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和黑龙江的人(吉林和黑龙江的人)
在我国的诸多省份当中,辽吉黑三省的人经常会自称为"东北人"。但是,我们却很少听过其他地区,自称为"西北人"、"东南人"、"华南人"这类称呼。
为什么东北三省的人如此认同彼此?
▲东北地形图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三省均位于山海关口之外的东北一角。兴安岭、黑龙江、渤海湾大致将三省围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板块,这里与中原地区的通道,是一条狭窄的辽西走廊。
而在东北三省的内部,省际之间的边界没有高山相阻,没有大川相隔,"座山雕"地貌很少,一览无余的大平原才是这里的主色调。
所以,即使在古代交通不便利时期,这里的内部物流也很发达,文化交流自然较多。
▲东北的大平原
东北地区,分布着大片的渔猎部落,东胡、女真均兴起于此。
渔猎文化与蒙古的游牧文化有一点类似:马上功夫了得。在东北的大平原上,他们可以来去如风,日行百里不是问题。
平原加骏马,不出来溜达都可惜,溜达得多了,自然文化交流也多。
▲鄂伦春猎手
等到明朝末年,朝廷在实质上已经失去了对辽东的控制,后金在此兴起,对峙在山海关一线。此时东北与中原地区的交流大大减少,内部关系却更紧密。
在清朝建立之后,满清为了确保自己的"龙兴之地",不被他人垦殖,便限制了汉人流入,一度封锁山海关。甚至将原有东北地区的汉人强制迁出,造成了文化上的单一性。
▲山海关
清朝末年,清廷又在这里设立了东三省总督。尽管东北几省各有巡抚,但与其他地区的督抚关系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其他地区的巡抚只受总督节制,并不是他的直属下级,还经常互相之间比划一下。
而东北地区的巡抚,却是东三省总督的直属下级。管理思路上的一致,也造成了文化上的认同。
▲宣统三年的东三省总督更替
后来,随着山海关禁令的逐步开放,中原地区的粮食短缺等因素,大量山东、河南、直隶等地的百姓涌入东北,史称"闯关东"。
对了,那个的时候的东北,更多人叫他"关东"。
闯关东主要通过陆路和水路两种方式。
陆路就是过山海关,将今天的葫芦岛和锦州地区作为第一站,再陆续向更加东北的黑龙江方向迁移。沿途不断有人扎根落户,这也让东北地区的文化更加相似。
而作为第一站的锦葫地区,因为与中原文化的直接碰撞,在东北口音的基础上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元素:质疑全世界。
水路则是有很多山东人,直抵大连等地,这也是今日大连,文化上很像山东的原因。
这场大迁徙与原有的东北渔猎格局相融合,形成了今天东北的民系基础。
▲1912年的张作霖,时任民国陆军第27师师长
清朝灭亡后,军阀混乱时代来临,著名的"东北王"张作霖,更是将东北几省打造成一体,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认同感。
随之而来的铁路发展,因为外来因素,东北地区领先于全国大部分地区,让彼此之间的融合加速。
▲民国时期的东北地图
再后来,东北的区划在短期内,发生过数次重大变动。甚至有的地区先后被划归吉林省、滨江省、牡丹江省、松江省、黑龙江省。所以,如果你问他是哪里人,他只能说自己是东北人。
如今,在其他地区人看来,东北三省的口音很相似,习俗也差不多。
过年来顿杀猪菜,平时整点小烧烤,锅包肉不算太硬的菜,大白菜冬天至少要来一车。这些场景,在原来的东北大地上,几乎村村都有过。
▲东北的锅包肉也是分派的
当然,往细了看,东北的锅包肉也是分派的:有加醋的、有加番茄酱的、还有混着来的,现在还有加橙汁儿的,当然也有不吃的。
以上。
参考资料:《清史稿》、《东北方言与文化》、《东北移民文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