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在史上有什么神位(生而神灵的黄帝)

一言定乾坤之黄帝:缪缪天刑,非德必倾

天下本是一家亲

黄帝在史上有什么神位(生而神灵的黄帝)(1)

黄帝

“缪缪天刑,非德必倾”出自黄帝内经。

黄帝的伟大,可以先看这两点。

一是,夏商周的建立者都是黄帝的后代。

“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夏的建立者是夏启(也有说是夏禹),黄帝次子是昌意,生颛顼,颛顼之子名鲧,鲧之子名叫禹,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

商的建立者是成汤,他的祖宗是契,姓子氏,契是帝喾与简狄之子,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

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姬发,他们的祖先是弃,弃和契一样,他们的父亲都是帝喾。

所以夏商周转来转去,其实都是一家人在转。

二是,全国所有人都和黄帝有关

我们都是亲戚,至今所有姓氏,几乎都可以从黄帝其得姓者十四子找到最原始的祖宗,这一点论述就要更长,一言以蔽之,今日之中华民族,全国人民一家亲,我们往上追溯都是亲人。

黄帝在史上有什么神位(生而神灵的黄帝)(2)

中华姓氏树


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

黄帝是怎么样一个人呢,史记是这么描述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

生而神灵,是说黄帝天生聪明,简直是一个神童,可以与天地沟通,是圣人天降!

弱而能言,这“言”不是指黄帝小时候咿呀学语,这个“言”在古代是大有所指的,“立功立德立言”,对古人来说,立言是圣人才能做的事情,比功德还重要。而我们的主人公黄帝,在小时候就能立言了。黄帝经常可以说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话,我们看到的黄帝内经的经典语句就是如此,不得不说,领导就是领导,从小就能立言让人信服。

幼而徇齐,是指黄帝虽然天纵奇才,但是他很尊敬老同志,不断谦卑地向贤人学习,黄帝自幼得到了很多名师的醍醐灌顶、言传身教、耳提面命,比如黄帝内经的岐伯,就是他的老师。


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

其实,黄帝还没成名之前,天下很不太平。“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天下暴乱,百姓受苦,而当时的天子神农氏没有任何办法。

我们的主人公黄帝,非常有智慧,已经学会了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有条有序分批次地解决问题,先后进行了三次战役:

第一战,解决那些比较弱的诸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第二战,接着解决炎帝,并发动了有史以来记载的第一次动物战,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第三战,彻底解决“最为暴,莫能伐”的蚩尤,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

黄帝在史上有什么神位(生而神灵的黄帝)(3)

蚩尤

于是,三步奠定了黄帝的天子至尊地位。天下有不顺者,黄帝皆可征之。


缪缪天刑,非德必倾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毋逆天道,则不失所守。

对于黄帝来说,一直是顺遂天意的,可以那么说,生而神灵的黄帝应该是第一个准确把握天意的人。

天意者,对于天子而言,无非是道德人心。

黄帝做任何一件事情,也是顺乎天意的。

黄帝“以征不享”,是因为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

黄帝战炎帝,乃是炎帝不顾道德,侵陵诸侯;

黄帝讨伐蚩尤,因蚩尤残暴不仁。

缪缪天刑,非德必倾”,这句话本是臣子力黑在黄帝内经中回答中所说,但无疑也是黄帝的人生信仰。天之道,注定那些不道德的人,必定失败。

黄帝一直崇“德”,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于是,一直得到天道的护佑,中华民族至今5000年也!

春秋战国时期, 吴起回答江山稳定 “在德不在险;

汉朝,贾谊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直到今天,以德治国,仍然是我们的执政法宝!


一言定乾坤后记:

历史轮回,意为轮回不止,复始更新,我们从小就学的辩证法“否定之否定”定律已然证明我们的历史会不断轮回。也就是说我们即使解决一个问题,仍旧会有一个新的问题出现,终究要不断地轮回在解决问题的往复上。

鶡冠子有云:物极则反,命曰环流。乾坤之道,运转有序,其理如此。其实,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中,历史没有目的,但是有历史发展的规律,我们可以寻找历史规律并描述,然而,令人尴尬的是,无数的史书对历史自身做了许多观察并进行了归纳总结,但中国历史仍旧逃脱不了轮回。

一直想给整个中国历史写一个框架,不想要太多的理论,但却可以折射中国历史发生轮回的本质,或者说,讲述下我国的历史是如何演进的,但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况且很多历史大家已经做了诸多论述。

今天,突然心血来潮,想写一系列文章,每一篇文都会用一句话来作为引子,试图阐述这句话背后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后衍生的历史事件,初步定名为:一言定乾坤。这句话入选的标准是:

一、这句话的出现,影响了当时的历史发展走向,可以说起决定性的作用。

二、这句话被后续的人民奉为皋臬,融入中华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历史的进程。

三、这句话有必须是文采和思想的统一,“繁采寡情,味之必厌”,否则,大家读起来也很没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