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读书典故(课本里的重阳)
【课本里的中国】
光明日报记者 方莉
金秋送爽,今又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节日,这是一个登高望远、孝亲敬老的温馨时刻。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至唐代走入民间,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随着时代变迁,重阳节发展为老年节,为这个延续千年的传统佳节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重阳写景(中国画)汪友农
“重阳”一词,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观念。根据《周易》的理论,九为阳数,九月九日就是阳数相重的日子,故称“重阳”。重阳节的起源,与古人的驱邪避灾观念有关。南朝梁人吴均所著《续齐谐记》中曾记载一则“桓景避难”的传说:汝南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为了除掉瘟魔去拜师学艺,终于在九月九日这天杀死了瘟魔。“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因为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重阳节的传说》,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九月九,是重阳,秋日晴,山风清。古人登高避天灾,我们登高赏风景。登高望远秋色美,敬老爱幼享太平。”(《重阳节》,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在重阳节这天登高望远、赏花饮酒、吟诗作赋的传统,历史上留下了无数关于重阳的名篇佳作。
采桑子·重阳(书法)张海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王勃《滕王阁序》,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五册)初唐时期,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于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的重阳节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南下探亲路过此地,即席而作此文。文章以华美晓畅的语言、明快疏朗的文风,铺陈了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尤其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一句,动静相映、色彩鲜明、意境浑融,成为重阳秋景的千古绝唱。
菊寿图(中国画)齐白石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这首田园诗描写了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历,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饮酒赏花、闲谈家常,一幅充满乐趣的重阳风俗图景呈现眼前,感情真挚,诗意醇厚。
重阳为一年节令之晚,正是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时。古人常将生命轮回与时令更替相联系,因春生秋落而感叹生命盛衰。因此,文人墨客在重阳日所作诗篇,大多有几分“悲秋”之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部编版高中语文上册)767年秋,诗人杜甫流寓夔州,重阳节这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空旷寂寥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跃然纸上。
《采桑子·重阳》词意图(中国画)傅抱石
重阳登高,对每个在外漂泊的游子来说,总能激发出无限愁绪。“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佳节良辰,异乡异土生活的王维与远在家乡的兄弟彼此怀念,诗人借“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缺憾来表达游子思归的深情,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诗中举目无亲的羁旅感引起无数共鸣。
重阳赏菊,也因与家人分隔两地而别有一番凄凉滋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重阳佳节,佳人情思难寄,独对西风中的瘦菊,生发出“人比黄花瘦”的感慨,词人对远方丈夫刻骨铭心又委婉动人的相思之情让重阳的离愁别绪更加隽永绵长。
面对重阳,古人不外花酒空愁,满目萧瑟,一派岑寂。而在无产阶级革命家眼里,重阳别有一番新意。“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1929年秋,毛泽东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写就此词。这首词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在革命者眼里,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怒放的菊花,带来的是为革命而战的激情,是时不我待的奋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本内页)资料图片
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在老一辈的艰苦奋斗中开拓而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老年人权益保障的重视,很多地方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敬老节”。2012年年底,“老年节”被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从重阳节到老年节,祈寿延年、厚德仁爱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孝亲敬老、关爱老人的时代内涵为传统佳节更添光彩。
重阳,是思念的节日,是陪伴的节日,是奋斗的节日。重阳日里,我们赓续传统之韵味,体味前人之情思,过一个文化味浓和充满温情的传统佳节,从节日里汲取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精神力量,继续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姿态努力奋斗,方有更多阖家团圆、儿孙绕膝、安享晚年的幸福。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5日10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