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舟骨撞击综合征症状(足副舟骨痛综合征)

足副舟骨痛综合征

  • 副舟骨,又称胫外侧骨,位于舟骨内后侧,多为双侧。
  • 发生率15%~20%
  • 部分副舟骨患者,临床可表现为足舟骨部隆起畸形,疼痛及压痛。
  • lawson描述了3种副舟骨类型:
  • 1型为一种正常变异,无病理改变。
  • 2型为足内侧痛的相对常见原因,而且常与胫骨后腱附着点病变相关。
  • 在2型患者中,胫骨后肌腱通常附着于副舟骨(非典型)。
  • 软骨联合的反应性、微创伤性改变和肌腱功能不良所导致的扁平足,通常为典型的继发性改变。
  • 3型也称为“角状舟骨” ,通常也有肌腱附着处骨性突起相关的类似表现。

足舟骨撞击综合征症状(足副舟骨痛综合征)(1)

足舟骨撞击综合征症状(足副舟骨痛综合征)(2)

足舟骨撞击综合征症状(足副舟骨痛综合征)(3)

足舟骨撞击综合征症状(足副舟骨痛综合征)(4)

足舟骨撞击综合征症状(足副舟骨痛综合征)(5)

足舟骨撞击综合征症状(足副舟骨痛综合征)(6)

足舟骨撞击综合征症状(足副舟骨痛综合征)(7)

当有副舟骨时,胫后肌腱走行于副舟骨内侧的上面,且较牢固的止于副舟骨上。

这异常的走行和止点,破坏了胫后肌腱固有的提起足纵弓和内翻足的作用。

结果极易引起平足,并易劳损而引起症状。

  • 2型副舟骨和舟骨结节间以纤维软骨相连,受到外伤后关节损伤,出现炎症。
  • 也有人虽无副舟骨,但舟骨结节过度肥大,胫后肌腱附着异常,也可引起类似的功能紊乱和症状。
  • 另外在行走时足纵弓内侧凸起,舟骨结节肥大隆起和鞋的边缘摩擦,局部发生滑囊炎,胫后肌腱及其腱鞘也可发生炎症,产生肿胀、疼痛等症状。

来源:医学影像俱乐部

【版权声明】本平台属公益学习平台,转载系出于传递更多学习信息之目的,且已标明作者和出处,如不希望被传播的老师可与我们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