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脱贫最低标准(南阳市宛城区这位脱贫户不只会配钥匙)

映象网讯(记者 田雨阳 实习生 姜书建 通讯员 张耀 杜燕伟)今年56岁的王永强,是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镇范蠡村村民。刚出生没多久,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的他,只上了两年学。下学后的他,靠着勤劳的双手,学会了扎扫帚、锅帽、修鞋、刻章、配钥匙等技术,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全能技工”。

南阳市脱贫最低标准(南阳市宛城区这位脱贫户不只会配钥匙)(1)

在王永强家的小院内,干净整洁的院落和错落有致的花卉植被不由让人眼前一亮,卧室、厨房、卫生间的一应设施也都被他打理的井井有条。王永强说,双腿残疾已经50多年,虽然至今单身一人,但经过多年的磨炼,做饭、洗衣、上卫生间等日常所需,完全可以独立完成。“上两年学,下学了以后,我们买了个压面车,加工面条。咱这做的多,做蒸馍的锅帽、加工扫帚、刻手章还有修鞋,这都是个营生。”

今年56岁的王永强,刚出生没多久,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膝盖以下肢体萎缩变形,因当时的医疗和经济条件限制,使得他从小就落下了残疾。虽然家境窘迫,自身又有残疾,但他凭借着毅力和恒心,时刻与生活做着斗争。从小爱在地上刻刻画画的他,慢慢学会了刻章。因自身文化程度低,字典总是随身带着,只为能服务好每一位客户。王永强:“哪有,那随身都在带着,那就是师傅。现在有这手机能查,过去在工具箱里,字典整天都在里面放着。他这个字一说,我能查一下,要是搞错了,还得重新做。”

此后,辍学在家的王永强,靠着勤劳的双手,还学会了扎扫帚、锅帽、修鞋、配钥匙等技术,凭着质量过硬的手艺和朴实无华的人品,生产的产品不仅热销,自己也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全能技工”。范蠡村党支部书记张龙舟:“人家扎的扫帚,质量非常好,耐使,好多人都来他这买。刻章几里外的都来他这,活儿好,干活儿也细致,为人也好。天暖和的情况下,自己还到集镇上去赶个集,不图挣钱,意思是自己给自己找个活儿。”

2017年,考虑到王永强行动不便,家中还有一位老母亲需要照顾,经村两委评议,他被选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政府各项扶贫政策。如今已脱贫的他,仍然闲不着,每天去集镇上摆摊配钥匙、刻章,是他最大的爱好。

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镇副镇长牛春丽说,王永强虽身有残疾,却身体力行诠释了“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他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心态值得所有人学习。“从他自身上来说,非常勤劳、质朴,为人也比较厚道。平时热情地帮助邻里,方圆十几里这些乡亲有啥需求,都会找他。我们也在号召全镇其他的贫困户,以他为榜样,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走出一个幸福地脱贫之路。”

(映象网南阳新闻热线:0377----60396959,投稿邮箱yxwnypd@126.com。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 0371 969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