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

第06課 書法三要素

所有的事物,都是由要素所決定的。把握一個事物,也就是要把握它的要素。訓練一個新手,當然是從基本要素入手。書法的基本要素是什麼?歷史上有沒有人講起過呢?唐朝張懷瓘《玉堂禁經》,不但記錄了永字八法、五勢和九用,還歸納了書法三大要素。他說:

「夫書第一用筆,第二識勢,第三裹束。三者兼備,然後為書;苟守一途,即為未得。」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1)

這後面一句話很嚴厲,所謂書法,一定要三樣東西都有,「三者兼備」。「苟守一途」,假如你只守住一樣,「即為未得」,那就沒有得到,還不是真正的書法。

張懷瓘不是等閒之輩,在中國書法史上,他是理論大權威,書法論述,就數他最多。所以《玉堂禁經》這些話,很值得我們重視。

八:用筆、識勢和裹束這三要素的詳細內容是什麼?

第八個問題,用筆、識勢和裹束這三要素的詳細內容是什麼?

8.1 什麼是「用筆」?

■ 执笔

■ 用锋

第一個要素,是「用筆」。顧名思義,「用筆」就是毛筆的使用方法。通常包括兩個內容:一是毛筆怎樣執?二是筆鋒怎樣用?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2)

用筆第一件事情,是執筆,怎樣抓住毛筆,這是有講究的。韓方明《授筆要說》詳細記錄了五執筆,這是張旭所講授的公開內容。

張懷瓘《玉堂禁經》記錄了「九用」的內容,這是講筆鋒怎樣用,是張旭不公開的內容。

1 五執筆

執管 撮管 握管 搦管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3)

五執筆就是唐人流行的五種執筆法,每種執筆法都有專稱,這就是:執管、管、撮管、握管、搦管。但是要注意,其中只有第一種執管是書法家所用,其餘四種方法都不是,雖然流行,只是分析給你聽,這是不好的方法。

2 九用

■一曰頓筆,■二曰挫筆,■三曰馭鋒,

■四曰蹲鋒,■五曰鋒,■六曰衄鋒,

■七曰趯鋒,■八曰按鋒,■九曰揭筆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4)

所謂「九用」,就是九種用鋒方法:一曰頓筆,二曰挫筆,三曰馭鋒,四曰蹲鋒,五曰鋒,六曰衄鋒,七曰趯鋒,八曰按鋒,九曰揭筆。這些是唐朝人的術語。

九用又可以分為兩類:挫筆和趯鋒是書寫動作,其他都是調鋒動作。毛筆和硬筆不同,時時會散,會扭起來,所以要一邊寫,一邊調鋒。調鋒以後,筆鋒就順了。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5)

簡言之:

■用筆=執筆 用鋒

■調鋒動作習慣上稱為「小圈」

書法第一個要素是用筆。用筆=執筆 用鋒,調鋒動作習慣上稱為「小圈」。

8.2 什麼是「識勢」?

第二個書法要素是「識勢」。

「永」字第一點的筆勢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6)

我們來看看這個例子:

「永」字八法為例,箭頭所指的第一點,現在是側放的,看起來很好看。

但是,如果我們把這一點換了一個方向,這筆勢就不同了,放在「永」字的頭上,看起來就不舒服。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7)

把這個點豎起來,尖頭向天,姿態也不好。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8)

如果倒過來,尖頭向下,也覺得很別拗。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9)

在書法中,每一個點畫,那怕小到一點,也要講究筆勢,有筆勢才有姿態。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10)

你看這三個點,中間一點是左右對稱的,旁邊兩個點,筆勢是相反的。那麼,這三個點,在書法裡邊,我們就稱為叫筆勢不同,它們可以用在不同的地方。

簡言之:

■書法中的點畫,是講姿態的,不能亂用。 

■點畫的姿態,取決於筆鋒的走勢。

我來解釋一下,什麼叫筆鋒走勢呢?你看這個字,禇遂良大字《陰符經》中有一個「沉」字。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11)

「沉」字一上來就是一個三點水,我們看起筆這兩個點,它們的形狀,是相反的。一個向下,一個向上。這相反的形狀,是因為筆鋒所走過的路不同。

如果把筆鋒走過的中線畫出來,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一點是向下覆的,第二點是向上仰的。這就是筆鋒的走勢,決定點畫的姿態不同。

不同的書法家,在處理筆勢時,往往有自己的方法。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12)

你看顏真卿寫「沉」字的三點水,取勢就和禇遂良不同。他的起手兩點,都是覆的。

簡言之:

■點畫的姿態,取決於筆鋒的走勢。 

■變化姿態,只要改變走勢就可以了。

你明白了什麼是筆勢,就容易理解書法第二個要素「識勢」了。在《玉堂禁經》中,記錄了永字八法和五勢。永字八法是張旭公開的內容,五勢是不公開的,這些在上一堂課都講過。

1 單一筆勢:永字八法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13)

永字八法是取一個「永」字為例子,把它拆開,就是八個單一筆勢。在書法中各有名稱,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筆勢。

在書法中,還有複合筆勢,由單一筆勢所組成,用處非常之大。

2 複合筆勢:五勢

■一曰鉤裹勢 ■二曰鈎努勢 ■三曰袞筆勢 ■四曰儓筆勢 ■五曰奮筆勢

所謂五勢,就是五種複合筆勢。複合筆勢是單一筆勢的組合。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14)

比如橫畫加豎畫,就成為一個複合筆勢,稱為曲尺勢。你看王羲之《二謝帖》,箭頭所指的地方,就是一個曲尺勢。

交爭勢,這是撇捺的結合。看起來好象一個「人」字。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15)

王羲之《喪亂帖》中有一個「哀」字,這個「哀」的最後,就是一個交爭勢。

飛帶勢,兩撇一捺,這是非常有用的筆勢。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16)

王羲之《喪亂帖》中有一個「複」字,可以看到,最後他就寫了一個飛帶勢。

顧盼勢,一共三筆,先寫中間一筆,然後左右兩筆,看起來好像一個「小」字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17)

舉例來說,王羲之《蘭亭序》中有一個「絲」字,最後用了顧盼勢。

簡言之:

■所謂「識勢」,就是懂得筆鋒的走勢。 

■永字八法包括八個單一筆勢。 

■五勢是複合筆勢的例子。 

■筆鋒行走的路線,習慣上稱為大圈。

8.3 什麼是「裹束」?

■用筆調鋒是小圈, 

■筆鋒走勢是大圈, 

■裹束=小圈 大圈

書法第三個要素,是裹束。這個名詞現代人很陌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裹」就是包裹,「束」就是捆綁。

裹束什麼呢?用筆調鋒是小圈,筆鋒走勢是大圈,裹束=小圈 大圈。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18)

舉例來說,禇遂良這個「沉」字,在書法中是分為三個複合筆勢。

沉的三點水,名字叫散水勢。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19)

右旁的上面,稱為冖頭勢。注意這個冖〔冪〕字,有兩種寫法。

右旁下面是鳳翅勢。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20)

這三個筆勢寫出來之後,只要加以裹束,就組成了「沉」字。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21)

再來看看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寥」字,這個字從上到下可以分為四個部分,也就是四個複合筆勢。其中第四部分的三撇,轉化為一個「小」字形。這樣,順序來說,從上到下就有:宀頭勢、石楯勢、交爭勢、顧盼勢、「小」字形就是顧盼勢。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22)

有了這四個筆勢,然後裹束這四個筆勢,智永的「寥」字,就是這樣寫出來的。

上面講的都是大圈的裹束,那小圈是怎麼回事呢?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23)

王羲之有一個草書帖《遠宦帖》。這是王羲之的名作,不是真跡,是摹本,現在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

它的第五行第一字,就是救命的「救」字。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24)

我們來看看這個字,放大點。這個草字,是由三個筆勢所組成的。

如果我們把它分解,第一個筆勢,是中間部分。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25)

第二個筆勢,是左邊部分。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26)

第三個筆勢,是右邊部分。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27)

這些筆勢的名稱,我這裡不講了,二級課程專門講筆勢,到時候再解釋。

那麼,這樣子我們就完成了取勢。我們現在知道了,就是這個「救」字,就是由三個筆勢所組成的,大圈就這樣分出來了。

古人往往用手在空中寫字,稱為「書空」。

(讓我們來試一下,三個筆勢加在一起,字就出來了。第一筆勢。好,第二。好,第三。大圈)

觀看“書空”演示視頻:

那麼要注意,有些人臨寫的時候,會出現很大的誤差。

(你看這一個人,他寫了第一個筆勢,這個圓圈畫得太小了,是不是?這個人呢,又太大了。這一個,他的收筆向下了。原來帖上的收筆,是平收的,放上去大家看一下。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28)

這個莫名其妙,帖上這個圈,是順時針的圈,他改為反時針了。您這就不是臨摹了,您是創作了。這一個,大圈怎麼樣呢?這一個不錯,臨寫得很到位。)

複製鏈接觀看“大圈”演示視頻::https://www.ixigua.com/i6806706798888747533/

現在說說小圈。小圈就是調鋒的位置,在這個字中,我用黃色的箭頭,指出三個小圈位置,這就是調鋒的地方。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29)

小圈調鋒,屬於筆法動作。調鋒的方法有很多,將來在下面的課程中間會介紹。現在因為各位還沒有學過調鋒,

(那你寫的時候,你就順時針畫一小圈好了。就好像這樣,第一個小圈,我讓開點大家看清楚。第一勢,第二勢,小圈。再第二個小圈。好,第三勢。)

複製鏈接觀看“小圈”演示視頻:https://www.ixigua.com/i6806707065994609165/

簡言之:

■在書法中,寫「字」實際上是寫「筆勢」。

■大圈以行筆,小圈以調鋒。 

■裹束就是大小圈的綜合。

複製鏈接觀看“大小圈动画”演示視頻:https://www.ixigua.com/i6806708576866796040/

我做了一個動畫,來表示書法的三要素。一個光點移動,它走的是大圈,但走到某一點,就會加上調鋒動作,這就是小圈。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30)

所以,書法就是大圈加小圈,看起來好像天體的運行。現在你大約懂得這句話了,唐朝張懷瓘《書斷》評王羲之,說:

■至研精體勢,則無所不工。

王羲之對體勢,極有心得,極有發揮。初學書法者小圈難,深入者大圈難。在掌握了筆法之後,就要下功夫研究筆勢。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31)

這是王羲之《蘭亭序》中的「山」字,它是怎樣取勢的呢?臨帖的時候要看清楚。

在《蘭亭序》中,「山」字有很多變化,看這個「幽」字,藍色箭頭所指的地方,是斷開的。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32)

這一取勢,對唐代書法家影響很大。你看禇遂良《雁塔聖教序》裡邊的「幽」字,也是斷開的。

藝術講究變化,書法上變換筆勢,是一大難點。寫字時筆鋒怎樣走,在行草書中變化更大。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33)

這是王羲之《得示帖》「出」字的取勢,你可以看到,中間的一豎,是最後寫的。

對於初學者來說,不要急於創造筆勢,臨帖時你能看清楚筆勢就很不錯了。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34)

比如禇遂良《陰符經》中的「出」字,他的取勢,跟王羲之又不一樣。究竟筆勢怎樣走法,不是一下子看得懂的。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35)

本節要點:

■書法三要素:用筆、識勢、裹束。 

■用筆:五執筆 九用。〔小圈〕 

■識勢:永字八法 五勢。〔大圈〕 

■裹束:大圈 小圈。

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笔法篇39(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36)

複習思考:

■書空:《蘭亭序》的「幽」字。 

■書空:《陰符經》的「出」字。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观看本课完整视频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观看本课完整视频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观看本课完整视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