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素材广州(封面视觉冲击传递抗疫力量)

□本报记者 陈妙然

抗疫精神素材广州(封面视觉冲击传递抗疫力量)(1)

“不屈”中蕴藏着“希望”。

抗疫精神素材广州(封面视觉冲击传递抗疫力量)(2)

“静待长安”。

抗疫精神素材广州(封面视觉冲击传递抗疫力量)(3)

“守护”我的城。

慎行克己、终局之战、如常之心、始春将至……1月22日,《华商报》头版“慎终如始”4个大字呈现在封面,同时在封面黄底对话框中写道:“20日西安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经调查分析不属社会面筛查发现,1月10日社会面清零,持续14天可全面转入常态化防控。”

“在1300万西安人全力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引导人们理性看待疫情、有序表达情绪非常有必要。”华商报社编辑中心主编王晓昱说。

2021年12月16日,随着西安疫情发展和抗疫升级,一个戴着蓝色口罩的人像剪影登上《华商报》头版,口罩上“保护好自己就是给西安防疫作贡献”的简明大字格外显眼。“新颖的视觉语言,既表达了观点,也不制造恐慌,这个版面可谓《华商报》头版疫情报道的海报化呈现与情感化表达的开篇之作。”王晓昱说。

此后,《华商报》几乎每个头版都采取海报形式呈现疫情最新进展。12月18日头版,以还未完成的拼图为底色,传递“他们用体力脑力心力还原传播链‘拼图’”主题;12月19日,“流调溯源”4个大字被锁链紧锁,传递“感染源头找到了,传播链还不清晰”的信息,呼吁大家积极配合做好核酸检测,为梳理疫情传播链贡献自己的力量。

“毕竟此时此刻的受众信息需求、心理状态、情感波动都比较特殊,有效的版面语言更能触动读者的情感。”王晓昱介绍,例如12月21日“坚定”主题的头版,是在新增确诊病例不断高位增长的态势下,通过视觉化表达了“战胜疫情一如征服一座高山”的理性认知和情感释放。《华商报》还通过视觉化包装了“我的西安,我的城”主题封面,激发了受众的情感共鸣。王晓昱说,特别是西安“封城”之后,不少人的情绪非常焦虑,于是《华商报》头版在“封城”次日推出了“静待长安”的创意。2021年最后一天,当日的《华商报》头版传达出“不屈”里蕴藏着“希望”。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人们对正常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1月8日,《华商报》头版向读者传递了“生活向好”的愿望与期许……

王晓昱介绍,具体操作过程可谓策划之上的概念先行,根据疫情的发展趋势理性判断以便立意准确,针对每天的疫情动态信息提炼主题,分析疫情之下市民心理状态,选择合适的包装方式。他告诉记者,无论是线上办公还是线下办公,每天的定稿会重点讨论一版,副总编辑、主编、主任、编辑、美编围绕当天的头版进行头脑风暴,从立意到立言,从选题到选点,从文字呈现到视觉呈现,每一个细节尽可能做到心中有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