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为啥不火:网友来搞一个被

李安为啥不火:网友来搞一个被(1)

本文作者@于念慈

李安,是一个局外人,你很难在主流媒体上发现他的足迹。在外表看来,李安是一个儒雅的东方人,而他的电影也像他的外表一样流露出一种“欲说还羞”的微妙情愫。但是当你真的去深究他的每一部电影时你会发现,李安其实是一个“凶猛动物”。

不要被这个看起来翩翩儒雅的男人“迷惑”,他的每部电影也是他可以获得好莱坞奥斯卡青睐的最大原因就是他可以驾轻就熟地将中西方文化完美的融合,他的每部作品都不失东方人的儒雅含蓄与西方人的激情张扬。能将这两种差异如此巨大的文化拼接在一起实属难得。

提到李安当然首当其冲的就是为他的电影生涯奠定基础的“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

《推手》:李安的电影总是“含情脉脉”的,在这部电影中李安不仅表现出了海外游子对于故土深深地爱恋之情,更重要的就是李安在这三步曲中一直追寻的母题“两代人之间的距离以及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这种不可调和的距离需要如何解决?这是李安在“父亲三部曲”中反复探讨的问题本质所在,而“父亲”的角色也在这三部电影中反复被加重地位,在《推手》中李安也不忘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片中的老父亲最爱的活动就是打太极,而这与《饮食男女》中那个精通各大菜系的烹饪大厨的老父亲形象也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于思想主题方面“父亲三部曲”也同样是一脉相承的,看似平静的生活但其内在的戏剧冲突与张力却是十分强大的,当然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父亲三部曲”中最成熟的作品《饮食男女》到影片结尾李安直接演绎了一个“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情景,令人咋舌。李安的“凶猛”之处可见一斑,这种最终抽离出来的“欲望”结晶着实力度深刻。他电影中所有的人物都逃脱不开“欲望”的纠缠,无论是还原武侠情节的《卧虎藏龙》还是娓娓道来的《断背山》人物的宿命似乎都逃脱不开欲望的纠缠,而“欲望”似乎是自从弗洛伊德所谓“泛性论”提出之后,一个经常被利用到的艺术母体,至少在西方世界这种艺术母体化研究已经深入到西方艺术的各个细枝末叶之中,而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李安也是如此。

李安为啥不火:网友来搞一个被(2)

李安为啥不火:网友来搞一个被(3)

或许,最为世人称赞的还是那部《卧虎藏龙》至少他为李安也为整个华人世界赢得了一尊宝贵的奥斯卡小金人,李安的名字也从那一刻开始深入人心,第一次看《卧虎藏龙》时是在我很小的时候,记忆犹新的就是那段后来被反复模仿的“竹林打戏”李安将深入他骨髓中的“道家思想”所带来的那种“万物皆空”的深深禅意融入到了这部电影中,但这还不够,时过境迁,当我去年再看《卧虎藏龙》时我才明白原来李安并不是在重塑他那个所谓的理想中的“武侠世界”而是通过武侠这层外衣的包裹(这一点对于中国人和西方世界来说都是难以抗衡的力量)来表达他一直延续至今的“欲望”主题,影片所要阐述的关键并不在于那个消逝的武林,而是在于李慕白,玉娇龙,俞秀莲之间 “剪不断,理还乱的”层层关系迷网,克制的镜头,冷峻的色调都令人心生敬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玉娇龙(欲望)”,这是毋庸置疑的,玉娇龙虽然骄横无理,但她血液中流淌的那种不羁与活力却是她可贵的品质所在,李慕白与俞秀莲之间一直所“奉行”的是传统的道德观念,传递出最东方式的情愫但却受困于传统礼教习俗而不敢公开示爱(这与李安在《喜宴》里那句跌破眼镜的“你正见识到五千年来性压抑的结果”是一个道理直到玉娇龙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玉娇龙代表了李慕白与俞秀莲内心之中的“欲望”,在《卧虎藏龙》中李慕白与俞秀莲可以反衬出李安血液之中流淌的“东方情怀”即对欲望的含蓄表达。但是玉娇龙的角色又进一步显露出李安内心中更开放,更坦荡的西方情怀。而最后李慕白真的只是想教玉娇龙武功吗?恐怕事实未必如此,李安通过一个看似弥漫着强烈武侠情结的故事却揭露了人性中欲望的原始面目,这是极其聪明的作法。

李安为啥不火:网友来搞一个被(4)

直到2007年拍摄的《色戒》,李安内心深处的“欲望”情结被无限放大。正所谓“色”是一种感性,“戒”是一种理性,这与前文提到的《卧虎藏龙》中西方式的情怀与东方式的含蓄都是想通的,王佳芝从一个年轻处女变成性需要越来越强烈的成熟女性,她做了易先生的情妇后和他的性关系用原著中的一句话说,就是“原始的猎人和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正如李安所说的那样影片有占领和被占领,这里的危险在于爱上占领你的人。易先生是一个杀人如麻的冷血动物,在极度压抑的情绪下,性欲一旦发泄就会很可怕,因此他对王佳芝开始呈现出虐待狂的变态行径。起初易先生对王佳芝感兴趣也只不过是出于一种男人的占有欲,此为“色”而当王佳芝带上那颗六克拉的钻戒时,他的戒心放下了。也因此他从玩弄女性身体的色魔心态转生一股情意。而王佳芝起初只是想色诱易先生然后将他暗杀,但是经过那三场激情戏之后再加上易先生送给他的那颗“鸽子蛋”使他完全相信了这个男人。“他的目光下视,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脸颊上,在她看来是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于是她突然想“这个男人是真的爱我的”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太晚了。“色是一种感性,戒是一种理性。”而片中的主人公则是在在感性与理性之间徘徊不前对于王佳芝来说到底是要忠于自己的誓言和自己的国家还是要相信这个男人,而对于易先生来说是要继续保持对王佳芝的戒备之心还是坦然接受将心打开付出真情。这些既是所谓的“色|戒”。

此片中的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莫过于王力宏扮演的邝裕民,而邝裕民代表的则是整部影片中的“戒”正如王力宏所言“这应该是我爷爷那个时代的一种美德,就是身为一个领袖,有一些是他不可以做的,他不会说趁这个机会去自己亲手来,那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因为他在做对的事,但是却有一个很糟糕的下场,我觉得这是邝裕民的悲剧。”

色诱的下场是死亡,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用水火相容来肯定自己还活着,还能生龙活虎,以片刻的性爱代替内心长久地戒备。“戒”是死亡的黑色,是无所不在的迷网,无论是王佳芝,易先生,邝裕民亦或是每一位观众都是欲望之网下的囚徒。

2012年上映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为他赢得了第三座奥斯卡小金人,李安是一个拥有敏感触觉的导演,他把握住了西方传统世界中最重要的母体就是宗教,李安是无神论者,但是他却是极其冷静地,他可以跳出种种迷雾把握住事物最本质的一面,也可以说是他真正懂得什么东西是对他的电影有价值的,他会去选择,提炼,这也是我一直认为李安十分“狡猾”的原因之一。而李安电影万变不离其宗的“欲望”主题也是依然存在的,只是这次的表现会更加残酷,那种潜藏在人物内心中的原始欲望动物本性,生存本能的深刻反思(如影片中出现的“浮尸岛”那像是pi的母亲的尸体一样,期间的暗喻不言而喻,人物外在行为与内在欲望的强烈反差,戏剧情境下的强烈欲望,在这部电影中同样表现的淋漓尽致。

无论是在华语影坛还是世界影坛,李安都是佼佼者,他用不计其数的获奖经历展现了他非凡的艺术才华,而他的作品不仅看似通俗易懂而且也不失深刻的主题,这是作为一个导演或是艺术家来说最难做到的一点,很多导演的作品都是“曲高和寡”的,虽然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但是却属于及其小众的作品,而李安的每部作品都不是个人风格所在但同时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它能让更多的人理解他的作品,不同阶级,身份,背景的人都能在他作品的人物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继而产生共鸣。一个被“误解”的李安,你需要去了解他,你需要去发觉他暗藏在内敛表面背后的“汹涌欲望”。

如果对本文感兴趣,欢迎朋友圈,谢谢!

这里是: 桃桃淘电影,ttfilm

一个影迷做给影迷的电影小杂志,每天与您分享与电影的一切。

、送电影票、送各种电影周边,每月都会搞,幸运随时眷顾你。关注桃桃淘电影,福利少不了。

投稿、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邮件ttfilm@163

或加我私人微信服务号:taotao189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