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宋仁宗的悲惨一生(宋仁宗的三个皇后)

01. 郭皇后

在宋仁宗15岁的时候,由太后刘娥做主,娶了已故中书令郭崇的孙女儿。这是一个衰败之家,第一个皇后的身份就不算显贵。其实说穿了刘娥是不希望皇上因为结婚而结交一门强势力,不允许外戚的力量太强。

宋仁宗也有过喜欢的人,是一个富商王猛正的女儿王氏,但是刘娥觉得这个女人太妖艳了,怕带坏了皇上给否决了。而对强行分配给自己的郭皇后,仁宗从来没有喜欢过。刘娥在世的时候,不管郭皇后是多么骄横,仁宗都不好发作。但是,一旦亲政之后,就迫不及待地要休掉郭皇后。

当时,宋仁宗宠幸杨美人和尚美人,厌恶郭皇后,夫妻失和。郭皇后脾气暴躁,有一天在宫中和两位美人争执的时候大打出手。宋仁宗来拉架,居然被皇后一巴掌拍在脸上了,这一巴掌就给了宋仁宗废后的理由,而且吕夷简之前就非常讨厌郭皇后,这时候恰好报复,就以郭后九年无子为由奏请当废。

但遭到了范仲淹和谏官们的反对,皇上拒不听劝不说,还将范仲淹贬至睦州,朝中大臣顿时哗然,富弼上书毫不客气的责备皇上:家都治理不好何以治国,这不成了昏君了吗?

但是,好不容易亲政的宋仁宗怎么都要让自己痛快一把,就与大臣展开了长久的拉锯战,到底是在明道二年下了诏书,但没明着说废后,只说是郭后无子,一心向道,自愿降为静妃去道观出家修行去了。

郭后一走,宋仁宗就随心所欲的宠爱美人儿,居然一度纵欲过度掏空了身体,当众昏倒了。当时还健在的杨太妃,认为两位美人儿惑主,要求仁宗把这她们赶走。

大臣也纷纷上劄子,宋仁宗也不想担着这么一个好色昏君的名字,就只好答应了。把尚美人儿也送到道观当道士去了,给杨美人儿别宅安置。

两个美人儿走后,宋仁宗的身体才慢慢得到了恢复,而且为了消除耽于淫乐的影响,他一次性放出了200多个宫女。

同时也采纳大臣们的意见,下诏书选后。当时宋仁宗一眼看上了一个姓陈的茶商家的女儿。宰相吕夷简和枢密副使蔡奇都上书反对,觉得出身太低了。

大臣们选来选去选中了开国功臣,武惠王曹彬的孙女儿就是剧中的曹丹姝。宋朝的大臣们对这个二婚的皇后,是个个叫好。

在《清平乐》中,宋仁宗是因为大臣的一句:貌丑不至惑君,而冷落曹皇后。那么在历史上曹皇后到底丑不丑呢,这个是难以定论的。但不管剧中怎么的洗白,可以肯定的是宋仁宗是不喜欢曹皇后的。

不喜欢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新婚不久,宋仁宗怀恋起了郭皇后,开始后悔废掉了郭皇后。你可以想象他是有多不满,才会对原来一直深恶痛绝,一心要废之而后快的郭皇后开始怀恋的。这只能证明,在他心里新娶的曹丹姝还不如从前的郭皇后。

史书上说,宋仁宗有一天在花园里溜达,看到郭皇后以前坐过的轿子,心里一时难过,睹物思人,居然难过的哭了。并写了一首情词《庆金枝》派人送给郭皇后。

宋仁宗以前和郭皇后本来也不太喜欢,而现在新婚不久,居然想郭皇后想成这样。可见,对这个婚姻是多么的不满意。

郭皇后收到宋仁宗的词也含泪答和了一首,写得凄凉动情。赵祯就对郭皇后旧情复燃了,想召郭皇后回来。但是郭皇后也很傲气说,要回就得光明正大的册封了皇后再回去。

这事把吕夷简等人愁坏了,因为郭皇后回宫的话,那么他们当年那些集体撺掇废后的人怎么办?

就在这个当口,郭皇后得了病,史上称小疾,应该只是一场小病。太监阎文应就带着太医去了,之后没几天,郭皇后死了,而且是暴猝,年仅24岁,真是可怜。

当时朝野上下一片哗然,大家都认为有人毒害了郭皇后,矛头就直指向带着太医去探望过郭皇后的太监阎文应,因为此前阎文应也曾撺掇皇上废后的。

这个时候范仲淹刚刚被召回来,当年范仲淹被贬,就是因为他反对废后,现在刚回京,郭皇后死了,范仲淹忍无可忍,就上书要求严惩阎文应,而且以绝食来抵抗这件事。

在这样的坚持,还有舆论的影响下,宋仁宗最后将阎文应流放岭南,在半路上就死掉了,这事情就不了了之了。宋仁宗对郭皇后充满了愧疚,不但下诏以皇后之礼安葬,而且次年正月重新追封,封号仍然是称郭皇后,成为了后世《后妃录》中的一个人物。

清平乐宋仁宗的悲惨一生(宋仁宗的三个皇后)(1)

02. 曹皇后曹丹姝

宋仁宗第二个皇后自然就是曹丹姝。曹丹姝就跟剧中演的一样,并不是深阁闺秀,也是有过婚史的,是个二婚夫人。

曾经嫁过一个修道人李值为妻,已经过了门儿,新婚丈夫连夜跳墙跑不见了。曹丹姝只好回到娘家,没曾想天上掉馅饼被选为皇后,可见宋朝的开放。

且说宋仁宗冷落皇后之后,曹丹姝又没有生孩子,就有人给她出了个主意,收养女。但是曹丹姝收养女真的是为了收女儿吗?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呢?剧中给的理由很含糊,但是后来的发展就让人深可玩味了。

有人说高滔滔在剧中到底是个什么身份,看两遍也没看清楚,其实就是不太好说明白他是怎么个身份,干脆就不讲了。

曹丹姝前前后后收了五个养女,第一个就是高滔滔,她的身份还很贵重,是他的亲外甥。不过这个高滔滔的结局还比较好,后来嫁给了赵宗实,他们俩是一块儿长大的青梅竹马。

曹皇后的第二个养女在历史上也是有名有姓的,叫范观音。范观音还不到15岁,就被宋仁宗给收用了。

从名义上说,这就是乱伦,因为范观音在名义上是曹皇后的女儿,却嫁给了自己的干爹,成了宋仁宗宠爱的一个女子,这不就叫乱伦吗?

历史上不管是曹丹姝的面目,还是宋仁宗的乱伦都让人很难接受,所以片子中就干脆不提这些女子从哪儿来的了。

曹皇后收了养女高滔滔和范观音两个美人儿放在宫中。张美人张妼晗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儿了,就有样学样,你收养女我也收养女。

张美人自己有孩子也收起了养女,这所谓的收养女,其实就像老鸨在养孤女一样,就是为了夺宠,给皇上养人,而且不光张美人后宫的嫔妃们都开始收养女了。

在张美人儿还没把自己的养女给培养好,皇后已经先下手为强了。既然是收养女,当然是从小来养,不能太大一般七八岁进宫,再养个几年。

但是曹丹姝太迫不及待了,范观音还未及笄,还是一个少女的时候就把她献给了宋仁宗,而且这个范观音当时是非常得仁宗之宠,大有和张美人一比之势。

张美人一看,坚决不能允许范观音真正得势,趁着还没名没份,一定要在刚刚起来这点苗头的时候掐死,于是她就用了一个毒计。

在庆历七年春天大旱,宋仁宗在宫中祈雨,书写各种祈雨诏书。张美人特狠,拿刀把自己的胳膊给拉了一道口子,刺臂出血,让宋仁宗用血来写祝词,说只有这样才能够感动上天,宋仁宗特别感动。

张碧涵陪着宋仁宗在宫中用血书祝祷祈雨之后,又暗暗的勾结宰执贾昌朝。贾昌朝拜了张美人身边的贾嬷嬷做姑姑,就跟张贵妃勾结起来了。

贾昌朝,就是这么个奸恶之人,张妼晗和贾昌朝勾结这个事情上电视剧是按历史原型来的。

据说当时,贾昌朝上奏,请求皇上遣宫人出宫来平息灾变,皇上还没想好怎么办,张贵妃就率先响应带头把自己的养女遣送出宫了。

宋仁宗有些懵,说送宫人出宫可以送梳头娘子,宫女,也不用把自己的养女送出去。张美人却说,写祈雨诏书要自己的血,送出宫的当然也要割自己的血肉呀。

她说,皇上我要是有亲骨肉就送情骨肉了,何况是养女,只有把自己真正亲近的人送出宫,这才见得出真心。

不仅这样她还联合了其他的宫嫔,要求他们也把自己的养女送出宫,这满宫的宫嫔们都把养女送出宫了。逼得贤良淑德的曹皇后没了退路,只得把自己的两个养女高滔滔和范观音一起遣送出宫了。

这一仗曹皇后是败了个干净输给了张美人。因为范观音当时虽然已经被收用破身了,但是还没有给名分,没有下诏书,没有册封,说送就送了,所以在片子中也没讲高滔滔怎么就出去了,其实就是这么出去的。

这件事儿高滔滔是唯一的得益者,因为他如果一直留在宫中的话,说不定再长两年就被曹皇后送给宋仁宗了,就是因为出宫了宋仁宗没了指望。出宫之后的第二年就嫁给赵宗实了,逃脱嫁给宋仁宗的命运。范观音后来就很惨,就这样没落了。

清平乐宋仁宗的悲惨一生(宋仁宗的三个皇后)(2)

03.温成皇后张妼晗

张碧涵历史上称她为温城,因为死后追封温成皇后。他八岁丧父,母亲曹氏带着他们姐弟三人投奔了堂叔张尧佐,当时张尧佐正准备去四川做官,就随便找了个借口,拒绝收留这母子四人,然后孤儿寡母就流落街头了。

为了生计,张碧涵的母亲就把它给卖到了齐国大长公主家做舞女,他妈直接改嫁了,他的弟妹哪去了也不知道。

张妼晗被训练好了之后就送入宫做舞女了,在宫中成为了宫人贾氏贾婆婆的养女。在15岁及笄之后因为长得非常美艳,就被贾氏献给了官家,张妼晗整整比宋仁松小了15岁,巧慧温柔,善解人意。

历史上说她巧慧,那么就算他有点儿泼,也不会像片子中这么泼。她肯定是有手段的,但是片子中塑造这个人物是为了塑造一个和曹丹叔截然不同的,所以就极力的洗白曹丹姝。

而张碧涵就作天作地,让大家不明白宋仁宗为什么对她那样好。而事实上她肯定有作的一面儿,但她一定有特别聪明、特别善解人意的一面,而不会像电视剧里这么往死里作,这作法谁都受不了。

她15岁就跟着宋仁宗,最开始封清河郡主就是郡君,生了女儿后封为才人,再生个女儿之后封了休元,但两个女儿先后夭折,让她伤心欲绝觉得自己德不配位就自请降为美人儿。

在降为美人后不久,有一次宫中作乱,曹皇后指挥若定,就令各宫封门。在这种情况下,温成赶来非要和皇上在一起,后来宋仁宗对大臣们提起这个事情,居然感动得哭了。

在这种情况下,夏竦就趁机提出废后。因为夏竦,贾昌朝他们都是一伙儿的,夏竦甚至提出废后立张妼晗为后,其实皇上这个时候是有废后的意思才会有这样的事儿,但是电视剧中含含糊糊的。

这个事情,首相陈执中肯定是反对的,然后找皇上谈,但皇上还是哼唧唧的。宋仁宗也没有什么太多的理由,只是怀疑皇后是自编自演的这一场宫变,感觉皇后对宫中控制得太强,但是这话又不好明说,也没有证据,所以就老是哼哼叽叽的。

这时候,有一个翰林侍读学士梁实非常不客气的说,就算是普通百姓,今天休个老婆,明天休个老婆,天天闹事儿已经很丢人了,何况你还是个皇上,你有完没完。

宋朝大臣跟皇上讲话,真的是一点儿都不客气,而宋仁宗还真不好意思了,就改口说,我只是说要想对这个妃子好一点。然后这个事儿就给混过去了。

但是他这个稍加好一点就是一步登天,居然把这个温成从美人儿直接越级进位贵妃,也就是说从四品,直升一品连跳三级。

宋仁宗一向提倡节俭,所以宫中一般来说妃子册封,就有个册封的诏书就可以了。而温成皇后把这个诏书直接摔在地上了,闹着让皇上一定要举行册封大礼。

张碧涵是整个北宋史上,或者说宋朝史上第一位有册封礼的贵妃,所以宋仁宗在宠她这个事儿,确实宠的过头了,被他宠到歪里去了。宋仁宗最宠爱的这个妃子,30岁死了,你说他宠有什么用呢?

曹皇后称后20年,对于圣宠这个事情是完全无法跟张碧涵来抗衡的,但是在身份上,曹丹姝毕竟是皇后,而张碧涵毕竟是妃子,宋仁宗在晋封张贵妃的时候,也把皇后的许多族亲挨个儿提升厚赏了一番。这个在片子中没演,为了保护曹丹姝只写张妼晗的作了。

张碧涵封贵妃之后,想给自己的伯父张尧佐争取一个宣徽使的职位。却被包拯极力反对,认为张尧佐资质平庸不当提拔。

但是宋仁宗经不住张贵妃的枕头风,过了几天又重提此事,没想到这个包拯的继续反对,又说了一大堆理由。

宋仁宗就急了说,包卿,你就当给朕一个面子,这事儿就这样了行吧,咱们能不能不说了?这个包拯牛脾气发作,非说不行,而且是滔滔不绝,大道理无数,唾沫星子喷得宋仁宗一脸。

但是不管包拯有多么反对,后来隔了一段时间绕了几个圈儿,宋仁宗还是给张尧佐封了宣徽使,而且不止如此,后来又给了三司使,又恩加了四节度使,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真的是昏聩了。

而张贵妃是命短的,在皇祐六年,也就是1054年的时候就死于疫症,年仅31岁。她死后宋仁宗不顾群臣的反对,强行的追封他为温成皇后,这是非常不给曹丹姝面子的一件事,但是曹丹姝也很大度,就不跟死人计较了。

不过张碧涵的死也很奇怪,一个这么受宠的妃子先后生了三个女儿,三个女儿都早亡,搁谁都会怀疑有人害他。

宋仁宗先后有过16个儿女的,三个儿子通通没有保住,13个女儿也只有三个长大成人,多半儿都是很小就夭折了。

虽然说以前的孩子存活率低,但是再低也不至于低成这份儿上,皇家毕竟占用了最好的应用资源。只能说这些妃子们在怀的时候就都受到了不同的打击,所以即使生下来保住了也很难活下来。

这个事情,不管是不是皇后动了手脚,身为皇后打理后宫的头等大事儿就是为皇帝延绵子嗣,自己生不出,要让妃子们生。

生完之后,要把这些孩子给保住,这是一个皇后首要的任务,如果一个皇后没有替皇上保住一个孩子,怎么能说是一个恭顺仁德的皇后呢,这是最起码的一个标准。

所以不明白编剧为什么要拿她当第一主人公,这个白莲花保得毫无意义。而且剧中说她结婚多年,都不和皇上同房,这是太现代的奇怪想法了。

而且最关键就是曹丹姝的收养女固宠之风,实在是太恶心了,因为从她开头之后,宫里嫔妃就大量的挑选美貌幼女收养在身边儿养大了,献给皇帝固宠,这个乱伦就使得原则底线被打破了。

除了范观音和高滔滔之外,曹丹姝后来又收了三个养女,但是皇上一个都看不上。但其实是看不上呢,还是对于皇后的养女要拒绝,这个就很难说了。

这三个养女后来都被皇上指给了不同的皇亲,把自己的这个所谓养女指给了自己的孙子,这辈分反正更是一团乱。

而且内侍张茂则对皇后的暧昧也并非是空穴来风的,因为宋仁宗晚年也跟他爹一样有点儿糊涂了。曾经大喊说,皇后与张茂则谋大逆。当时在喊这句话的时候,皇后吓得不敢上前,张茂泽也吓得要上吊,被文彦博救了。

后来宋仁宗自己说自己说胡话,把这事儿盖过去了,毕竟要遮羞的。但是真相如何就无人得知了,这个是在续资治通鉴里有记录的。

宋仁宗命也不长,1063年过世。而后曹皇后,对赵宗实垂帘听政,所以曹皇后一度是大权在握的。她自己手握实权的时候就把张茂泽召回来,而且破格升任了省押班。

张茂则是跟皇后同龄,皇后64岁才死,算是长寿了;而张茂则更长寿,79岁寿终正寝。

可怜的赵祯身为皇上三宫六院生了三个儿子,都是早早夭折,空喜欢了一场。

清平乐宋仁宗的悲惨一生(宋仁宗的三个皇后)(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