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混和混合优缺点(中混和弱混怎么区分)

原创/苦子

后台经常有粉丝询问,混合动力汽车强混、中混和弱混怎么区分,并提出了混合度是什么,多高的混合度能够定义强混、中混和弱混,这个话题不是第一次碰到,因为混合动力汽车随着发展历程,不同的概念被提了出来,早起的分类已经比较混淆,产生误解也很正常,笔者估计并不能用千字释惑,希望这篇文章出来能够让你更加理解混合动力汽车。

很多人对于这种分法叫法也不尽相同,比如说英国咨询公司里卡多的叫法是Stop/Star(直接起停)、Micro Hybrid(弱混)、Mild Hybrid(中混)、Full Hybrid(全混),福特的叫法则是Micro HEV、Mild HEV、Medium HEV、Full HEV,德国咨询公司舍弗勒的叫法是Micro Hybrid(弱混)、Mild Hybrid(中混)、Full Hybrid(强混),整体来看,分成三段,每个企业都能够认可,并且这里面都涉及到一个混合度的概念,我们从这个方面来谈谈。

1

什么是混合度?有什么用?

最早引入混合度概念的人已经不可考证,2006年曾小华博士的论文中把混合度作为关键词来研究混合动力汽车,它关于混合东的定义如下:

轻混和混合优缺点(中混和弱混怎么区分)(1)

看到一些文献,把混合度等同于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和发动机功率之和比值,有一定的道理,比如说在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上就是这样,但不准确,比如说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因为不同的混合动力传统结构形式这个定义是不同的,并联式混合动力混合度如下:

轻混和混合优缺点(中混和弱混怎么区分)(2)

轻混和混合优缺点(中混和弱混怎么区分)(3)

知道混合度概念了,那么混合度这个参数有什么用?

大家最为熟知的是混合度来划分混合动力汽车的强混、中混和微混,这个划分很多版本,数值也不一样,比如说混合度小于是10%是弱混、10%~25%是中混、大于25%是强混,对于外界理解混合动力技术能力和成本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业内的人应该不会很认可这种分法,笔者更认同曾小华博士对混合度的使用方法。

他把混合度作为一个匹配参数,用来设计混合动力汽车,然后通过调整这个参数来计算整车设计的性能、成本等因素,从而来设计混合动力汽车,也就是说这个参数能够带来最优化的一些性能和成本,但是具体执行的时候,能否实现还要看技术能力,这就像做饭,你配比荤素,有些时候素材加一些荤菜,手艺好也能做的很好吃,有些时候,即便你很多荤菜,手艺不好也做不好,当然如果手艺好,荤素搭配得当,比例高一些营养价值也许会高一些。

2

强混、中混和弱混用混合度定义合适么?

单纯地讲,引入混合度概念来定义混合动力汽车,更多是为了理解混合动力汽车成本、性能,但是我们上面讲了,混合度是匹配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参数,这个参数只能够表征混合动力汽车成本、性能的潜在可能,并不能像百公里加速那样的参数一样,客观地表征,换成人话,就是这种分类能够看出来哪款车不具备什么能力、不值钱,却不能说一定就好、就值钱。

所以,笔者更倾向于按照混合动力的功能来定义混合动力汽车的强混、中混、弱混,这样更加客观,同时通过混合度来验证真伪,因为你说你具备了所有的强混功能,但是混合度很低,那也是不可能的,显然是吹牛。

目前来看,多家咨询公司也是按照这种分法进行分类的,找了几家咨询公司的分类方法,我们看一下。

里卡多划分的功能比较简单,直接起停、制动能量回收、能量管理、电动起步、纯电动行驶,当然,你也看到弱混和中混直接有部分重叠,所以,消费者买车的时候也要注意。

轻混和混合优缺点(中混和弱混怎么区分)(4)

里卡多关于强混、中混和轻混的定义

再看福特汽车的分类,虽然福特汽车的新能源技术一般,但是它分的很细,与里卡多一致的是纯电动来区分中混和强混,中混与微混的区分方式是电怠速、扭矩平顺与否、起步电助力、换挡助力等方面,这是车企从技术上进行表征的,也是比较有意义的。

轻混和混合优缺点(中混和弱混怎么区分)(5)

福特汽车关于强混、中混和轻混的定义

再看舍弗勒,这家咨询公司的技术还可以,但是分类就显得非常粗糙了,它以电机的峰值功率来进行划分的,比如说2-5kW是微混、10-20kW是中混、20-50kW是强混,之后的插电混和增程式,这种更倾向于实际电机选型了,笔者并不认可这种分法,不过也是它们自己的一种表达了。

轻混和混合优缺点(中混和弱混怎么区分)(6)

舍弗勒关于强混、中混和轻混的定义

总结一下:用了一天的时间来整理这些资料,希望大家在理解混合动力汽车强混、中混、弱混的时候,最好用功能去描述,能量管理和电动起步、换挡补偿来辨别弱混和中混,纯电动工作来区分强混和中混,同时驱动电机的大小来辨别是否有企业耍概念。

如果本次文章大家喜欢,我们后面再逐个分析下各家车企以及现在畅销产品的技术和效果。

关于Vehiclenews

汽车新闻是一群技术人、媒体人的自留地,欢迎老朋友分享,新朋友扫描二维码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