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丞琳说心里话(杨丞琳开始纠缠之后)
多么自命不凡的人,也会甘心说出接受自己平凡的一生这种话。雄心壮志像是一夜之间消退了似的,突然就意识到能够扮演的角色不多,那就专心做好一个日常爱你的角色。
我自己对于平凡不再那么抵触,也是从较为全面地理解了人类的情感设置开始。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最富转折最戏剧性的“爱”,里面都有太多烟熏火燎的成分在。
它注定使一些人变得冒险,又使一些人变得庸常。催人战斗,也允许人心安理得地退缩。
认识多年,基本与他们达成了一种默契,空窗期可以没事出来瞎聊、有女朋友就从通讯录里查无此人自动绝交。
结识这类忠心耿耿的老实人朋友的概率之大,时常让我有种错觉,极品帖子描述的“渣男”好像并不存在。
一旦得知他们有了新的女伴,也就在内心默默地挥别了。
尽量不去思考这种逻辑是否合理,毕竟早些年我也不是一个这么懂得“界限”的人。
但生活塞给我朴素的道理,你不介意的事情,极有可能得允许别人介意——使我对同性的一些行为不能理解却也接受。
我知道亲密关系会让人如何夸张变形,多出的那双眼或许有千变万化的审判方式。有时候换了一个角度,人就很难无辜。
我讨厌男女之间用“一物降一物”来形容,但不得不承认那种博弈、提防、清查、猜忌的思维普遍存在。为了实现一种清爽的人际,总要割舍点什么
我不相信人一生只能爱一次,我也不相信人一生必须爱许多次。次数不说明问题。爱情的容量即一个人的心灵的容量。
我现在觉得,爱情反而是最讲究因果的。
尤其是在深入接触过每一对情侣朋友之后,常常会产生一种“啊!这个人就属于这个人”的感觉。
没有不般配的爱侣。
换句话说,「不匹配」这件事只会比想象中更早暴露,莫名其妙的走散不存在的。
两个能长期维持亲密关系的人,即使他们看上去反差极大,即使日常相处是相爱相杀的“怨偶”模式,也多半有着不易觉察但严丝合缝、很难找到可替代的点。
外在的层面也许是男人在带领女人,抑或是女人在提携男人。然而事实往往不是旁人揣测的这么回事。起码能量密度相差无几,才能建立得起枝繁叶茂的联系。
现代人情事牢牢遵循着一种定律——开始有多快,结束就有多容易。恋爱成本也越来越低,常常是双方还没有足够的戏剧冲突,就被抽走了主线。
总是太早预言它的下落,所以交出的热情,甚至还来不及堆一座沙丘。
有时也会感慨。和同龄人聊点别的、“正经的”大家都献计献策手舞足蹈。唯独聊这个,普遍灰心丧气爱咋咋地。其实内心多么希望还有力气去抓住爱情里的散兵游勇。毕竟我们一生“故事很多,而情事并不会太多”。
年少时渴望爱而不得的人,反倒会通过那种漫长的凝视和咀嚼,培养出非同小可的观察力与分辨力。在整个人终于成熟有机会应战时,可能会表现得出乎意料中得体,对爱意的判断也会更为精准。
毕竟我们也算完完整整地见过爱的形状,甚至比当事人更清楚它在喜欢的主体和客体上,分别有着什么样的投射。再不济抄答案总会的,熟练了那么久的兵法,只不过没轮到我来做这道题。
偶尔被“寄予厚望”的时刻还蛮糟糕的。而且通常那种盲目的祝愿都是外人给的。至少在我定义的亲密关系里,比起期待你成为什么样的人,(真的)朋友或许更清楚你无法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不怂恿彼此更高更强,也不望向对方摇旗呐喊。我们无限了解各自的“底”在哪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