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34——复杂的笔势032、重复两次的笔势:双竹势

继续讲复杂的笔势。有些复杂笔势,是重复书写引起的,如双竹势。各位记得衮笔势吗?我在二级课程11课中介绍的。所谓衮笔,就是手腕连续一左一右,《玉堂禁经》说如草书的"今"字。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1)

王羲之《转佳帖》这个"今"字,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我也给大家介绍过《阴符经》这个"所"字,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2)

这个字右下部的"个"字,也是衮笔势。

衮笔势重复一次,可以写出一个"竹"字来,称之为双竹势,如王羲之这个"竹"字就是双竹势。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3)

其实它左右都是衮笔势,只是手腕左右的次数不同。

在行书中,左右滚动的次数就会更多一些,王羲之《兰亭序》中有两个"竹"字,都是双竹势。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4)

每一个字中,左边比右边简单,右边还要多一个或者两个来回,练习的时候可以先写中线。

"竹"是一个部首,用于字头。如这两个字,就是竹部的。但双竹势在书法作品中用得不多,《阴符经》中一个也没有。为什么呢?因为双竹势可以用其他笔势替代。一是用烈火势替代,如文征明这个"簿"字,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5)

原来是竹字头,他没有写双竹势,而是取烈火势。

传为张即之所写的"筵"字,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6)

原来也是竹字头,但我们看见作者换用了烈火势。

双竹势还可以用横爻势替代。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7)

我们知道,秦以前使用篆字,篆字中的"草"字是这样的,就是两根小草的样子。而"竹"字是这样的,它表示竹叶的形状。秦代出现了隶字,篆书圆转的线条在隶字中变成了直线。这样一来,"草"字和"竹"字都变成两个十字了。所以在隶书中,一些竹字头的字,看起来好像是草字头。

如《阴符经》的"符"字,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8)

篆字上面是"竹"字头,到了汉代,隶书《礼器碑》"符"字是这样写的。看起来怎么变成草字头了?这不是草字头,还是竹字头。所以真书《阴符经》也写得好像草字头,这是跟隶书来的写法。

又如"篇"字,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9)

篆字是竹字头,隶书如《景君碑》写成两个十字,这个字损坏严重,但上面两个十字还是看得很清楚。《阴符经》也是用两个十字,所以我们说《阴符经》有隶意。

你可以看到,部首在书法中用处不大,两个十字,书法中就是横爻势。无论草字头还是竹字头,都可以用横爻势来写。

又如"等"字,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10)

原来也是竹字头,但书法中经常换用类似草字头的横爻势。

毛笔的"笔"字,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11)

既可以用烈火势来写竹字头,又可以用横爻势来写,在草书中,竹字头还可以写为两点一横,这是竖笔势了。

3、戈法

在本级课程29课中我简略地介绍过戈法,就是一个"戈"字。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12)

完整的戈法由五笔所组成,就是勒、磔、趯、掠和侧。"永"字八法有八笔,戈法用了五笔,相当多。

戈法比较特殊,运用戈法这个笔势有时会出现不完整的情况。单独写一个"戈"字,当然是完整的。但"戈"作为某个字的一部分,情况就不同了。

3.1戈法借出笔画

你看这个"战"字,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13)

右边的"戈"是完整的,一次过写成的。

但王羲之这个"成"字,第一笔是左边的撇,反引势。第二笔是一折一转,曲钩势。那么剩下来的倚戈势加一撇,还有一点,这算什么呢?本来是好好的一个"戈",现在的"戈"第一笔借给了曲钩势,结果戈法自己变得不完整了。

再如这个"武"字,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14)

在秦以前的古文字中,上面是"戈",下面是"止",看得很清楚。

但到了真书中,"武"字写起来先取两个横笔,奋笔势。然后写"止"字,它全部由横竖笔画所组成,由竖笔开始,你可以认为它是竖笔势,有三次抬笔。其实"止"字是三牵绾的一个化势,三牵绾本来就是表示"止"字的。但剩下来倚戈势再加上那一点,算什么笔势呢?"武"字一开始的奋笔势,是戈法中拆下来的,结果闹得戈法不完整了。

还有这样的情况,"我"字右边本来是一个"戈",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15)

但这"戈"的一横,是和左边共享的。有时候,这"戈"的一横还会缩短了,好像《阴符经》这个"我"字,看起来左边有一横,右边的"戈"没有横了。

有些书法家试图保全"戈"字,如这几个大书法家写"成"字,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16)

看上去是先写了一个钩裹势,然后写一个完整的"戈",两个笔势凑成"成"字。

但不是所有用到戈法的字,都可以保持戈法完整的。古代讲到"戈法",有时候是指整个"戈"字,有时却只指当中的倚戈势,就是红色这一笔。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17)

所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戈法最要紧是中间的倚戈势。一个"戈"字,无论借出哪一笔,我用蓝色虚线表示戈法已经失去的笔画,只要倚戈势还在,剩下部分还是统称为戈法。

如王羲之《兰亭序》中的"咸"字,行书。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18)

左边是反引势,中间借用了"戈"字的一横,组成奋笔势。剩下的笔画,我们还是称它为戈法。

又如皇象《文武将队帖》这个草书"戎"字,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19)

本来是"戈"加上一个"十"字("十"字是古文"甲"字的简化),但草书中,"戈"字一撇借给了十字,组成了向背势,剩下的部分我们还是称之为戈法。也就是说,这个"戎"字就是戈法加向背势,用两个笔势就写出来了。

3.2戈法的化势

接下来讲讲戈法的化势,主要是用倒笔书的方法。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20)

一横还是老样子,但一趯本来是向右的,现在改为向左。本来七号位的一撇,现在可以用九号位的捺。至于上面的一点,有时候是可以省略的。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21)

举"武"字为例,"武"字在草书中怎么写呢?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22)

上面的"戈"是用倒笔书,写出来就是这个样子,下面的"止"字,可以用外略势来表示,注意单独写"止"字,还要多一点,但用作偏旁是可以省掉的。这样两部分接合起来,"武"字的草书就写出来了。这是皇象《急就章》中的"武"字。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23)

戈法的倒笔书,较多用在草书,其他书法家也是这样写的。

放大一点看王羲之写的草书"武"字,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24)

取势是一样的。戈法倒笔书,很像一个"寸"字,是不是?

简言之,一个戈法倒笔书,它可以表示"大"字或"丈"字形,如欧阳询"奄"字上部。它的一点可以点在右上角,表示"犬"字形,如王羲之这个"状"字,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25)

左边是竖笔势,右边是戈法倒笔书。它还可以表示"寸"字形,如王羲之《圣教序》"导"字下面。它可以当作提手旁,如王羲之草书"报"字左边。如果有两横一竖,书写次序是横竖横,如索靖《月仪帖》"才"字,也是戈法倒笔书。所以,戈法用处是非常广泛的。

3.3戈法的重迭:缩出法

两个戈法重迭,古代称之为缩出法。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26)

你看两个"戈"一上一下,如果这样重迭,这里会出现一个空白,我们说字心松了,不好看。如果把下面的"戈"往上挤一挤,字心的空白就少了,但是下面的一点,和上面的一趯就会碰撞,搅在一起了。

《玉堂禁经》讲到倚戈势一共有四种,下面没有趯,称之为"秃出",踆锋趯就是"折芒"。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27)

当我们写两个"戈"重迭时,上面的"戈"不趯,也就是用"秃出",只有下面的"戈"踆锋趯出。而下面的"戈"省略一点,只有上面的"戈"可以加点。

你看虞世南写的"浅"字,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28)

就是这样处理两个"戈"的。

晋唐很多书法家都这样写,我把这个规则总结为八个字:"上戈不趯,下戈不点。"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也是这样。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29)

柳公权有没有遵守这规则?也有。《玄秘塔碑》的"浅"字,上戈不趯,下戈不点。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30)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写的,赵孟俯写的"钱"字,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31)

他上戈倒是没有趯,但下戈加了一个点,这地方马上就觉得很挤,这一点真是多余的。

简言之:

· 缩出法不是笔势,他是讲字的结构安排。

· 三级课程"裹束"会详细介绍。

好,复杂笔势讲完了,又要小结一下。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32)

第一堂课讲了五个笔势:横竖撇捺是三牵绾,其实是一个"止"字。一折一转是曲钩势,另外还有三个耳朵旁,在左边是阜耳势,在右边是邑耳势,它们都有两个室,如果只有一个室,是节耳势。

第二堂课讲了四个笔势:反犬旁书法中叫竹箨势,"勿"字形是柳箕势,"示"字形是舞鹤势,狮口中有四个点叫驼头势。

今天这堂课讲了两个:双竹势和戈法。

笔势到此介绍完了,为了今后更好运用,我们暂停两个星期,请各位复习并做好今天的练习。

谢谢大家。

本节要点:

· 双竹势。

· 戈法。

· 复杂笔势小结。

复习思考:

· 通常说"永"字有八个单一笔势,但"永"字中有没有复合笔势呢?有几个?

戈的书写技巧(戈法用途广泛看历代书家如何处理书写)(33)

· 二级课程到现在,一共讲了多少个笔势?

· 你能把这所有的笔势,整理成一张系统表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