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最难月光奏鸣曲(贝多芬最具魔性的奏鸣曲)

天才总是孤独的。这句话特别适用于伟大的音乐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这位从容貌到性格都坚毅如雄狮的音乐巨人,用血汗洗礼了古典音乐桂冠上的明珠,却在数次深陷爱河之后折戟而返,最终孤独终老。

为了那些曾经绽开但又黯然消逝的爱情,贝多芬曾经创作过诸如《月光奏鸣曲》、《献给爱丽丝》等传颂于世的名曲。但其中最具魔性的一首,是鲜为人知的贝多芬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又称作《克鲁采奏鸣曲》。这首曲子所影响到的人们,包括贝多芬本人、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捷克作家雅纳切克、奥地利钢琴女王玛塔·阿格里奇、甚至卡夫卡的出版人,从音乐到文学,“两者彼此开发,又彼此互为脚注,如是循环,进而铺陈出一块繁华美景来。”(语出杨照《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

贝多芬最难月光奏鸣曲(贝多芬最具魔性的奏鸣曲)(1)

《克鲁采奏鸣曲》,本来应该叫做《布里治陶尔奏鸣曲》才对。1802年,已经在海顿的影响下来到维亚纳定居多年的贝多芬,遇到了当地的明星级小提琴家乔治·布里治陶尔,两位热情洋溢的天才音乐人很快一见如故。英国籍的布里治陶尔被贝多芬称作“一个真正的狂人”,1903年5月,两人在奥加唐剧院(Augarten Theatre)首次演奏了贝多芬创作的一首曲子,在演出前,布里治陶尔并没有看过乐谱,但他与贝多芬的即兴合作却取得了成功。因此,贝多芬打算将这首曲子命名为《布里治陶尔奏鸣曲》送给好友。

小说中,男子曾经热切地爱恋过他的新婚妻子,妻子也曾同样热烈地爱他。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当这份爱情变淡,妻子爱上了其他的男人。接下来的剧情就如当下常见婚外恋桥段:男子刻意出门旅行却提早回家,果然撞破奸情,当场杀死了他曾经深爱的妻子。

值得一提的是,托尔斯泰在文中设置的妻子的外遇对象是一位小提琴家,外遇的引爆点正是两人合奏这曲《克鲁采奏鸣曲》。因此,小说使这首曲子更加蒙上了一层浪漫与情欲的色彩。

贝多芬最难月光奏鸣曲(贝多芬最具魔性的奏鸣曲)(2)

玛塔·阿格里奇,这位自小就以演奏贝多芬和莫扎特见长的阿根廷天才女钢琴家,曾和同样赫赫有名的小提琴家帕尔曼共同演奏过《克鲁采奏鸣曲》。阿格里奇在情感上的早熟是与她的音乐天赋一起开启的。11岁时,阿格里奇便爱上了她的老师、时年22岁的钢琴家弗里德里希·古尔达,并甘愿为了爱情远赴维亚纳。为了说服自己的父母,她甚至通过自己的“崇拜者”——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市长萨贝特,去向阿根廷总统胡安·贝隆商讨此事。贝隆总统在总统府接待了小钢琴家,他为阿格里奇的家人在阿根廷驻维也纳大使馆安排了工作,并留言“往前走,玛塔!”以示鼓励。

贝多芬最难月光奏鸣曲(贝多芬最具魔性的奏鸣曲)(3)

实际上,现存的《克鲁采奏鸣曲》有两首,两首曲子之间也有着浑然天成的联系。第二首《克鲁采奏鸣曲》的创作者是捷克作家雅纳切克,创作的缘由,是69岁的雅纳切克爱上了一位30岁的有夫少妇。在托尔斯泰小说《克鲁采奏鸣曲》的刺激下,他将这一切的悸动化作毕生第一首这首弦乐四重奏,通过曲子表达了男女之间挣脱一切束缚大胆相爱的渴望。听到这首禁断之曲的捷克乐评家马克斯·布洛德评价说,“探测了感情的全幅样貌,无尽的心灵骚动逐渐膨胀为欲望的呐喊,在第四乐章终于转入悲剧性绝望中。”顺便提一下,这位布洛德先生,正是卡夫卡最好的朋友。他不仅在卡夫卡生前给予他无尽的资助,而且在其去世后,将零散的文稿整理出版,这才使得我们今天有机会认识到卡夫卡巨大的文学与思想价值。

  • 笔尖记,记录艺文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