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祀面食(清明节打醮旺子)

导读:在海丰黄羌,时逢他人扫墓,只要你走过去,待他们祭拜完毕后,凡是前来的人均可拿到扫墓人免费派发的饼干吃,甚至人家还会直接给你真的人民币,这种清明时节“打醮旺子”的习俗,你还记得否?

清明节扫墓,在海丰黄羌地区历来是很受重视,十分盛行的,也俗称为“挂纸”,这种节日表达了子孙后代对逝去先祖的追思,带着一种感恩,认祖归宗的情怀去缅怀先人。

清明祭祀面食(清明节打醮旺子)(1)

有时候,会在网上经常听别人发表言论说我们中国人没有统一的信仰,但是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如果从历史传承整体来看,我们中国人最大的、同时也是大多数人都会认同的统一信仰,其实就是崇敬祖先信仰。

回望历史长河,西周那种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的宗法等级制度,血缘传承的浓厚色彩,一直以来都深深影响着历朝历代。尤其对于远离故里,颠沛流离来到陌生之地创建家园的客家人来说,崇敬祖先更是被视之为最神圣的信仰。秉承着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缅怀先祖,企望先祖庇荫子孙,由此各村落都兴建有漂亮庄严的祠堂,设立神主牌位,供奉先祖,予以寄托。无论是建房造屋,还是寻地造坟,也都非常注重风水,必请风水先生择定,对祖先的崇敬之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对血缘传承的追本溯源,对叶落归根认祖归宗情怀的认可,自古以来都带着浓厚的神秘色彩,清明扫墓祭祖也是其中之一。

清明时节,人到墓地时,要先将墓前、墓身的杂草拔除,打扫干净,接着挂纸。其中会在墓首、墓侧挂上草纸,俗称“挂纸”,并用重物压住。挂了纸等于告诉世人墓主还有后裔,而且扫墓来了,还在挂念着自家的先祖。摆上祭品,一般是鸡、猪肉、酒等等,祭品摆好后,点烛燃香,先念一念祭祖语,然后子孙们依次上香。到一定时间后,再焚烧草纸,冥币等、接着燃放鞭炮,祭祀仪式才告完成。

然而,我想家乡人都记忆尤深的是清明时节“打醮旺子”的习俗。那么,何谓“打醮旺子”?

在海丰黄羌地区,若逢有人扫墓祭祖,走过去,待祭拜完毕,扫墓人通常都会拿一些祭品免费分给你吃的,这种与祭祖相关的习俗我们称之为“打醮旺子”。"醮"就是祭神的意思,祭典时通过道士、和尚为媒介与鬼神沟通。而打醮指的是道士设坛为人做法事,求福禳灾的一种法事活动,是祈神酬恩和施鬼祭魂合而二为一的民间集体祭典活动或传统节日。当然,清明扫墓集体祭祖也视为打醮的一种。秉承着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携带一家老少或整个大家族前来祭拜,通过祭祀缅怀先祖,企望先祖庇荫子孙、旺子,祈求人丁鼎盛 ,也称之为“打醮旺子”。

在童年记忆中,位于黄羌罗輋大坝子对面的龟地山,也叫狗横岗,遍山都是坟地,清明一到,很多小孩都会过去“打醮旺子”,能得到扫墓人派发的不少祭品。而扫墓人分祭品给外人吃,缘于墓地一般都位于山上,而旧时山区人们普遍都比较贫穷,同时扫墓人也为了行好心,显示墓地后裔人丁鼎盛“有能为”,肯施舍。凡是有小孩老人过来,或者路上遇到,都分一些祭品给对方吃。

一般来说,先祖的墓地有些是在他乡营造的,除了清明节前来扫墓,其他时间通常都不会到来,所以得到祭品吃的人,又会怀有感恩之情,不但不会破坏墓地,反过来还会帮忙保护好墓地。而所派发的祭品,一般是饼干居多,随着年代的发展,现在狗横岗有些扫墓人逐渐演变成由派发饼干到直接派发钱,即凡是有人过来墓地现场,均可分到5元、10元不等的现金,老人50元、100元都有。人越少钱分的就越多。而发钱的墓地,来年扫墓时也会是小孩过去捧场的,侧面也间接昭显墓地子孙后代发达,有作为。

待扫墓完毕后,家庭妇女通常会用先人享用过的祭品做成“清明饭”,然后家庭成员或者家族亲房子叔一同聚餐,通过集体祭祖缅怀先人,团结凝聚家族成员。餐桌上大家一同交流感情,谈谈生活,讲讲老故事,其乐融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