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篇经典语录(品读雍也一腔清气化霓虹)
文/雍也
近日,阅读辑录刘道平先生700余首诗词的《三声集》,意外进入到一段颇为愉悦的读诗之旅。其诗见风雅见比兴,见美颂见讽喻,见风骨见性灵,见豪放见婉约。珠玑满眼,美美与共;佳篇迭现,洋洋大观。让人既有艺术的享受,又有情感的激荡,还有思想的收获。是真诗,是好诗,是妙诗。其诗恰如孔子论《诗经》:“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深合王国维先生论诗语:“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在我看来,其诗有两大非常突出的特点:忧乐天下、关心民瘼的悲天悯人情怀,笑人笑己、百事可乐的幽默讽喻精神。
忧乐天下、关心民瘼的悲天悯人情怀
既有国之大者横于眼,也有民之忧者念于心,这里重点谈谈诗中的为民情怀。
“泥径孤村冒雨行,打工人去暗心惊。几多触目几多叹,一半抛荒一半耕。孙傍柴门呼客到,翁停竹帚带愁迎。脱贫事业谈何易,不觉东山新月升。”(《访贫》)这里,访贫所至区域的荒凉让诗人触目惊心,老百姓的愁苦让诗人心动心痛,而他的优良作风也让我们印象深刻:他和他的同志们就地研究脱贫工作,不知不觉已至新月初升。
在《夜宿皇家山》中,诗人写道:“皇家山上果香浓,万壑松摇薄暮风。仰首繁星追皎月,举杯陈酒醉诗翁。才闻铰子翻山富,更悯鳏夫坐地穷。一把鹅毛扇轻舞,心情岂在运筹中!”可以说,一顿饭吃得忧喜交加,“一饭三折”。自己虽然像《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或苏东坡笔下的周公瑾)羽扇轻摇,看似从容不迫,不动声色,实际上心中对家乡人民的脱贫致富无计可施而忧心忡忡。
另一首《春节盼归》写道:“愁傍柴门望早归,逢人怯问百千回。小名只在喉中梗,立尽斜阳泪暗垂。”把一个老人在春节来临前,在太阳落山之际,孤立柴门,久盼外出打工经年未回的儿(孙)归来而不得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犹如一副动人心魄的油画,充满了深切的同情和深沉的悲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语)
这些诗歌,我们看得见他眼中的湿润甚至噙着的眼泪,听得见他的沉吟和叹息,感受得到他的忧虑关切和焦急,触摸得到他的满腹热肠和一颗赤心。其情其意非常动人,让人觉得大有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国忧民之风。
笑人笑己、百事可乐的幽默讽喻精神
其诗有三趣:情趣,意趣,理趣。三刺:刺世象之恶,刺时事之谬,刺人性之非。这里,重点谈谈其诗三趣。
情趣,多表现在叙写生活之作。
“轻揩尘面振衣衫,更刮银髯已再三。明镜无声相与笑,一身干净向人前。”(《晨洗漱》)在我辈司空见惯几至于麻木不仁的洗漱中,作者几笔勾勒了一幅严于律己、自尊自爱而又不乏风趣的自画像,还让我们看到一个老同志在镜前左顾右盼、孤芳自赏的可爱形象。
在整治漏水屋顶中,作者写道:“久安务要启重修,预花银两约十万。一听使人脑壳晕,穷且丢人又现眼。一咬牙关学建筑,打马亲征拼铁骨。自做一回包工头,管他人笑俗不俗。”这里反映出的因补漏而引发的窘境,包括自己的拮据,“老将”迫不得已亲自出马、操刀上阵的“孤勇”,让人忍俊不禁。在收拾整治老屋时,他甚至突发奇想:“再做黄粱梦,除非脑壳晕。”对自己老大回乡,青春远逝,不再适合做“荣华富贵”之梦进行了自我调侃。
“重逢已是白须生,执手惊呼用乳名。惹得儿童蒙嘴笑,狗娃叫起好难听。”(《回老家》)截取一回乡小场景,以书面语夹口语入诗,却让人感到特别亲切美好而且妙趣横生,显示了作者抓取诗意题材的敏锐和诗性。
甚至,在诗人与恼人的带状疱疹(俗称蛇缠腰)作斗争中,都不忘浮想联翩:“只生恶毒红鳞蟒,哪有温柔白素贞?幸得良医多法海,雷峰塔外又逢春。”把一个本让人愁眉苦脸、病痛难耐的疾病,瞬间生得“佛妖相争风生水起”,让人莞尔。
情趣是其天性的直接反映,反映出其对生活津津有味的咀嚼,更反映出其对生活的热爱和热情爽朗的性格。
此外,不得不提其中多处自嘲之作。如自嘲作诗不按声律:“隔句同声权作韵,单行七字号称诗。”“自知补拙无天赋,纸碎千回亦打油。”我始终认为,自嘲不仅是一个人谦虚的表现,更是其清醒的表现,也是其富有情趣的表现,还是一个人自信的表现。
意趣,多表现在借景抒情之作。
“江澄见微波,一任夕阳磨。桡动舟中晃,蝉闻水底歌。晚风催奋进,丝网恨蹉跎。情与谁人道,归程月满坡。”(《舟游通河》)景声情义均美,也暗寓对蹉跎岁月的遗憾,对老年岁月的珍惜,且并非坐等年华老去,而有“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之意,人生态度积极。
“月佩小镰钩,河星竞自由。可怜人已倦,一梦别三秋。”(《立冬将至》)诗虽短,却神思邈远,情味悠长,让人顿生生命之思岁月之叹,堪称短篇微制。
“戏指梨花雪满山,自称老叟不能前。牧童相顾一声笑,问我疯癫有几年。”以童心童眼叙事、以童言童语入诗作结,寥寥数语,顺手拈来,像速写一样勾勒出一个老顽童、两个小顽童的形象。
再如:“旷野自为家,春风送嫩芽。无人通消息,同戴小红花。”(《金桂》)春天一到,各处金桂都不约而同长出小手一样的嫩芽;时节一至,无人告知提醒指挥,大家又“预备——起”,步调一致开出小红帽一样的小花朵。小巧玲珑,意境天成,童趣盎然,非有诗性之人、赤心之人、机趣之人不能出之。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诗有诚斋体等宋诗之味,即自然清新活泼有趣的一面。如杨万里“乌桕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秋山》),如叶绍翁“应怜屐齿映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
在诗人的眼中,一山一水一花一草都自有情韵。我们可以看到,刘诗也多有这些诗的趣味。可以看出,意趣是在具体行为和客观事物中体现(发现)出来的趣味,是主观与客观交融而偏以客观的表述。
理趣,多表现在托物言志之作。
作者对苦瓜寄予深厚的关切:“身柔心细小黄花,如玉从来不掩瑕。命苦更兼名在外,任他世上笑瓜娃。”这些小诗可以说是情理兼具,充满了对品质优良、地位卑微的苦瓜(实为喻人)的赞美欣赏和鼓励。而且,妙用四川话中的“瓜娃”意,一语双关让人会心一笑。
在咏栀子花中,作者写道:“蜂蝶都夸眉样俏,梦欲流芳,知向何人道?开落原来机遇巧,不能开窍何时了?”充满对“年少”而“有为”,“小巧”而“懂事”的栀子花的怜爱关切、欣赏点赞,也借此告诫说明机缘巧合的重要,不悟此者为不开窍也。
在《咏都江堰》中,诗人尤有振聋发聩之语:“千秋郡守盛名传,浅作长堤深凿滩。鱼嘴争流何太急,向前一步自然宽。”“向前一步自然宽”,论者多以为是诗家不愿拾人牙慧故作奇语。我认为,诗人用意及其意义远不止此:它一改国人凡事退后一步思考之思维定势,一改道家之无为尚柔处下不争之认识定见,一改儒家之中庸态度,充满站高望远的理念,积极进取的意志和刚健有为的精神。以奋斗之念,以进取之姿,以求索之志求突围求发展求超越。实非语言之奇,实系思维之妙,见识之高,锐气之盛,精神之振,信非斯人无斯语也!
在《咏地球》中,作者写道:“宇宙千河汉,地球一粒尘。与生亲日月,到死共风云。异类仍相聚,同仁却易分。良知心底有,何必扯牛筋?”将地球置于星河尚嫌渺小如尘,何况个人之于浩濣宇宙。那么,斤斤计较有何益,争来争去做什么?至于意气之争、输赢之争的扯牛筋,更是不值一提。以川人俗语“扯牛筋”入诗,寓大俗于大雅,寓小理于大道,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也掩卷沉思。
此诗让我们不由自主想起孔夫子的谆谆告诫:“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理趣是其好学善悟的反映,也是其哲学素养的反映(辩证法),更是其思维活跃的反映。从思维的属性上说,这是一种可贵的创造性思维,是主观作用于客观而更具主观性。可以看出,其与宋诗之理趣一脉相承:均由具体事物或行为出发,自然而然引出具体事理,且事理仍以具体事物或行为的某种特征继言之。
如朱熹之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由自然之景得自然之理;“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水多。”(《水口行舟》)由自然之见得自然之识。
这些哲思之语,让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获得生活与生命之悟之趣之乐。如与有宋一代以理趣著称的诗比较,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往往更有“妙理”(因其理多超出常理),更有“奇趣”(因其幽默精神)。
情趣是诗人表现出来的趣味,意趣是诗人发掘出来的趣味,理趣是诗人领悟出来的趣味。
风雅比兴,美刺精神,风骨性灵,豪放婉约,“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语)……可以看出道平先生对中国文学传统的学习领悟和自觉践行。这说明道平先生的诗歌创作是有深厚的来源和依托的,并非闭门造车和推敲苦吟。同时也可看出,其自抒机杼、独出心裁。
个人认为,本诗集意义有三:一是传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美刺精神;二是深化了宋代杨万里诚斋体以来的活泼诗风,承继并发展了宋代诗歌的理趣特征;三是创造了颇具特色的刘氏诗歌幽默。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文天祥《正气歌》)。我要指出的是,其诗亦其满腹情怀一身清气所营造之朗朗乾坤也。遂亦为之诌诗一句:一腔清气化霓虹,满眼芳菲舞惠风。
作品:《三声集》
作者:刘道平
出版社:线装书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