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以后的短句(又学会一个新词)

经过这个五一,很多人的心态又升华了。

1

一种是“表面看起来挺正常,其实已经疯了”。

没有以后的短句(又学会一个新词)(1)

虽然是个段子,但确实反映出群体性的心理问题。很多人在这条微博下讲述自己的默默崩溃。

没有以后的短句(又学会一个新词)(2)

会疯通常是因为心中还有不灭的欲望。

想孩子能上学,自己能正常上班,供应商不被封,工厂货能发,用户还能下单……总之,想回到疫情前正常的日子。最近我身边就有爱好旅游的朋友,想到孩子以后也许只能从照片视频中看这个世界,忍不住哭了一场。

2

另一种心态走得更远,已经对上述焦虑进化出防御,还发明出一个新流行词叫“苟住”。

“苟住”原本是游戏中的用语,比如A和B组队,A被击杀,还没死透之前,等待其他队员救援的时间里,B就会说“苟住,我们能赢”,意思约等于鼓励A“撑住不要挂,还有希望”。

神奇的是,“苟住”现在几乎可以解释一切行业企业,包括个体的行为逻辑。

可以解释大A股跌破3000点:

没有以后的短句(又学会一个新词)(3)

可以解释有些公司拼命压低利润,不敢说自己挣钱了:

没有以后的短句(又学会一个新词)(4)

可以解释名校毕业生“降级找工作”,清华同学对“小公司”(小马宋在业内还是有点名气的,虽然比不上四大和奥美,自称小公司还是略谦虚了)实习岗位也开始感兴趣。

没有以后的短句(又学会一个新词)(5)

为了时时提醒自己,有网友甚至把“苟住”做成了手机桌面、电脑桌面,每天默诵。

没有以后的短句(又学会一个新词)(6)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前两年的“佛系青年”。差别是当年的“佛系青年”主要是玩梗,年轻人为了消极抵抗父母师长的控制欲,故意说自己看淡一切,对万事万物都说“好的,都行,你说了算”。而今天的“苟住青年”,已经是年轻人在狂风中亲身试过的最佳体位。

劝年轻人“苟住”,甚至还得到了不少大佬的盖章和背书。

在刚刚过去的五四青年节,莫言给全国青年朋友写了一封特别的信《不被大风吹倒》。

没有以后的短句(又学会一个新词)(7)

张朝阳去年8月的一段采访中说“年轻人不要努力过头,因为不一定能行,还会受伤害”也突然被二次传播刷屏。

有趣的是,去年8月这番言论也曾上过热搜,当时的评论区,还有人说张朝阳这番话是毒鸡汤,是既得利益者的别有用心。但是现在,疫情的现实教育大家,别说年轻人,即使是老江湖,也会因为努力“过头”受伤。

没有以后的短句(又学会一个新词)(8)

前两天,上海某知名连锁茶馆老板一条“每月亏1000多万”的朋友圈在业内广为流传。2020年疫情刚出现时,海底捞也是逆势开店,加快三四线城市布局,一年开了超过500家门店。直到去年底,出现巨额亏损,又一口气关闭了300家。都有点努力“过头”反受伤的味道。

没有以后的短句(又学会一个新词)(9)

3

年轻人选择“苟住”,又会给消费带来什么改变呢?

首先,“攀比”消费被釜底抽薪了。既然天道未必酬勤,一动不如一静,所谓“XX中的爱马仕”“XX天花板”就失去了标榜身价的意义。过去最容易吸引年轻人讨论的帖子是“月薪税后5万在北京是什么水平”,现在最受欢迎的帖子可能是“最省钱又有效的生活技巧”。

具有情感抚慰作用的消费会增加,比如原本面向婴童的安抚玩偶,各种解压小玩具,开始在年轻人中流行。尤其现在群体性心理问题严重,相关心理治疗的产品,会有更广阔的市场。

没有以后的短句(又学会一个新词)(10)

具有安抚作用的毛绒玩具,已经可以卖到跟迪士尼IP毛绒玩具一样,两三百一只的价格。

其次,以“赚钱”为名的投资性消费,比如潮鞋、潮玩、盲盒,也将面临考验。因为“苟住”的状态,不仅意味着要减少消费,也要对各种割韭菜陷阱提高警惕。尤其是很多针对年轻人割韭菜的“骗局”,就是以“努力”为名:蛊惑年轻人努力投资自己(心理学培训、配音培训、直播卖货培训套路),这也是张朝阳“努力过头”的一部分深意。

最后,当年轻人甚至都能苟住“爱马仕”的诱惑,品牌失魅,性价比成为终极王道;消费者的欲望也在全面降低,能否进入他们精简后的购物清单,成为品牌们的生死之战。在这种背景下,品牌营销的策略要重新思考,渠道的价格体系更要认真斟酌。无印良品式的性价比品牌可能迎来机会,但这一次,他们必须真的便宜,而非标榜便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