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精惟一阳明心学(阳明心学止于至善)

惟精惟一阳明心学(阳明心学止于至善)(1)

阳明先生说,至善是本性。本性原本没有丝毫的恶,所以是至善。止于至善,是回复本来的样子。

有人问,知至善即是我的本性,本性具有此心,此心是至善所止的地方。不去向外求取,志会定,定就不被扰动,不被扰动就会静,静而不妄动就会安。安是一心一意都只在此处。千思万想,务必求得至善,这样思虑才能得到。这样说对么?

阳明先生回答,大致是这样。

有人问阳明先生说,程子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为何墨家说兼爱反而不能称作是仁呢?

阳明先生说,这也很难说,需要各自体认才能得到。仁是造化生生不息,虽然弥漫周遍,无处不是,但其流行发生也是渐进的,所以生生不息。如同冬至一阳生,必然从一阳开始,后面渐渐到六阳,如果没有一阳生,怎么会有六阳呢?阴也是这样。循序渐进,会有一个发端之处;有一个发端之处,才会有生发;有生发,才不会停息。譬如树木,开始有发芽,是树木生意的发端处。发芽后,然后有树干,然后生枝生叶。树能发芽,一定是下面有个树根,有根才会生,无根就会死,没有根如何发芽呢?父子兄弟的亲爱,是人心生意发端之处,如同树木发芽,自此而亲民爱物,这便是发干生枝生叶。墨氏所说的兼爱没有差别,将自家父子兄弟与路人一样看,就没有发端之处。不发芽就知道没有根,就不是生生不息,怎么能称作仁呢?孝弟是为仁之本,也是从仁里面生发出来的。

学习这一段,我们了解阳明先生所说的至善,即是我们的本性。止于至善是回复我们的本性。至善没有丝毫的恶,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仁。阳明先生对于仁的描述很生动,是循序渐进的。像《大学》所说的,修身、齐家、安邦、平天下,都是从心体所生发的善意。

文章为个人读《传习录》上卷陆澄录笔记,喜欢欢迎持续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