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性的六种心理学概念(心理科普李不言)

尽管家庭、组织、人格系统具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但是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在各自的家庭系统中获得并延续生命,在某个(些)组织系统中获得生存及发展,在自己的人格系统中获得持续一生的成长。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

情多处,热似火。

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起打破,

用水调和。

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

我与你,

生同一个衾,

死同一个椁。

在一个针对家族企业的系统咨询案例中,作为总经理的丈夫一直在强势命令担任执行经理的妻子做这做那,而执行经理却一致不愿面对总经理。公司其他成员代表都在一旁观望,感觉无力。

这时,咨询师另选一位丈夫的代表上场,引导妻子对丈夫说:“此刻,我只是你的妻子,和公司无关。”又引导丈夫对妻子说:“我尊重你做我的妻子,此刻,我只是你的丈夫,和公司无关。” 妻子和丈夫拥抱在一起。一旁的总经理代表态度也温和下来。公司其他成员代表也都感到有了力量。

这位妻子来求助时,起初的困惑是自己该不该回家当全职太太,后来又想理清企业内的人际关系。咨询中呈现出的却是因为她和丈夫在家庭和在企业里的角色混乱引起的内心冲突。当处理了妻子和丈夫之间的关系,家族企业中的矛盾自然就化解了。

(案例整理:花 娟)

相较于家庭和组织系统,人格系统是更加博大,也是具有制约性、统领性、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的“总系统”。无论是家庭系统还是组织系统,均始终无法摆脱人格系统无处不在的影响。正是这一个个“如其在内,如其在外”的“俄罗斯套娃”,共同构成了我们身居其间、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的世界——这个让芸芸众生魂牵梦绕、欲生欲死、“剪不断理还乱”的纷繁多姿的世界。(附图4-3、4-4)

“我们眼前的世界,就是我们内心的样子;我们和世界的互动,就是和另一个自我的互动——一切的喜怒哀惧、爱恨情仇、是非善恶、悲欢离合,都由我们的内心来建构和完成。”(见兴趣阅读1-3 论主体间性和心灵自由)

可视性的六种心理学概念(心理科普李不言)(1)

可视性的六种心理学概念(心理科普李不言)(2)

鉴于假设法在心理学理论和实践体系建构中所具有的普遍性意义,为了对系统的特性及规律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便更有效地指导心理咨询实践,本书特用拟人化的假设,提出系统意识的概念。

系统意识首先明显不同于个体意识,又和个体意识密不可分。

为方便理解,我们也可以把系统意识称作超意识——这里的“超”是指“超出”、“超越”、“超脱”了个人主义、个体意识层面上的一种更高意识形态。

系统意识离不开个体意识;个体意识也离不开系统意识。系统意识和个体意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系统意识决定系统的基本性质;个体意识呈现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个体意识体现并丰富着系统意识;系统意识需要通过个体意识来得以实现;系统意识和个体意识会相互转化。

——系统意识对个体意识起着规范和制约作用,违反系统意识的个体意识则会受到系统的惩罚。

——任何系统意识只能大致包括个体意识;任何个体意识不能完全被包括在系统意识之中。

其次,系统意识也绝不等同于集体潜意识。

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把人的心理比喻为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是少部分,代表意识;而埋藏在水面之下的绝大部分,则是潜意识;而在水面与深处中间的那一部分,就是前意识。为区分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荣格提出了集体潜意识(又称集体无意识)理论,为理解人类心理现象和社会行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是潜藏在人格结构最底层的部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荣格把他的集体潜意识理论比作“岛理论”。岛和冰山的本质不同在于,一个处于悬浮状态,一个连接着广袤的海底根基。显露出水面可以看到的那些岛屿,是人能感知到的意识;由于潮涨潮落忽隐忽现的水下岛体部分,荣格称之为个体潜意识(相当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潜意识);而岛的最下面是作为基底的海床,就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兴趣阅读4-2 荣格的梦与集体潜意识)

(文章及插图来源:李不言主编《让心回家:系统主义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初探》,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版权归作者所有,侵权必究)

可视性的六种心理学概念(心理科普李不言)(3)

可视性的六种心理学概念(心理科普李不言)(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