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教养是刻在骨子里的(深到骨子里的教养)

文 | 胡实 · 主播 | 赏心晴

来源:富书(ID:kolfrc)

毕淑敏说:“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

在我看来,教养最好的证据,莫过于有清晰的“边界感”。

边界感,指得是能分得清自己这个主体和他人之间的清楚界限。

有边界感的人,不会强迫他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和事情,不会热情过头,不会无节制的干涉他人生活,更不会逼着他人利益共享。

一个人的教养是刻在骨子里的(深到骨子里的教养)(1)

喜怒哀乐,只与你自己有关

去年曾经有一则刷屏级的热搜。

有位妈妈因为在同学群里晒女儿被清华大学录取的通知书,最后被班长踢出了同学群。

其实在被踢出群之前,这位妈妈就表现得很夸张。

只要她在群里聊天,几乎都是和自己学霸女儿有关的事情,比如,晒学霸女儿的成绩单,学霸女儿的笔记,学霸女儿刻苦学习的照片...

一个人的教养是刻在骨子里的(深到骨子里的教养)(2)

狂轰乱炸式的花式炫女儿,让所有家长早已心生厌恶。

最终,孩子高考失利的班长忍无可忍,把这位妈妈踢出了群聊。

一个人的教养是刻在骨子里的(深到骨子里的教养)(3)

我们可以说这位班长小气,缺乏包容他人喜悦的豁达。

但是,真正要去理解这件事的话,这种说法就太流于表面了。

事情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位妈妈,而不是班长。

大家生活中一定碰到过很多次这种类型的人:

  • 不分场合,只要聊天,就是以自己的事情为中心,从孩子到爱人再到工作。

  • 所有的聊天话题,都只围绕和自己有关的事情。

  • 喜怒哀乐,鸡毛蒜皮,他们说起来似乎永无止境。

除此之外,已经成为公共场地的一个人的教养是刻在骨子里的(深到骨子里的教养)(4)朋友圈,也同样如此,孩子、爱人、包包、手表...

他们用自己的事情,轰炸着周边所有的人。

身边的人是什么感受?

毫无疑问,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崩溃感。

前几天,我去接幼儿园接女儿,碰到一位妈妈,拖着我开始聊自己的各种事情,上个月去哪里旅行了,自己在公司发生什么事了,女儿如何如何了。

短短10多分钟,这位妈妈全程滔滔不绝讲述自己的事情。

我当时特别想告诉她:“你的一切,真的与我无关。

一个人的教养是刻在骨子里的(深到骨子里的教养)(5)

碰到陌生人都这么“疯狂”,我相信她对身边的朋友,只会变本加厉。

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们从来不知道,自己和他人存在着明确清晰的“边界”。

你就是你,我就是我。

你的事情,就是你自己的事情。

你的情绪,也只是你的情绪。

应该承担事情和情绪的,当然是你本人,他人没有任何义务要花时间倾听。

如果别人愿意了解,你再说出口,这是分享。

如果不管别人愿意与否,只管自己倾吐,对别人而言,绝对是一种负累。

懂得对自己的事情和情绪负责,是一个人有教养的开始。

一个人的教养是刻在骨子里的(深到骨子里的教养)(6)

热情过头,是对他人边界的侵犯

曾经在知乎上看过一个帖子。

发帖人说,她和男朋友谈恋爱三年了,在整个恋爱阶段,男朋友的姐姐,都无所顾忌的介入他们的关系之中。

每次吵架,姐姐会出面来找她,各种劝和,各种调解,平时呢,也特别喜欢各种打听两人的私事。

发帖人表示,刚开始的时候,还觉得他姐姐很好,很关心他们,但是到了后来,她越来越忍无可忍。

她发现,自己和男朋友的关系,完全是透明化的,一点私人空间都没有。

这种感觉有多崩溃?

嗯,就好像自己裸奔过一条人流攒动的街道。

生活中,这种人同样到处都是。

比如每年我们都会看到很多网友发的帖子,回老家被各种催婚,被询问工资,个人存款,什么时候生孩子,要不要生二胎。

一个人的教养是刻在骨子里的(深到骨子里的教养)(7)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提到过一个词,叫浆糊逻辑。

浆糊逻辑,就是像浆糊一样,混乱一团,很显然,浆糊是没有边界的。

很多人采用的就是“浆糊逻辑”来生活。

他们肆无忌惮地参与进他人的生活中,完全不知道适合而止,甚至会打着“我为你好”“我是关心你才问你”这样的幌子,让你感觉到一种道德压迫感。

网上一段话:

总有人打着“为你好”的名义,越界干涉别人的人生,要求别人不断牺牲自己来满足对他们的期望。

你以为这句话只是在形容,‘处处为你好,处处为你做决定’的父母吗?

不,这句话除了针对亲情、友情,还有爱情。”

武志红老师在《为何家会伤人》和《为何爱会伤人》里都曾提到:

边界感淡薄,是很多情感成为伤人利器的原因。

有边界感的感情才是健康的感情。

热情过头,侵犯他人的边界,绝不是一种善良,而是缺乏教养的体现。

一个人的教养是刻在骨子里的(深到骨子里的教养)(8)

拿自己当外人,是最好的教养

张爱玲晚年与宋淇夫妇,夏志清等关系虽好,但一直保有边界感,很多人说她清高。

其实那不是清高与否的问题,这是张爱玲心中一个人应该遵守的底线,是人格的底线,也是自尊的底线,她要凭稿费养活自己。

入不敷出,生活潦倒的那时候,她一天只靠半块蛋糕和咖啡度日,不会去麻烦朋友,更不会借钱。

张爱玲的边界感是很明确的,她喜欢两不相欠。

别人对她好,她一定会还回去。

绝不亏欠别人,但也不会轻易让别人亏欠自己。

而有一种人,叫永远“不拿自己当外人”。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找朋友借钱:“你这么有钱,咱们关系又这么铁,借点钱你都计较?”

不是人家计较,是你真的不把自己当外人。

朋友有钱,和你们关系很好,任何一条都不应该是你可以随意张口借钱或蹭人家便宜的理由,两条加一起也不会是。

一个人的教养是刻在骨子里的(深到骨子里的教养)(9)

这种心态发展到极致,就是我们在新闻里看到的大衣哥朱之文,村民跑来借钱,要求修路,但凡有所拒绝,就会被骂得很惨。

到最后竟然发展到,朱之文已经主动用自己的钱,给村里修了路,借钱给亲戚也从没催过,但依然还是被村民们各种骂。

他们拿着手机对着大衣哥拍视频、半夜拿砖头砸他家玻璃。

所有人沾了他的光还嘲讽他,只要在家,朱之文就是配合他们的拍摄,甚至连上厕所都有人跟着。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这些人不懂得“拿自己当外人”。

他们有一种共生的幻觉。

他们认为朱之文就应该倾家荡产帮助自己,才算够意思。

但凡有丁点儿不满足,就怒气冲天,要打砸抢的报复回去。

学会拿自己当外人,他人从来没有义务要和我们利益共享。

懂得人和人之间的边界,能对自己负起全责,是成年人的必修课。

一个人的教养是刻在骨子里的(深到骨子里的教养)(10)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边界距离

有教养的人,一定有强烈的边界感,懂得尊重他人和自己之间的边界。

边界的距离,怎么把握呢?

我们要尽可能准确理解别人的基础边界。

不同性格的人,边界不同。

比如说外向型的人,他们的界限感会相对弱一点,而内向型的人,边界感相对更强。

我们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具体如何把握分寸,也要根据性格来确定。

作家周国平说: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的界限,而一切麻烦和冲突都源于想要突破这界限。

不去侵犯他人的边界,也警惕那些以关系好,感情好为由打扰你个人界限的人,拒绝那些侵犯你个人边界的人。

在人际关系当中,尊重他人,维护好彼此的边界,是我们成年人最好的教养。

-音乐&图片-

背景音乐 | 夏小虎《人生》

图片来源 | 部分来源于视觉中国

-作者-

胡实,富书专栏作者,富书写作营学员,文史哲科艺都热爱,和3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新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知乎@富书,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富书(ID:kolfrc),十点读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主播-

赏新晴,十点读书签约主播。夜色阑珊之时,我给你讲一个故事,说一段心声。一个人的教养是刻在骨子里的(深到骨子里的教养)(11)微信公众号:听晴声(ID:sxqreading)。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10天陪你读完《杨绛传》

不抱怨的人生,更幸福

一个人的教养是刻在骨子里的(深到骨子里的教养)(12)

一个人的教养是刻在骨子里的(深到骨子里的教养)(13)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