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克敌绝技实战运用教学(龙史传真咏春师弟张学健)

李小龙克敌绝技实战运用教学(龙史传真咏春师弟张学健)(1)

咏春张学健师傅

张学健(Hawkins Cheung)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张学健指导过许多来自美国不同执法机构的学生,包括联邦调查局(FBI)以及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侦察部队等一些精锐特种部队的成员。

张学健曾出现在许多武术刊物上,包括《黑带》、《功夫精深》和《武术画报》。

此外,他还在美国和香港为娱乐行业的动作电影角色储备和培训演员。

遗憾的是,张学健已经于2019年2月1日去世。

编者按:这是罗伯特·朱对咏春张学健师傅专访的部分内容(主要是《第一部分:李小龙在香港的年月》)的翻译节选。

在采访中,张学健回顾了他和李小龙一起追随叶问宗师练拳,一起四处挑战磨练实战技艺,一起参加全港校际拳击赛等等往事——从小打到大,不求好看,但求实用,是他们那段武术经历的最好写照。

事实上,李小龙一开始习武,就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在街头无限制的真打实斗中成为胜利者,这一基本理念,贯穿了他的整个武术生涯

该专访1991年11月发表于美国《功夫精深》杂志。


"作为朋友,我了解李小龙的性格。 他向来就有鲲鹏大志,追求完美。

正是他的个性驱使着他创意自己的想法,成为最顶尖的那些人中的一员。"

——张学健

《功夫精深》专访张学健:关于李小龙的系列访谈之一

翻译:为道塾翻译小组颜值与才华担当 周靖昆 杨智

李小龙克敌绝技实战运用教学(龙史传真咏春师弟张学健)(2)

李小龙和师父叶问

张学健于一九五三年随已故武术大师叶问学习。

他和传奇人物李小龙一起上中学,

晚上两人一起勤奋地练咏春。

为了积累实战经验,

他们到处跟人比武(或讲手),

没人可打,

他们就对打。

后来李小龙去美国上大学,张去澳大利亚上大学,他们就分开了。 那些年里,两人通过信件和电话保持着联系。李小龙将他的武术发展细节通过他们之间的谈话和通信进行了相关介绍和阐释。

从咏春到振藩功夫,再到截拳道,李小龙的武术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过程,张是少数几个了解过这一过程的人之一。

1970年,两人在香港重逢,当时李小龙回国拍摄电影, 双方分享并交流了实战经验和训练方法。 他们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直到1973年李去世。

除咏春拳外,张学健的其他武术也练得不错。 他尤其擅长吴式太极拳,但他也熟悉杨式、陈式和孙式太极拳。 张师傅还学过空手道,目前拥有黑带四段

1978年,张移民到美国推广咏春拳。他目前(1991年)是洛杉矶张学健亚洲武术学院的首席教练。 他曾出现在《功夫精深》的几期杂志上,参加过无数次的公开展示的活动,也经常登上电视荧屏。

他对与李小龙的关系一直很低调。

李小龙逝世后,他发现许多李小龙的追随者正在歪曲他的截拳道真义。在李小龙和截拳道的四个访谈系列中,张探讨了李小龙的成长,从他在香港的早期到他作为电影明星的最后几天,他创立的截拳道,以及现在比较流行的武术的特点。

李小龙克敌绝技实战运用教学(龙史传真咏春师弟张学健)(3)

张学健咏春演武

我了解李小龙的性格。

我知道他想证明他说的是对的,他会向咏春拳的人以及全世界证明,他是最棒的。李小龙总是改变他的格斗方式来提高自己以成为最好的。

我发现他的武术有两个版本

一个在现实生活中,

一个在他的电影中。

在现实生活中,李小龙的爆炸性速度和力量会震慑到他的对手,并以此证明他所称的截拳道

他的电影版本,则会用花哨的动作来展现他的武打表演才能,以满足粉丝的需求。

我相信那些认识李小龙的人能看出他的动作很犀利,很清晰,且直击要害

不认识李小龙的人,往往会被他的动作片和哲学理念所吸引。

——张学健

李小龙克敌绝技实战运用教学(龙史传真咏春师弟张学健)(4)

李小龙和叶问宗师进行黐手练习

1950年代的香港一片萧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饱受失业、经济不景气、人口过度拥挤之苦,那时很多人无家可归,彼此之间还勾心斗角相互倾轧。此时的香港社会动荡,帮派横行街头,犯罪猖獗。

我在初中认识小龙哥的,他被著名的喇沙中学(LaSalle Intermediate School)开除,然后转学到我所就读的圣方济中学(The Eurasian Francis Xavier Intermediate School ) 。

我过去常常取笑他,叫他"坏小子",因为他曾其他学校开除了。 从那时起我们的兄弟情就开始萌发了。

1950年的香港局势很乱。英国人统治着这块殖民地,有时对待中国人就像对待狗一样。

小龙那时不是什么大明星,他只是个普通人。

为了生存自卫,我们开始学习咏春。没架可打时,我们就对打。

我们会争论关于咏春拳训练,实战经验和武术知识,谁不想做最能打那个呢。

我们对学来的东西秘而不宣。大家都想开小灶,不让别人知道我们学到了什么

我们会故意隐藏一个我们从叶问师父,或其他练武的朋友那里学到的技巧。

我们不在乎学到的功夫有多好看,

只在乎它是否奏效。

我们都想了解功夫的深层东西,即便当时我们关系很好,也不会相互吐露学到的东西,甚至还想去偷学到对方的东西。每当我们学到一种新的技巧,我们就马上装备到自己的技能库中。小龙对我耍过什么小把式,下次我如数奉还。我们老是问自己他这些都是从哪学来的。

1950年代,叶问师父是在训练我们去格斗,而不只是训练咏春技术练习者。因为当时我们年龄很小,不明白咏春的一些原理和概念,正如他教导我们的那样,叶问师傅说:

“不要迷信我,我可能会欺骗你们,出去讲手吧,测试它们。”

换句话说,叶问师父这是在教我们如何练习应用我们所掌握的东西。首先他告诉我们出去寻找其他武技的练习者,并通过和他们讲手测试我们的咏春技术。如果我们输了,我们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去改进自己,然后我们会再次出去测试我们的技术。

我们对自己说:必须要让这技术能够起效,没有任何借口。

我们通过击中对手来学习应用。当你真正置身于格斗中,你会发现什么技术对你来说是有用的。有些技术对某些人有用,但不一定对你有用。

当你对那些你不认识的人测试你的技术时,你会感受到和咏春师兄们在一起训练时的不同。

如果你通过自己的经验去发现,那比依靠别人的经验去发现可靠得多,这样你不容易陷入自己困境。

通过你的经验,你会获得勇气和自信。”

我记得我们十几岁的时候一起练咏春拳。每当师父教我们新技巧时,我们都会试验一下。 如果感觉不对,我们就再去师父那里,请他给我们演示一下。

我们中的一个会看着他的手,另一个会看着他的身体如何发力然后我们交换各自所看到的,并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练习。

我们也会四处请教我们的师兄们小龙和我对他们如法炮制。 一个观察技巧,另一个观察身体发力方式。

我们会问师兄谁对谁错,以及我们如何纠正这些动作。我们已经习惯了观察一个人身体发力的细节,而不局限于招式技巧。

技术好与不好取决于身体发力跟构造。我和小龙就是这样偷学其他拳法的技巧,分析它们,之后甚至比那个给我们展示的人做得更好

任何熟悉李小龙的人都知道他有这种能力。他会“借鉴”别人的技术,但由于他的"大猩猩"上身和他的前臂力量(在咏春拳中,我们称之为桥手劲,他的出拳有两种力量:一种来自桥手,另一种来自他的身体旋转(身体旋转力量是拳击手最擅长使用的力量)。

李小龙克敌绝技实战运用教学(龙史传真咏春师弟张学健)(5)

1953年,李小龙与陈炳炽对练

我们当年没事就找架打的时候,经常耍些小把戏,也就是找到了目标,上去就说:我跟你说话呢,怎么不理我?或者上去就是一顿推搡,这样我们的“受害者”就会注意到我们来找茬了。

要是碰见个坏脾气的,可能就会打我们,或者把我们的手推开了。一旦他动手,我们就会抓住他动作启动后的时机反击他。 如果那家伙受伤了,我们会说:"你怎么地,跟你好好说话怎么突然动手呢,老陈(我们随意说的假名) ?"那家伙往往会说:"我可不是什么老陈!" 对此,我们会继续调侃:"我们以为你是老陈生呢,搞错了,搞错了,不好意思!"

如果我们的目标不理我们,我们会骂他家人。我们会去激怒没什么反应的对手,这样我们就能过过手瘾了。

我们可真是坏蛋来的!

对别人来说,我们是兄弟,

跟人没架可打,我们就互相对打

为了试试他的深浅,我会故意挑衅他,

要么就替他安排一场跟他人的比武。

我会看小龙打架,做一个旁观者,看看他打得怎么样,他也会这么做的。

如果他赢了,我们会笑;

但如果他输了,自觉丢了脸,他会更加努力地寻找打败对手的更好方法

我们会对我们的对手开玩笑,吓他们,

有时我们不会把绝招使出来,别人用什么招打我们,我们就用这招打回去。

我们的竞争精神不仅体现在武术上,也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大家都知道小龙擅长跳恰恰。在学校的时候,我认识一些菲律宾朋友,他们也相当不错,所以我会学习一些舞步来展示给小龙看。但下一次我再见到他时,他又学了了一大堆新的舞步!

我问我的朋友是否教过他这些新的舞步,但他说没有。后来我发现,他原来是私底下去我菲律宾朋友的舞蹈教练那里学了更多!

这就是我们的性格——总是寻求新的学习途径

后来我去找了同一个舞蹈老师,还想试图说服他不要教小龙呢。

李小龙克敌绝技实战运用教学(龙史传真咏春师弟张学健)(6)

1950年代,张卓庆与李小龙

李小龙克敌绝技实战运用教学(龙史传真咏春师弟张学健)(7)

1970年代,李小龙和黄淳樑。李小龙有意聘请师兄出演《死亡的游戏》角色,图为试镜指导

张卓庆和黄淳樑是代师教过小龙咏春拳。他们是我们的师兄,

但我们不能让他们知道我们实际上到底练得怎么样,

因为我们担心他们不往下教了

当然,如果一位师兄街斗打输了,我们就可以知道他的水准了。

如果有我们想不明白的问题,我们就旁敲侧击地问叶问师父。

后来我们年长了,才开始公开自己所学的功夫。

我住在离李家几条街的地方,我们家境都不错。如果我们想出去玩,会让我们的司机接送彼此,我们有时会在对方家里度过一个周末。

期末考试时,我们一起学习。

我们仍然继续玩我们的老游戏。我们会对毫不知情者开玩笑,一个人扮演红脸,另一个扮演黑脸。

有一次,我们说服了两个年轻的来自欧洲的同学打架。 他们比我们小一年级,是好朋友。我们俩分开教他们,为了比谁教拳教的好,我们一人挑了一个,训练他们,让他们打架。

小龙在学校的绰号是"大猩猩",因为他喜欢扮电影中肌肉发达的猩猩王,走路时胳膊放在身体两侧。每个人都怕他,但我是唯一一个叫他"小鸡腿儿"的,他会非常生气,在学校操场上到处追我。打打闹闹中,我们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师兄弟情谊

我们学校的足球最出名,但是我俩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团体运动。 有一天,学校宣布举行校际拳击锦标赛,英皇乔治五世中学代表队获得了冠军。 我们学校没有拳击队,于是学校有人建议组建一个拳击队。我们在学校里是最调皮捣蛋的,所以有人建议我和他参与进来。

比赛当晚,我走进了冠军的更衣室。他是我朋友的哥哥,小龙要跟他对阵。我过去警告他,他面对的可是个大猩猩,而且还是个耍功夫耍的很好大猩猩,而不是个简单的拳击手,务必叫他小心。冠军被唬住了,因为他听说我跟小龙一起练功夫。

再说小龙,他之前确实没练过拳击。比赛开始,小龙用一个摊打从内门攻击他的对手,切向对手身体。这个冠军选手却似乎不在状态,小龙继续用摊打直拳打在卫冕冠军的脸上,把他击倒在地。小龙漂亮地赢下了比赛

(为道塾注:据其他一些相关者回忆,李小龙在校际拳击赛上遭遇的是连续三连冠的白人拳王,他在前面两局中,并不占优势,双方有来有往。当然,结果都是一样的——李小龙打败了三届卫冕冠军,成为第一个中国人全港校际拳击冠军,时年17岁

下一场比赛是我和另一个轻量级冠军的比赛。我用咏春的拍打技术,被取消了比赛资格,裁判认为这是违规动作。

1958年,我们高中毕业。李伯父要求小龙去美国, 他不是很想去,但他父非让他去,他不得不从。我决定去澳大利亚上大学。

我问小龙他想学什么, 小龙回答说他要当一名牙医。我听了笑得要死 "你,牙医?" 我说,”你的病人还能剩颗好牙嘛?"

小龙说他爸爸会支持他在美国的花费,但他却想在美国独立自主生活。他说他教咏春拳可以兼职赚钱。

我给他泼冷水,没什么可教的,我们俩都只学到咏春拳的寻桥,这只是练咏春的第二阶段,木人桩的40式我们压根没学完。

我们有一个朋友,我们叫他"绍叔"(邵汉生) ,他教北派的功夫。小龙想在他临出国前学习一些更漂亮炫酷的功夫,小龙就跟绍叔学了些北方表演型的功夫

在1950年后期,小龙真实的格斗技巧不再示于人前。

许多人只是想看表演,而不是看杀手展示杀伤的技巧。

李小龙也可以满足他们这些观众的要求。

我们每天早上七点去绍叔的武馆。我们开始学螳螂拳(一套基本的北方拳套)。 我不喜欢绍叔的狗,他的狗也喜欢吠我。最后,每天要早起学拳跟对付吠人的狗这两个理由,终于让我放弃了学拳。

小龙又坚持练了两个月,学习螳螂拳的功力拳、截拳,以上几个都是北派武术套路。

在任何香港人前往一个新的国家之前,你必须向警察局核实你有没有案底。小龙在申请这个文书时,发现我们早已上了已知少年犯的黑名单上。他打电话到我家。 "学健,我有大麻烦了,”小龙大声说。 "我们的名字上警察局黑名单了。我要去警察局跟他们说明白,我也会帮你的。" 当时我真是非常感激他。

几天后,一名警方调查员来到我家,向我询问有关帮派关系的问题。小龙去警察局为我洗脱所谓的罪名貌似越帮越忙啦。 我父亲不得不给钱贿赂这个调查员,让他把我的名字从记录上划掉,否则我就不能去澳大利亚上大学了。 这个时候我真是有很咬牙切齿!

他离开的那天,我送他去港口。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像双胞胎一样亲密无间,那时我们却要分开了。 之后过了很多年我们才重逢。

第二部分:李小龙开拓截拳道

李小龙离开香港后, 我去澳大利亚上大学。我们仍然通过给对方写信保持联系。

他告诉我, 他在西雅图的周露比的餐厅兼职工作, 教一些学生咏春,以及石叔的一些北派功夫功夫高踢。他写道, 他非常喜欢咏春, 他想回香港学习剩下的咏春系统

他叫我继续潜修咏春, 不要放弃。其实我根本没有时间放弃我的咏春训练。我是在1950年代末期到达澳大利亚悉尼。澳大利亚曾遭受过日本殖民的巨大痛苦,我发现因为当时对日本人的仇视使我牵扯进去了很多打斗。他们总是把中国人和日本人搞混。

有时, 为了自卫, 我不得不与比我身材大一倍的人格斗

许多东南亚人也在澳大利亚上了大学。有时, 种族歧视和文化差异会导致暴力发生。打斗往往会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开始。我和几个泰拳练家子就曾发生过冲突

他们称自己为 "冠军战士"——他们为奖金而战,我为自己的生存而战。泰国人很难对付, 因为他们似乎有四只手。我写信告诉李小龙这些打斗经历。

我学会了如何用我的咏春对抗多元化的武术。李小龙告诉我, 如果在澳大利亚有什么问题就来美国学习。他会照顾我的。

我在1964年回到香港(为道塾注:李小龙则是1965年2月回港,待了25天回美国,于5月再次和妻儿一起返港,待了三个月)。有一天, 当我准备把车开出在大街上的停车位时, 我看到有人朝我的左窗户走去。我看不见这个人的脸。我以为这个人在找麻烦, 我打开车门准备战斗。然而我看到是李小龙。

见到他我很高兴, 就在我正要说 "你好!" 他说: "学健, 站在这里, 我有东西要给你展示。"

李小龙退后两步, 突然很快地突进了。

我很惊讶他的动作居然如此之快

他的速度和力量的秘密,在于他结合了身体和精神的力量。他是通过心理和意识来威慑敌人的专家。 小龙可以通过每一拳一脚表现出他情感上的愤怒和胜利的渴望。

当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快,

他解释说他会用他的格斗情感或意念调控来促进和加速他的攻击行动

另一个让我惊讶的是,

李小龙的性格一点也没有改变。

他还想成为领袖式的人物。

他依旧乐于炫耀。

如果他喜欢你, 他总是会告诉你他在想什么

如果他不喜欢你, 他就很难对付了。

李小龙有那种罕见的能力,可以把你的注意力吸引到别的地方去。有时你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如果李小龙太好了,我常常会怀疑,这意味着他可能想要一些东西或者即将炫耀什么。这种性格让人们喜欢他, 同时也让我很容易欺骗他。

我问他是如何发展出这么迅速的近身能力的。他说:

"你看, 学健, 在美国, 你没有任何好的训练伙伴来练习咏春。你可以说, 我的咏春比那里所谓的咏春大师都要好。我不可能再提高了。

但我经历了很多极具挑战的打斗。

我的对手速度很快, 所以我必须更快;

他们很强壮, 所以我必须比他们更强壮。

因为在美国,没有别的办法,我是一名武者。

因为我的咏春有局限性,

我的体系不能应对比我更强壮的对手,

我必须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李小龙这么说。有句中国话叫"逼虎跳墙”, 意思是 "被逼到角落的老虎必须跳过一堵墙",这相当于用英语说 "没有出路找出路"。

我意识到李小龙对他的传统武术训练及其实效性开始有点感到沮丧

虽然李小龙有点西化, 但他仍然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在比较中国功夫和其他国家的武术时, 他从来不想显得低人一等。

李小龙继续说:

"我必须非常努力地训练才能击败对手。所以我回来了, 进一步深造我的咏春训练, 我希望从老人 (叶问) 身上学到更多的木人桩技巧。希望师傅能让我给他拍一个8米厘录像带, 这样我在美国就可以给我的学生看了。 "

李小龙说,他的演艺事业开始腾飞。"顺便说一句," 他指出, "我刚刚与2 0世纪福克斯签订了一份合同, 拍一部《陈查理》电影 (后来改成出演《青蜂侠》系列)。我在去往老人(叶问)的路上。”我知道, 当他想完成一件事情时, 我最好不要妨碍他, 所以我就离开了。

几天后, 李小龙在电视上的一个流行脱口秀节目中进行了演示。李小龙没有提到任何关于咏春的事情,而是简单地将他的武艺称为 "功夫"。我意识到李小龙和叶问之间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清楚李小龙的性格, 当他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 没有人能够阻止他。

不然,李小龙会自己去完成,然后回来给你看, 并试图让你难堪。

我知道 "老人" 可能拒绝了他想将木人桩训练录制下来的要求。我知道, "老人" 的思想非常传统, 李小龙很直接,有点西式性格。李小龙想一夜之间学到一切,但 “老人”觉得你必须训练才能得到。

后来, 我发现李小龙形成了自己的格斗方法,并称它为 "截拳道"。

李小龙克敌绝技实战运用教学(龙史传真咏春师弟张学健)(8)

1960年代,应李小龙要求,叶问师傅和李小龙拍摄的黐手训练系列照

李小龙克敌绝技实战运用教学(龙史传真咏春师弟张学健)(9)

1960年代,应李小龙要求,叶问师傅和李小龙好友陈炳炽拍摄的咏春对搏系列照

1966年期间, 我和一位朋友参与了将日本空手道引入香港的工作。我发现自己与日本空手道教练实战时不得不改变自己,他们的攻击坚定且快速,他们的攻击和躲闪也非常快速。他们的拳打脚踢速度非常快,以至于当我试图拍手的时候, 他们会收回他们的拳,使我无法和他们形成桥接。当我试图上步时, 他们会用前踢法阻击。我发现防守上,我很好,因为他们发现很难打到我。但说到进攻,我无法得分。我面对这种打斗类型时感到沮丧。它不同于真正的战斗, 因为它强调的是技巧, 而不仅仅是勇气和耐力。

(为道塾注:1966年开始,在美国洛杉矶,李小龙不仅融合咏春、拳击和击剑技理技法,对他所掌握的传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还积极倡导和推行现代化、科学化的全接触踢拳自由搏击的对抗训练以及交叉训练,参与对象就包括美国武坛世界级的柔道、空手道的冠军和黑带们,以及他的那些带艺投师的拳王、黑带弟子们。

1967年,通过《黑带》杂志专访封面文章,李小龙正式对外宣布创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代中国实战武道——截拳道

李小龙克敌绝技实战运用教学(龙史传真咏春师弟张学健)(10)

1967年10月号《黑带》专访,李小龙首次正式公开截拳道名称

我不能把我遇到的困境告诉我的咏春师兄们。他们不喜欢我练习空手道的事情。他们不明白, 当我练习空手道的时候, 我可以磨练自己的技能来合法地对抗那些强大的对手。空手道的实战让我获得了合法打斗的经验。(在过去, 中国武术家会在被称为 " gong sao "(讲手) 的非法比武中测试自己的技能)。

看到我练习的门外汉会以为我在练习空手道。教练们没有意识到我是在用咏春来对抗我的空手道对手。后来,我找到了一种方法,让我的咏春适应他们的打斗方式。

李小龙会用他的快速和精准的把握时机,打出他极具力量的一拳来拦截对手的拳脚。我想,为什么不通过我的一只手截击去前置我的咏春架构,另一只手同时进攻呢?我在空手道方面的时机训练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来开发我的新方法。每年,日本派了新的日本教练到香港任教。我一直是第一个和新的日本教练切磋的人。他们在道场里知道我是一位 "中国拳击手"。

多亏了李小龙的巧妙武学构思,我学会了如何应对对手。

我的方式并不意味着其他咏春练习者同样适用,但我发展了自己的方式来适应,保留了我热爱的咏春风格。我能够使咏春风格鲜活起来,了解咏春拳在格斗中的概念。

李小龙的拦截拳方式 (截拳道) 是咏春拳的原则之一。李小龙的标准是有限的。基于他上次来港期间告诉我的情况, 他将截击引进了他的概念。在他去世之前,他告诉我, "截拳" 指的是咏春的拍手,或者在对手的一拳打在你身上之前截击对手的来拳

我问他是不是意味着创造了另一个门派。李小龙坚定地告诉我:"不!这只是动作的表达!你可以说这是我在咏春里的拍手的表达 (注: 拍手是咏春的基本动作之一, 实质上, 它可能是攻击, 也可能是防御)。我没有背叛师傅,也没有背叛中国武术。我想向其他人展示截拳的应用方式。我想证明我能拦截他们对我的快速攻击。”

(为道塾注:在李小龙的武术体系中,早期的振藩功夫是李小龙完全建基于咏春的改良和翻版体系,但是截拳道,特别是后期截拳道其实已经完全脱离咏春,或者说传武范畴,而成为科学化、哲学化的前所未有的李小龙独创的现代化实战武道。

截拳道的截击概念,真正了解其历史来源,以及通过李小龙宗师在他武学笔记里面所强调的,或许有咏春技理的启发在,但其主要来源于西洋击剑的截击概念。)

李小龙克敌绝技实战运用教学(龙史传真咏春师弟张学健)(11)

击剑比赛中的截击

我清楚李小龙的性格。我知道他想证明他说的是对的,

他会向咏春界和全世界证明他是头号人物。

李小龙总是改变自己的打斗方式,使自己成为最好的

我从来没有读过他的书或者别人写的关于他的书,但我能看到他的运用,无论在他的真实打斗中或作为一个演员在他的电影中。

我发现他的武术有两种形式:一个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在他的电影中

在现实生活中,李小龙的爆炸性速度和力量会震慑到他的对手,并以此证明他所称的截拳道。

他的电影形式将展示他的表演技巧和花式动作,以取悦他的粉丝。

我相信那些认识李小龙的人能看出他的动作很犀利,很清晰,且直击要害不认识李小龙的人,往往会被他的动作片和哲学理念所吸引。

李小龙克敌绝技实战运用教学(龙史传真咏春师弟张学健)(12)

李小龙在西雅图教授振藩功夫(80%咏春 20%其他中国功夫)

李小龙克敌绝技实战运用教学(龙史传真咏春师弟张学健)(13)

1960年代初,李小龙在西雅图以非传统方式教授振藩功夫(振藩咏春),与学生搭桥

李小龙克敌绝技实战运用教学(龙史传真咏春师弟张学健)(14)

1967年以后,现代化的全接触自由搏击的截拳道。右为李小龙

李小龙克敌绝技实战运用教学(龙史传真咏春师弟张学健)(15)

1967年左右,李小龙在自家附近进行抗击打训练

李小龙克敌绝技实战运用教学(龙史传真咏春师弟张学健)(16)

全面功能化、专项化的格斗体能训练是构成截拳道训练体系的重要内容

李小龙克敌绝技实战运用教学(龙史传真咏春师弟张学健)(17)

1970年,李小龙宗师演示远踢近打贴身摔拿的无限制截拳道。原载《黑带》杂志。

李小龙克敌绝技实战运用教学(龙史传真咏春师弟张学健)(18)

标指,是后期截拳道体系中为数不多的来自咏春技巧,但是技理技法已有很大区别

李小龙克敌绝技实战运用教学(龙史传真咏春师弟张学健)(19)

请关注为道塾头条号,关注李小龙和截拳道更多精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