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第一大剧种(全国唯一重新恢复的地方小剧种)

来源:聊城新闻网冠县蛤蟆嗡,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地方第一大剧种?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地方第一大剧种(全国唯一重新恢复的地方小剧种)

地方第一大剧种

来源:聊城新闻网

冠县蛤蟆嗡

蛤蟆嗡是流行于冠县桑阿镇、贾镇、梁堂一带的民间小戏。它是由河北魏县、大名等地流行的落腔(落子)传入山东后,在演出过程中逐步吸收河北梆子、四根弦的特长,并和当地语言相结合而形成的剧种。它的主奏弓弦乐器“二胡头”(或称“胡子”)是用椿树根挖制而成,蒙以桐木薄板,上配30多厘米长的琴担和两根丝弦及马尾弓。椿树根木质松软,发音浑厚悦耳,加之在唱腔小过门中(so、do)两音反复出现,听起来酷似雨后蛙鸣,所以当地群众称为“蛤蟆嗡”。

蛤蟆嗡的角色行当,生、旦、净、末、丑俱全。传统剧目可连演五天不重样。主要剧目有《王定保借当》《跑沙滩》《蓝桥会》《赶三关》《鸿雁传书》《夜宿花亭》《王子龙掉印》《掉盒印》《马前泼水》《老少换》《宋江杀惜》《柜中缘》《梁祝下山》《劝嫁》《王少安赶船》《卖油郎》《李三娘打水》(《井台会》)《宇宙锋》及《刘公案》等30余个。

蛤蟆嗡的乐队由文场和武场两部分组成。文场主奏乐器“二胡头”是用椿木挖筒的一种特制板胡。此外还有二胡、笛、笙、三弦等。武场所使用的乐器有板鼓、锣、钹、手锣、堂鼓等。

文场中的伴奏曲牌多为民间乐曲及吸收其他剧种的曲牌逐步演变而成。常用的曲牌有上香牌、五字开门、打水牌、放风筝等,多在生旦戏中小姐上场,收拾桌椅或跑圆场时使用,亦可用在剧目开始时或在唱腔中作为压板音乐。

武场使用的锣鼓经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各种板式唱腔之前的“开头”,如慢板开头、二板开头、流水板开头、娃娃腔开头等;另一类是配合演员表演和身段的锣鼓经,如并三锣、紧急风、四击头、回头、垛头等。

蛤蟆嗡的唱腔音乐属板式变化体,唱词以七字句的上下对偶句为主,也有十字句的,间或有八字、九字等字数不等的长短句。此外,还经常加用衬字,如“那个”、“呀”等。所使用的语言为冠县地方方言,在四声调值方面与普通话有着明显的区别。普通话四声的“妈、麻、马、骂”,冠县方言则读为“马、妈、骂、麻”。

由于这个剧种源自民间,又经常在农村活动演出,民间语汇丰富,具有浓郁的泥土气息。

延伸

冠县蛤蟆嗡:全国唯一重新恢复的地方小剧种

全媒体记者 陈金路

这几年,冠县蛤蟆嗡作为全国唯一重新恢复的地方小剧种,不但接连出彩,而且传承得风生水起。《三起轿》《武训舍情》《琴心》《武训推磨》也经常被搬上舞台,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冠县蛤蟆嗡频频亮相

5月21日至5月24日,首届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类项目小戏展演在泰安市东平县火爆亮相,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冠县蛤蟆嗡《武训推磨》赢得了在场观众热烈掌声。这个由冠县文化馆副高级馆员徐士瑞创作,文化馆副研究馆员董凤岗和民间艺人梁云超作曲,文化馆副研究馆员韩香芝和馆员韩华锋主演的蛤蟆嗡《武训推磨》,是庆祝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及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重要活动。

2018年10月26日—12月7日,在江苏昆山市举办的“2018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上,冠县蛤蟆嗡《武训推磨》作为山东参演五个折子戏之一、聊城唯一一个地方戏的两场演出,惊艳全场。

2018年10月15日至16日连续两晚,蛤蟆嗡《武训舍情》在济南百花剧院再次唱响,在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创作优秀剧目评比展演中,吸引了众多省城市民购票欣赏,引来如潮掌声。

冠县编剧任金光创作、冠县艺超蛤蟆嗡剧团演出的蛤蟆嗡小戏《劝公公》在全国行业系统汇演中获奖。最近,蛤蟆嗡现代廉政戏《琴心》获得第十三届聊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

蛤蟆嗡剧种触底反弹

谈起冠县地方老戏蛤蟆嗡,恢复蛤蟆嗡剧种的发起人之一、原聊城市文化局艺术研究所所长、国家一级编剧郭银慧说,1958年,冠县桑阿镇文化站站长邱东山写了一个蛤蟆嗡小戏《故事出在棉鞋里》,并于1959年在全省文艺调演中荣获一等奖。当年,冠县组建有编制的“蛤蟆嗡剧团”,规范了蛤蟆嗡的音乐和唱腔。1962年,遭遇三年自然灾害,蛤蟆嗡剧团解散。2008年,蛤蟆嗡申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冠县文化馆组织任金光、徐士瑞创作蛤蟆嗡系列短剧《武训》5部,董凤岗、梁云超作曲及唱腔设计,韩香芝、韩化峰主演,邀请邱东山指导排练3部,再次把蛤蟆嗡推上舞台并在山东电视台举办的“谁不说俺家乡好”栏目大赛中获奖。不久,蛤蟆嗡再次沉寂。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3月,原市文广新局委托郭银慧创作了小戏剧本《三起轿》。冠县为拯救濒危稀有剧种,遂决定将《三起轿》用蛤蟆嗡排演,董凤岗、梁云超对唱腔进行了创作并组织乐队录音,于2015年5月20日在聊城市杂技团进行了汇报演出。“没想到这部蛤蟆嗡小戏一炮打响,被评为山东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优秀展演剧目。”郭银慧说,2016年,聊城小戏曲《三起轿》与全省其他42项艺术项目一并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立项名单,再次脱颖而出。从此,这部小戏走出聊城,冲出了山东,引起了国家的重视。

恢复蛤蟆嗡历程曲折

“尽管《三起轿》比《武训舍情》早,但它是一部小戏,不能支撑恢复一个剧种,而《武训舍情》就是蛤蟆嗡的看家大戏。”

2015年11月,郭银慧、徐士瑞、任金光创作完成了《武训舍情》剧本。2016年3月,正式确定将蛤蟆嗡《武训舍情》立到舞台上。

将《武训舍情》搬上舞台,关键的一环就是唱腔设计、音乐制作。项目刚刚启动,蛤蟆嗡音乐的资深研究者、原冠县文化馆馆长董凤岗和几十年在农村演艺舞台摸爬滚打的民间艺人梁云超翻出了几十年积存的关于蛤蟆嗡的录音录像,调动出心中所有关于蛤蟆嗡曲调的记忆和感动,加班加点地为一段段唱词酝酿最美的曲调。

2016年6月20日晚,大型无场次戏曲蛤蟆嗡《武训舍情》在聊城首次正式演出;2016年8月,《武训舍情》在省会大剧院演出,引起强烈反响。2017年1月,戏曲蛤蟆嗡《武训舍情》的三位一体成果集出来后,在济南齐鲁大厦召开新闻发布会。

与此同时,省艺术研究院通过对蛤蟆嗡剧种的挖掘整理,进行理论研究,通过制作纪录片的形式进行文化传承。“有了一部小戏《三起轿》,立了一部大戏《武训舍情》,出了一本书《寻百年之声 传文化之脉》,还拍了一个纪录片《难割舍的蛤蟆嗡》·大型蛤蟆嗡戏曲《武训舍情》,最终形成‘三位一体’的‘齐鲁文化传承传播工程’重点课题项目‘拯救濒危剧种蛤蟆嗡’理论成果集。”郭银慧说,有了这些成果,原国家文化部才认定冠县的地方戏曲蛤蟆嗡为全国唯一重新恢复的剧种。

目前,冠县蛤蟆嗡市级传承人韩华锋、韩香芝以及民间艺人梁云超等按照主演和谱曲的分工正在为进一步传承冠县蛤蟆嗡而努力着。

来源于聊城日报、聊城晚报、聊城新闻网的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原创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