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环戴哪个手好(做所有人戴得起的小米手环)

可穿戴设备市场属于“雷声大、雨点小”的一个领域,各家都在做,都喊的轰轰烈烈,但是目前为止形态无外乎那么几个,无论是智能手机的纵向延伸还是横向扩展,都是在围绕着手机打转,因此做手环的自然也不就乏手机厂商。

小米手环戴哪个手好(做所有人戴得起的小米手环)(1)

年中,小米公司推出了自己的可穿戴设备产品——小米手环,79 元的定价既打破了人们对可穿戴设备“高不可攀”的认知,也合乎小米的一贯风格一上市便处于供不应求的“常态”。不过事实上,小米手环的设计研发等均是由华米科技一手操刀的,知道背后故事的人其实并不多。这次数字尾巴就来到北京华米科技,和小米手环团队的王辉一起聊聊小米手环的现在和未来。

手环做成“人体ID”:要运动,也要服务平台

之前华米科技 CEO 黄汪在接受媒体群访的时候就表示,比起传统的监测睡眠和记录运动的可穿戴设备,小米手环更像是一个“人体 ID”,这个定位颇为新颖,还带着点儿“未来科技”的神秘感。

王辉表示,之所以从“人体 ID”这一层面入手, 是综合未来的使用场景而提出的,未来小米手环会引进更多的运动品类和场景,也在考虑和智能家居的互动等。因此比起做一个“配饰”,小米更希望用户能够 24 小时不间断佩戴,这样天然的和人体一直接触,比手机更有先天优势,也更适合作为物理人体与虚拟世界的连接点。

“我认为,在未来只要用户掌握了 ID,他就掌握了一切。举个例子,现在我手机丢了,但我可以用新手机输入对应的 ID,然后我就可以从云端看到我所有的信息再把它们同步过来。因此 ID 是一个很关键的东西,和多方合作后能够产生出更多的附属价值,我们希望做到极致的体验。”

“以后我们看电视,加入手环就可以将它的 ID 连接,你的偏好、观看记录都会被推送出来,这个方向深入进去就有非常多的可能性;再比如未来或许会做一些和支付相关的合作,我们现在正在做开发,ID 会开放给第三方,希望能够和第三方打通形成一个平台。未来也不排除会有 O2O 的可能,比如电影票购票取票等。”

小米手环戴哪个手好(做所有人戴得起的小米手环)(2)

目前小米手环的战略是以基础运动为优先,兼顾和其他小米产品、智能家居方面的联动,同时与服务商达成合作,分享相关数据,开放 SDK,做成开放式平台,反过来为小米手环带来实质性的服务。

在此之前,许多类似产品把手环当成了一个单纯的“记录仪”,用户们虽然知道自己当日的运动情况,却很难自行从数据中获得改进的信息。小米手环团队本身也并不会为用户提供“建议”,但他们把这部分外包给了“专业的健身机构”。“华米本身是 IT 技术公司,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合作伙伴人来做。我们自己不做,会交给像跑步俱乐部这样的最顶级的合作伙伴来做。”

小米手环戴哪个手好(做所有人戴得起的小米手环)(3)

79 元的“搅局者”?“顺势而为做快乐的科技”

智能手环一出,有人就预测它或许会是“智能手机的下一个形态”。不过在小米手环这里,它目前还只是个手机的“配件”。

“手环本身功能比较简单,更多还是和手机产生关系和联动。基础功能就是记录使用者的跑步,走路和睡眠情况。但是在运动这一块我们可以垂直深挖,做出很多有趣的事情来。比如我们即将推出的跳绳 PK 模式,进入该模式后,你这边在跳绳,那边手机就可以帮你实时计数,几个人一起玩儿的时候就可以非常直观的观看跳跃的数字,很有意思。手环也可以是增进交流的工具,像我们之前在国庆期间就推出了‘日行万步’有奖活动,很多用户呼朋引伴着来参加,互动性很强。因此手环本身可能没有什么太复杂的‘黑科技’,但是一旦充分借力,它的能力会很强,能做到的事情会越来越多。”

小米手环戴哪个手好(做所有人戴得起的小米手环)(4)

小米手环定价 79 元,据小米官方说是硬件成本价。在小米手环推出前后,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的定价策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米手环为什么卖这么便宜?

“我很认同的一个观点是,让普通人享受到科技的乐趣。之前去上海在高铁上碰到个阿姨,和她聊天的时候就介绍了下小米手环,她从来没接触过,但是觉得挺有意思的想买一个玩玩。我问那出多少钱愿意买?她就说六七十块钱。这和我们的定价其实是相符的。我觉得,想她这样的一个并不关注这个圈子的普通消费者,冒出这样的价格预期,才是大众市场更愿意接受的价格。”

“目前的量还是在贴成本亏本销售,但整体销量肯定要比业界同行的要大,等量上来后会就亏转盈。我们现在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功能,第二个就是供货的速度。供应链是钱砸出来的事情,这一点上我们也在借助小米的品牌能力和议价能力,在供应链上相信也会更顺畅一些。”

小米手环戴哪个手好(做所有人戴得起的小米手环)(5)

很多厂商认为小米出低价手环就是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搅局者”,但在王辉看来,这个比喻并不恰当:“首先,我不认为现在有这个‘局’来给我们‘搅’,要说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也是得益于目前低功耗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前期阶段。过去虽然出现了很多产品,但实际上手环这件事才是刚刚起来,并没有很多‘杀手级应用’。”

“我们从早期的极客导入,再到进入真正的消费者市场,其实中间是有鸿沟的,现在大家都没有迈过去,我们也在探索这件事情。我们需要厂商和服务商共同把这个局做大。”因此在小米方面看来,与其说自己是“搅局者”,不如说他们想做的是“布局者”。

“按照雷军的话来说,就是‘顺势而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脚踏实地,走好眼前的每一步。随时欣赏沿路的风景,但我们的目标一直在前方。”

长续航、多平台适配、目标千万量级:做“超越用户期望”的事情

小米手环在续航上的表现还是挺惊人的,我连续用了二十多天也没想起来充电这回事儿。比起我之前用的一个礼拜一充电的 Jawbone 和现在用的两天一充电的 Moto 360,小米手环的“持久度”已经令我相当满意了。小米方面表示,这样的表现更多的是基于“创始人的经验”:“雷军当时给我们下的死任务,就是要在续航上做到突破。我们的团队做过很多消费电子产品,有自己的认知。蓝牙芯片市面上有十多款,传感器也有十多款,电池控制器也有上百款,这样组合下来其实是有成千上万种配对,那么问题来了:你该如何选择?我们最终依托就是长期沉淀下来的经验。”

“基于扎实的技术积累,团队的技术大牛在实验室把续航做到了 100 天,但每个用户使用习惯不同,所以我们最终对外公布的是30天。如果用户用得更久的话,或许就会产生‘wow’的感觉。雷军之前曾说过一句话叫‘超越用户期望’,这也是我们小米手环超越用户期望的一个点。”

“按照接下来的发展,未来如果我们加入更多的传感器,势必会带来更大的功耗。其实最大的屏障还是续航,这一点是行业通病,需要从技术角度来突破。所以我们做加法会十分谨慎。我们还是希望可穿戴设备能够有更长的佩戴时间,长时间留在手上。这是一个新品类,需要我们反复去调校。”

小米手环戴哪个手好(做所有人戴得起的小米手环)(6)

在适配方面,小米方面目前公开的是小米 3 和小米 4 可以获得完整的体验,不过事实上,系统为 Android 4.4 的手机产品基本都可以支持。更令人期待的是,王辉已经明确表示,iOS 版的适配已经在进行中,很快就会推出,也会和 iOS 8 的 Healthkit 进行同步。“我们内部非常重视 iOS 版本,因此用户不用担心会太久。”

“小米手环是可以做成一个‘可升级的’、‘可编程的’活的产品,这也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下一步我们会投入了更多专家开发人员,吸取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用在我们的产品上,比如更精准的判断运动模式。医疗领域我们也会考虑和小米相关业务打通。我个人有信心,我们可以做到全球功能最多的手环产品。”

“总结一点是,我们希望小米手环是更年轻的产品。我们希望每一个功能都可以超越用户期望,用户喜欢以后,自然而然就会变成生态圈了。”

“明年,我们也期望小米手环能像小米手机产品一样,实现千万量级,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期望。”

华米科技:脱胎于智器,专注于手环

研发小米手环的华米科技目前共有七八十人,分别在合肥和北京。华米科技脱胎于原本在国产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上有一席之地的“智器”,后来小米投资智器后,主攻可穿戴设备的华米科技独立出来。目前合肥分公司基本还是原智器的员工,也是硬件的主力团队,北京则是新成立的,偏软件和合作业务等。人手不够,所以王辉在接受采访时还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也帮我们招招人呗~”

小米手环戴哪个手好(做所有人戴得起的小米手环)(7)

智器此前也曾推出过自己的智能手表 Z Watch,方方正正的屏幕设计和现在的小米手环看起来风格迥异,王辉表示:“智器以前曾经推出过手表,但我们发现它并不是很能抓住用户需求。手环的话则比较‘轻’——重量轻,功能轻,不会带来太多的负担和承诺,包括从国外来看,实际上大多数手表产品都非常的“重”,续航也不行,手环则更容易进入用户的生活。”

“我们也希望把这件事逐步的往下做,看看到底可穿戴设备可以够到一个怎样的点,或是以一个怎样的形态呈现出来。用户还是最关键的,如果用户有其它需求,自然也会衍生出其它的形态。我们更关心的是用户需求,用户想要什么,我们就尽可能做到什么。”

小米手环戴哪个手好(做所有人戴得起的小米手环)(8)

对于新推出的 Apple Watch、Android Wear,王辉也有自己的看法:“我个人认为,苹果其实也在克制和平衡功能,本质上还是在和手机进行联动,但不仅仅是和 Android Wear 一样推送通知,而是充分利用手机的功能。我觉得非常妙的一点就是它的导航功能,一抬手腕就能够寻路指路,这个交互非常自然也是相当酷炫的,但具体不知道苹果是利用了手机内置的 GPS 来实现的还是手表本身,总之我很期待。”

“2014 年,很多人还在探求讨论智能穿戴设备有什么用;到 2044 年,也许就会变成一个生活中理所当然非常普遍存在的事情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