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孩子溺亡后续(痛心菏泽3男孩溺亡)
刘玉出生于2006年8月16日,14岁;赵宇出生于2007年8月24日,13岁;王浩出生于2006年9月29日,14岁。三个男孩的生命终止在2020年8月2日,隔天,遗体在离家不过两公里的东鱼河里发现。
“妈给我15块钱吧”“妈妈挣钱太累了,你怎么还要钱”“妈,那你快回家带我出去”。2日下午4时20分,这是王桂霞与儿子刘玉最后的对话。下午6时15分,王桂霞再次给刘玉打电话,未能接通,她再也没有打通儿子的电话。
“失踪”
8月2日下午,王桂霞打不通儿子电话后,以为孩子贪玩。直到晚上11点多,接到当地派出所打来的电话,说是三个孩子找不到了。她慌了神,赶紧打了车,从单县赶回定陶,此时另外两家人已经寻找了三个小时。
刘玉住在菏泽市定陶区天宫堂村西侧,与同村的赵宇、隔壁村的王浩,三人经常结伴玩耍。当天下午5时,王浩的妈妈李薇给儿子打电话叮嘱他把在镇上上辅导班的妹妹接回家,“他答应的好好的,但是下午6点左右再打电话就打不通了。”在村子附近寻找无果后,她联系了经常跟孩子在一块的赵宇,发现这个孩子也不见了,于是她马上报警。
问过儿子相熟的同学后,发现是三个孩子在一起,当天晚上,三家人就发动亲友寻找孩子,几乎找遍了所有网吧、旅店,均没有消息。“找累了,就坐一会儿,但坐不了几分钟,又急着出门了。”
结果在东鱼河的王路口桥上,有人发现了王浩骑行的电动车,孩子是不是下河游泳了?三家人心里一凉。
在王浩家里,李薇指着门口的粉红色电动车说,“就是这辆车,孩子的短袖挂在车子上。”3日凌晨,找到电动车后,三家人一起沿着河边找了7公里,却没有结果。直到早上5点,有附近的村民报警,王路口桥向西一百米左右发现了一具尸体,此时在桥东寻找的三家人,接到信息后,赶紧赶过来。
搜寻
“当时发现就是孩子。”菏泽市定陶区游泳协会负责人宋保国说,水下情况复杂,有熟人给他打来电话求援,他是当地有名的“水性好”,去年曾将意外溺亡的父子俩遗体找到,并拉上岸。
“当天5点左右接到电话,我就赶过去了,下水后,一步一步向前,用脚感知,距离岸边四米左右发现了第一个孩子,我把孩子拉上来后,再向里两米左右发现了第二个孩子。”宋保国说,三个孩子出事的水域大约两米左右,三个孩子都在一米七左右,他推断,三个孩子根本不会游泳,“应该是一下水,就发现踩不到地,一呛水就不行了。”
李薇说,孩子上来的时候,手臂是向前伸的,她说,孩子在下水前,给两个女同学打过电话,“就是6点左右,那两个女同学说,当时我儿子用开玩笑的语气跟她俩说,刘玉和赵宇在水里扑腾着呢,我进去救他俩。”王桂霞也表示通过警方得知了这通电话内容。
“应该是我儿子进去后,发现那两个孩子真的溺水了,就去救,然后他三个都没上来。”李薇推测说,“那两个孩子都没穿衣服,只有我儿子穿着内裤。”
5日,下午三点半,记者赶到出事地点王路口桥,桥下的东鱼河水域宽三十米左右,在桥西一百米左右的现场,还留有孩子脱在岸上的鞋子,河长制展示牌下的警示碑上“禁止游泳”的字体几乎被磨平,不走近几乎看不见,在桥旁边的一根电线杆上贴着被撕了一半的“禁止游泳”的宣传语,除此之外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常年在东鱼河捕鱼的李云说,他在东鱼河救过四个孩子。就在上个月中旬,两个小男孩在桥西岸边玩闹,一个孩子滑倒,翻到了河里,李云从岸边冲进水里,把孩子救了上来,“小孩的爸妈都不知道,过了好几天,孩子的妈妈才知道。”
李云说,这个季节的东鱼河只有王路口桥向外大约三十米左右的距离,水位只到膝盖处,超过这个距离水位会断崖式下降。“每天都有好几十人在这里玩水,孩子居多,今天一个都没有了。”
家庭
刘玉的父亲8年前患癌症去世,姐姐外嫁唐山,母亲王桂霞常年在外打工,每月只有两千元左右的收入,“看着儿子,才有盼头,现在不知道怎么活了。”王桂霞的眼睛哭得红肿,女儿扶着她的膝盖,“别说了,妈,别说了。”
同村的赵宇,是家里的老二,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爷爷、奶奶自从知道孙子去世,便一直躺在床上,其父母也是两天没有吃饭,两个舅舅从杭州赶回来帮忙处理后事,“你看看吧,家里就是这个样子,本来就难,现在还出了这档子事……”
隔壁村的王浩,其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在家看着他和9岁的妹妹,“本来打算8月2日那天回家的,回来的还是晚了,怎么没早回来一会……”王浩的父亲抽着烟,空洞的眼神直望着屋顶,头发一夜就白了一半。
相关统计显示,溺水已成我国儿童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死因,全国每年约有5.7万人溺亡,其中14岁以下的占比高达56.58%。在许多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的河湖水塘等天然水域,而农村家庭对孩子的监管较松。尤其是许多孩子属于留守儿童,看管力度弱,这就导致农村成为了儿童溺水重灾区。
4日凌晨,宋保国又接到另一求救电话,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在河里游泳,没再上来。他随之赶到定陶区另一处河道,将老人的遗体捞上来。“这两天心情很沉闷,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这个周末,宋保国准备在游泳协会组织安全宣传活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为化名)
记者手记
在许多农村地区,溺亡事件几乎年年发生,但部分河湖水塘依然处于“不设防”状态,甚至连警示牌都懒得更换。这就导致了悲剧的循环往复。面对溺亡事件的高发,类似安全措施的普及和相关配套的建设,是当下公共服务亟需完善的一环。
溺亡悲剧频发背后,也暴露出农村部分家庭角色的缺位,以及泳池等公共体育文化设施在农村地区匮乏等问题。公共体育设施的完善、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但安全教育不能滞后,更不能缺失。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宗兆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