鞌之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晋齐的鞌之战为何开打)
*《齐国佐不辱命》前传:晋齐的鞌之战
《齐国佐不辱命》是齐国战败后的谈判情景,那现在来看看齐败阵于晋的这一战,鞌(安)之战。
参与者:齐国、鲁国、卫国、晋国。
先是齐国打了鲁国,鲁国输了向卫国求救,卫国又向晋国求救。这样,晋国才出兵帮鲁、卫对抗齐国。
其实晋国执政大夫郤克对此次出手,也是正中下怀,他一直憋着这口气要教训齐国呢。
这次战役中还满多趣事的。
齐顷公自觉是能够重振先祖齐桓公霸业的人才,所以很是霸气,一大早就叫嚣:
“去打败了晋军再回来吃早饭吧!”
他昨晚说不定已经夜宵饱腹,所以现在兴奋不吃早饭就去打仗可能没关系,只可怜那些跟着国君上战场早上可能连个馒头都没时间啃的士兵。HIGH起来的齐顷公连盔甲都不给马套一件,就上了战车。
晋国那边情况也不容乐观。冲在前面的主将郤克被箭射伤,血哗哗地都流到脚跟了。他跟身边的人说:
“我受伤了!”
意思是,要不先回去帮我料理一下伤口吧。
与郤克同车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解张,负责驾车,一个是郑丘缓(复姓郑丘),是右护卫。
之前说的公子重耳当上晋文公后忘了给介之推封赏的事,当时提到一个情节,介之推的乡人为他鸣不平,写了一封信挂在城墙上。这个写信的乡人就是解张。
这两人见郤克受伤喊痛,于是跟他斗惨,苦苦地教育他:
“交战一开始,我的手和肘就都被箭射穿,我把箭杆折断继续驾车,我的血都把左轮染红了也不敢说什么,晋军将士都由我们这辆车引领前进,怎能轻易后退!本来嘛,上了战场的人就不应该想着要活着回去,
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受伤而已也还没死啊,您还是忍耐努力吧!”
“我做个右护卫也不容易啊,你知不知道每当战车到了危险难行的地方,我都要下车以人力推车,何曾不是把生死置之度外呢?”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就像华妃娘娘在说:
“小样,别矫情了。”
这等不怕死的先锋,驾马狂奔,战鼓不绝,带领晋军击败了齐军,还追赶着溃不成军的齐人,把华不注山绕了三圈。
再看看另外一辆同为晋国的战车,光景完全不同。韩厥开战前晚,梦到老爸交待他明天不要站在战车的左右两边。所以上了战车,他一直站在中间驾车。本来他应该站在左边的。
之后齐顷公的驾车者邴厦建议齐顷公射死韩厥,齐顷公说:
“他是君子,不能射他。”
于是改了目标,把韩厥的左右护卫都射死了。
额,韩厥是君子没错,可是战场上这么讲究,您这是要追随宋襄公的步伐而去吗?
后来韩厥遇到失去战车的战友,就让他同乘一车。这个战友每每站到左右两边时,韩厥都会用手肘撞他,拉他站在自己身后,以免他无辜中招。
就在韩厥弯腰扶正已死的右护卫时,齐顷公车上的右护卫,逢丑父,趁机和齐顷公交换位置和外衣,万一被俘时,可以保护主君。
果然,齐顷公战车外侧的两马被树木绊住时,韩厥抓住了这一车的人。也是因为前一晚逢丑父不小心被蛇咬到手臂,所以现在没力气去推车的缘故。
韩厥没见过齐顷公的样貌,于是逢丑父就假装是齐顷公,把齐顷公当作右护卫,吩咐他为自己去取水来解渴。
真正的齐顷公就这样逃脱了。
是不是太容易了点?要不怎么说韩厥是君子呢,他抓到齐顷公这一行人时,由于君臣有别(虽然是敌对国),又下跪又磕头又送礼的又解释的,谨守君臣之礼,生怕怠慢了君主级别人物,齐顷公能在他手下逃走亦在情理之中吧。
韩厥押着“齐顷公”回到军营里见郤克,郤克一眼就认出他不是齐顷公,便要杀了逢丑父。
逢丑父说:
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
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从今往后再也没有愿意替代君主受难的人了,
现在这就有一个,还要被杀掉吗?
是啊,要是杀了逢丑父,岂不是告诉天下人,以后护着主人都不会有好结果,恐怕将士们要寒心啊。
于是放了逢丑父。
齐顷公到底还是败了。晋景公在邲之战时战败,成全了楚庄王一鸣惊人的霸业,这次的鞌之战,算是晋国翻身了。
至于韩厥,之前在讲赵氏孤儿的时候提到过。由于他父亲早死,年幼时就被赵衰收养,受赵家养育之恩,成人后骁勇善战、刚正不阿,年纪轻轻就备受权倾朝野的赵家重用。就算毫不留情地杀了赵盾和郤克闹事的亲信,赵盾和郤克也不敢怪责他,反而嘉奖他的正直。
在赵氏一族被赵庄姬和栾书、郤锜(戏齐)陷害时,他坚决不肯对赵家出兵,后来抓住机会劝晋景公恢复赵氏孤儿赵武的家族爵位,也是对赵家做了决定性的援助。
有些赵氏孤儿的版本里,为了塑造惨烈的情节,把韩厥写死了,就绝对是杜撰的,因为韩厥一生仕途历经晋国五朝国君,从荒唐晋灵公到英才晋悼公,在晋悼公时期成为最高执政大臣,怎么可能在晋景公时就死去。
春秋末期,战国初期,这个赵氏和这个韩氏,加上魏氏,三家分晋,成就了战国七雄的格局。战国七雄之中,三雄出自原本的晋国。唉,晋国真是可惜了。
其实从晋文公开始到国家被瓜分,晋国从来不缺顶尖人才,而且还是一打一打地出现,只是差不多都玩政治做了权臣,内斗过盛,真真是浪费。
还有那几个智慧才能都举世无双的国君,却一个比一个短命。这笔帐真的要跟老天爷算一算了。
*《齐国佐不辱命》前前传:萧同叔子的笑
萧同叔子,也作萧桐叔子,萧国国君名字叫桐叔,“子”是指他的孩子。萧同叔子,就是指,萧国国君嫁到齐国的那个女儿。
奇怪的是,没有使用这个女人婚嫁后随老公齐惠公改的名字,而还是称呼她为谁谁的女儿,大概是因为她身份地位低吧。
《史记》里的《齐太公世家》和《晋世家》都提到这么一件事。鞌之战的导火索。
《齐太公世家》:
(齐顷公即位)六年春,晋使郤克於齐,
齐使夫人帷中而观之。
郤克上,夫人笑之。
郤克曰:“不是报,不复涉河!”
归,请伐齐,晋侯弗许。
齐使至晋,郤克执齐使者四人河内,杀之。
八年,晋伐齐,齐以公子强质晋,晋兵去。
十年春,齐伐鲁、卫。
鲁、卫大夫如晋请师……
《晋世家》:
(晋景公即位)八年,使郤克於齐。
齐顷公母从楼上观而笑之。
所以然者,
郤克偻(楼),
而鲁使蹇(捡),
卫使眇(秒),
故齐亦令人如之以导客。
郤克怒,归至河上,
曰:“不报齐者,河伯视之!”
至国,请君,欲伐齐。
景公问知其故,曰:
“子之怨,安足以烦国!”
弗听。
魏文子请老休,辟郤克,克执政。
九年,楚庄王卒。
晋伐齐,齐使太子强为质於晋,晋兵罢。
十一年春,齐伐鲁,取隆。
鲁告急卫,卫与鲁皆因郤克告急於晋……
两篇文段综合翻译:
那年,晋国郤克出使齐国。在晋、鲁、卫三国使者共同觐见齐顷公时,齐顷公让母亲萧同叔子坐在楼上看,她大笑起来。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齐顷公开的玩笑。
晋国使者郤克佝偻(钩楼),
鲁国使者季文子跛脚,
卫国使者孙良夫瞎了一只眼。
齐顷公就分别找了驼背的、脚瘸的、单眼的宫人来接待三国使者。
此等羞辱,鲁国卫国没什么实力,暂且先忍了。可郤克是大晋国出来的人,忍辱不是他的习惯。他立刻离开齐国,渡河时还让河神见证,发誓自己一定会报复齐国。
但是回国后,晋景公不同意因为一个臣子的怨恨而动用国家兵力。
直到后来,执政大臣范武子(魏文子是笔者误写)告老还乡,推荐了郤克。郤克执政后,出兵伐齐,齐国不敌,把公子强送到晋国做人质。
而后齐伐鲁、卫,鲁、卫向晋国求助,便到了鞌之战。
笑容价高,一笑倾国啊,不过此时的倾,成了自我覆灭。
按理来说,使者于国外时,相当于本国国君,对使者不礼完全等于对他国国君不礼。郤克要求出兵攻打齐国,不能全算个人私怨。
应该是当时晋国正在养兵蛰伏,晋景公不打算在此时消耗兵力,所以才这么说,要不然,就算是私怨,也会抓着这个出师有名的机会,大举进攻齐国的。
在其他古文中,三国或是四国的使者在身体残疾方面的记载会有所对应颠倒,问题不大,反正讲的就是这么一件侮辱使者的事情。
原文里齐国送到晋国做人质的应该是“公子疆(不要里面的土字)”因为这个字是强的繁体,我输入法打不出,又不愿意复制粘贴,就写为“强”了。
虽然前期齐顷公挺傲挺傻,但后期勤政爱民,倒是尽得人心。
只是,做人还是得厚道些,平白无故去嘲笑人家做什么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