遂在大臣的保护下,逃出郢都避难,被迫走上一条艰难的复国之路。慌乱之中,竟然连自己的老妈都给扔下了。不得不说,孙武破楚实在是令人跌破眼镜。
就这样,孙武以三万之众横行楚境,凭着出其不意的攻击和对战机的敏锐捕捉,前后共击败楚军二十万众,书写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后世史学家甚至称其为“东周时期第一个大战争”。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尉缭子是孙武的迷弟,曾由衷赞道:“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
柏举之战后,孙武与阖闾顺利进入郢都,面对辉煌的宫殿、奢华的享受,作为曾被楚人打压数百年的胜利者,吴国君臣瞬间迷失了自我,他们尽情享受着胜利果实,抢宫殿、睡美女、分财宝,全然忘记自己只不过是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丝毫不顾楚王仍在楚军尚强,周边大国也不会听任蛮夷之邦吴国后来居上。
面对此情此景,只有孙武一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本想联合伍子胥共同劝谏阖闾全取楚国,然后争霸天下。可是伍子胥忙着寻找杀害父兄的楚平王熊弃疾的遗骸,对于吴人的肆意报复也乐见其成。这让孙武认清了吴人不过是误入大观园的刘姥姥,格局太小,终究难成大业,遂萌生退意。
之后,虽然孙武与伍子胥也曾合作过一段时间,但面对小富即安的吴国人,孙武最终难遂凌云之志。史家对孙武此后的记载也语焉不详,有说他就此隐居的,有说他曾帮助过继任吴王夫差伐越,以“诈兵”破敌,逼迫越王勾践投降的。关于孙武的精彩故事就此断篇,再往后,孙武对吴国的得意忘形非常不满,对好友伍子胥忠而获罪伤心欲绝,再也不肯为吴国效力,回到山青水秀的隐居之地,结合实战经验修订《孙子兵法》,最终于公元前480年卒于吴国,死后葬于姑苏(今江苏苏州)城外。
一代兵圣悄然辞世,给后人留下最宝贵的财富就是那部享誉世界的《孙子兵法》。孙武在书中强调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鬼神,而是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外交努力、军事实力、自然条件诸因素有密切联系,预测战争胜负主要就是分析以上这些条件的优劣。孙武强调,在战争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对立面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
正是因为孙武为军事科学概括和总结出了如此丰富的哲学道理,得以确立了其在春秋思想界中与老子、孔子的并列地位。在后世,孙武的兵学思想超越了战争范畴,在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领域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受到古今中外军事家的广泛推崇,《孙子兵法》不仅被中国古代列为“武经七书”之首,也被国际公认为“世界古代第一部兵书”。至今,我们依然耳熟能详这样的教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虽历经千年,依然掷地有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