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召唤到底是不是垃圾游戏 谁说使命召唤的灵魂只有单机
导语:谎言说千遍,也成不了真理。
引
2018年5月18日,动视公司于其新作宣传活动中,确认了《使命召唤15:黑色行动4》将不包含单人战役(仅有联机模式)。消息一出瞬间点燃了中国玩家心中的“火药桶”,无论是网站或是论坛,你都能看到人们对动视口诛笔伐——痛批公司要丢掉使命召唤(简称COD)系列的“灵魂”。动情之处,像极了百年前清朝“遗老”们,边轻抚长辫边大声疾呼:「祖宗家法万不可变呀!」
“惹事”的COD15
而我身处舆论漩涡之中,却不禁思考起来——COD真的只主打单机战役吗?玩家口中的“常识”,就一定对吗?今天,我们不妨提炼几个“主流”观点,看看大众对这个历史悠久的年货系列,误会到底有多深。
观点1:COD只主打单机,没有单机就卖不出去中国有句俗话:「解铃还须系铃人。」因此,驳斥这一看法,用《COD15》或许最为合适。根据知名统计机构VGChartz的估算,截至2019年2月,本作共售出1430万张实体盘。另据NPD(详见注释1)的数据显示,游戏创下了主机数字版的新纪录,仅首发当月便达到了420万份。于此同时,综合考虑其长期霸占各国销量排行榜的佳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款没有单人战役,完全丧失“灵魂”的作品,其最终销量早已突破2000万份,甚至可能达到了2500万。
2018年游戏的实体版销量统计
诚然,很多人对销量,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概念,让我们来找几个熟悉的参照物。国产经典游戏《仙剑》历代合计销量预计为500万、2018年度游戏《战神》销量约在1000万左右、任天堂Switch的招牌《塞尔达:荒野之息》与《任天堂明星大乱斗:特别版》目前各售出1600万套。笔者并非要冒犯各位粉丝,只是希望通过一些知名游戏,令读者对“2000万份”有一个直观的认知。换个角度来说,与使命召唤的历代作品相较,2000万的基础销量也早已达到了系列的平均水准。
个人很喜欢塞尔达,文中使用无任何贬低之意
假若按照所谓“主流观点”,这款离经叛道的作品理应“爆死”,还将被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供粉丝唾弃。可为何结果却如此打脸,是购买者没有信仰?是他们不够虔诚吗?或者说,错的是这个世界?
当然不是!大部分的消费背后都是理性人的抉择,仅有商品正确提供了消费者的“诉求”,才会有人心甘情愿掏钱,遑论本作高达60美元的售价。正如美国著名投资家威廉欧奈尔所说:「市场自己会说话。」15代的销量反馈,也已把话说的如此直白——使命召唤并非只主打单机,玩家对联机(包括僵尸模式)的需求更甚。如果将现实调转,制作一款纯单机的《COD15》,我想那才是这个系列真正的末日吧。
COD历代单机战役的通关率统计
文已至此,我相信仍有读者将信将疑。常识的可怕之处本便在于“根深蒂固”,让我们一步一步来。
COD历代战役平均通关率与其他知名系列的比较,同时别忘记COD单机时长不足10小时
*注1:NPD是全球第9大市场调查公司,集团业务覆盖20个国家,每年调查1200万消费者。
观点2:COD的联机很快就“鬼服”了!深入研究不难发现,PC平台联机人数的确稀少,steam所反馈的数据更是有力的佐证。例如之前排名第一的《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的月平均在线人数为1608人,而其前作《COD11》的在线人数甚至无法破百(40人)。通过证据来看,此观点似乎站得住脚。
PC版近期在线情况
可一旦我们将眼光放远,就会轻易发现察觉的问题——PC从来都不是《使命召唤》的主舞台。就以《使命召唤12》为例,据官方统计显示,在首发的第一周内,游戏共售出约660万本,按平台划分的话:PS4占比48%,Xbox One占比43%,Xbox 360占比5%,PS3占比3%,而PC仅为1%。尽管后期电脑端玩家大量涌入,人数比例仍不及总额的5%,按照产品2015年1900万的销量来看,拥有者不超过100万人。再加之动视公司平素糟糕的优化,与“外挂神仙”们的倾力演出。PC平台不“鬼”恐怕才是奇迹。
注意图左侧
于PC联机的惨淡相比,主机平台就明显“滋润”的多。一方面,因主机特有的封闭性,完全不必担心“妖魔鬼怪”的骚扰。另一方面,历年来主机上高达千万的单作销量,也保证了源源不断的联机人数,游戏高峰期在线人数可以轻松突破百万,纵然于多年以后,在多数作品中,也仍有万人在主机上奋战,光速匹配从来都是家常便饭。
综上所述,“COD的联机很快就鬼服”的观点具有十足的片面性,与事实其实相距甚远。接下来,让我们来看最后一个主流观点。
观点3:COD的联机不过“突突突”罢了,哪里有其单机模式有内涵毋庸置疑,国人极其喜欢“现代战争”,即使命召唤系列的第4,第6与第8代游戏。多数人认为这是一段精彩绝伦的人生旅程,通过以上作品让人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大家对其中的主角们也如数家珍——惨遭谢菲尔德将军背叛而惨死的“幽灵”西蒙·莱利;行动暴露,最终在缺医少药情况下失血而亡的“肥皂”约翰·麦克塔维什;吊死罪魁祸首马卡洛夫的传奇上尉约翰·普莱斯。不可否认,“现代战争”的横空出世,对FPS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然而,往往被国内玩家所忽略的是“现代战争”地位的奠定,除了电影叙事的卓越战役外,同样在于联机模式所做出的“巨大变革”。
在《COD4》的网络对战中,第一次增加了雷达扫描,空袭与武装直升机的“连杀奖励”;
第一次增加了武器配件的自拟定;
第一次增加了人物成长与技能搭配系统。
以上种种,如今常被借鉴到其他射击游戏中。另外,《COD4》还大幅改善了当时糟糕服务器,同时提供了许多经典的对战地图。再通过6代与8代作品的不断进化,才最终成就了众人口中“美国CF”的大名。
特别插一句,使命召唤全系列作品都有联机模式,其中就包括了2003年10月29日诞生的《COD1》。
COD1代联机设置
当然,上手“美国CF”并不困难,任何人都能打上两局放松一下。不过畅销游戏大多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易于上手,难以精通。前者保证了受众的广泛性,后者则赋予游戏长久的生命力。而使命召唤系列正是这一“铁律”的践行者。
想在COD联机中如鱼得水,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小到地图点位的熟悉与后坐力的控制,大到战术装备的抉择、被动技能和武器配件的搭配,都是进阶玩家的必修课。以系列中常见的4种瞄准镜——红点、全息、热能与先进战斗光学瞄准镜(简称ACOG)为例:
每个瞄具都拥有独特性,不仅改变瞄准视野还影响抬枪准备时间(ADS),玩家需根据地图与自身打法,做出合理的选择。不过了解瞄准镜的不同往往只是开始,因为配件又何止这一类(枪托、握把、弹匣、消音器等等等等)。
COD16瞄准镜配件,注意左侧
考虑篇幅有限,诸如盲射散布、射程衰减、致死时间就不在一列举了,然而可以肯定的是——COD联机从来不只是简单的“突突突”,其内涵也并不逊色于单机模式。
深究其源在谈完三个“常识”问题后,我们简单总结下导致其发生的缘由(考虑到言论已经得罪了某些人,那就让我说的更“开”一点),原因无非两点:
第一、盗版泛滥。如果你关心这个“年货”系列,会发现一个神秘现象:于国内,实无几人肯为COD倾囊,但每一代关于游戏单机内容的讨论,却异常火爆。当众人心中的神作《COD4》重制版发售之时,购买者寥寥——众人忙于批评腾讯与动视沆瀣一气,锁了国区;当《COD13》发售之时,鲜有人问津——虽然13的剧情绝对可圈可点,但大家纷纷表示厌倦“科幻题材”;当《COD14》发售之时,还是门庭冷落——即便14拒绝回归二战,单机联机两开花。
这些人究竟在等什么?他们在等一份免安装简体中文硬盘版下载。体验完单机后,再潇洒的留下一句——使命召唤一代不如一代,果然还是468经典,这游戏要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你问“情怀”和早先“买爆”的誓言呢?他们不过说说而已,何苦当真!
第二、环境问题。正如上文所说,使命召唤偏重于主机而非PC。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的主机市场在2000年6月后,便彻底转入了地下,电脑平台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娱乐的首选。让国人为一款“小众市场”的游戏买单,也的确强人所难。然而再小众依然会有玩家愿意尝试(详见注释2),但因为联机服务器的问题,真正能够体对战快乐的玩家,实在是屈指可数。
没有足够的玩家的数量,其在圈子中的话语权就弱,理念便无法传达——无力去对抗虚假。
服务器连接失败
*注2:如果你留心销量的话,不难发现,国内每代COD的购买人数不超10万,而这个数字还是被大大高估的。
结语文章临近尾声,有必要声明三件事:
- ① 本文并不针对喜爱单机的购买者。文笔有限,难免用力不当,请勿对号入座,如有得罪,还望海涵!本文的论证也主要针对游戏群体,而非个人喜好,请理解其中的差异。
- ② 因《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目前未有详尽的统计数据,故并没在文中提及。但从某种角度来看,感谢动视的“全程联网”政策,从而杜绝了盗版。
- ③ 笔者深知——不管说了什么写下什么,都很难扭正一部分人的观点。就像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所说:「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凭你怎样努力都无法搬动!」可在影片的结尾,哪咤最终改变了众人对他的看法。而于现实之中,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奥曼曾在1976年发表了一篇论文, Agreeing to Disagree,里面说到——如果是两个理性而真诚的追求者争论问题,争论的结果必然是两人达成一致。
科学界一直延续此传统——只有你的证据够“硬”,我就可以改变自己的观点。
希望游戏圈也是如此!
THE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