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怎么使用不容易断(筷子咋使用也是门大学问)

筷子怎么使用不容易断(筷子咋使用也是门大学问)(1)

是中国人的,有哪个不会使用筷子?说出来不要惊讶,据考证,至少在新石器时代,古人就开始使用筷子了。几千年下来,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独有的“箸文化”,起源要比起西方文明史长得多。

筷子的渊源

《说文解字》中记载:“箸,饭攲也。”攲在古人眼里是一种奇巧之物。《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这就表明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已出现象牙筷子。也就是说,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西方的冶金术是十五世纪发明的,这之后才有了刀叉餐具。

筷子是后时代的叫法,没有“箸”的古意深奥。明代以后文献中才开始叫“快儿”、“快子”。陆容《菽园杂记》中记载,行舟之家避讳“翻”、“住”等字眼,于是称“幡布”为“抹布”,“箸”为“快儿”。

明人李豫亨在《推篷寐语》中说,船家将“箸”称为“快子”,是“箸”与“滞”谐音。“世有讳恶字而呼为美字者,如立箸讳滞,呼为快子。”船家取意行舟快如飞,久而久之便喊开了,“快子”按文字学规律,又加上基本都是竹子做的,这样渐渐变成了“筷子”。

筷子的忌讳

在古代,筷子可不是乱用的,如何用筷子都有说法。

《礼记·曲礼上》记载,“饭黍毋以箸”,意思是吃米饭时不能用筷子,而用匙羹吃。在羹里有菜的时候,才用筷子捞夹,即所谓“羹之有菜者用。其无菜者不用”。

如果两人四只筷子同时夹菜,这种动作叫“截筷”,不吉利,在古代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古人吃饭忌讳停下筷子,“停筷”是针对死人的。人死后会在棺前放最后一碗“饭”,并将一双筷子直插饭上叫“供筷”。因为这种忌讳,吃饭时是不能将筷子插在饭上的。

筷子摆放时如果横放在碗或碟子上,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食,诸位慢用”。有的地方将筷子放在碗的左边,即表示已经吃饱。这种用筷礼节,一般在熟人、平辈中间使用,不同身份、辈分之间要慎用。晚辈不能在长辈“横筷”之前放下筷子。

用餐时不要将筷子掉落在地上,这是严重失礼的一种表现。老辈认为,祖先们全部长眠在地下,不应当受到打搅。筷子落地就等于惊动了地下的祖先,这是大不孝。这是所谓“落地惊神”。一但发生筷子落地,捡起筷子时,说自己该死,意思是自己出错失手。

在不同场合用不同颜色的筷子,如喜事用红筷子,而丧事忌讳,要用白筷子,表示对死者的尊敬。一双筷子要同一色,如果用杂色筷,预示家庭不和。

汇总来说,民间的禁忌有十项:一忌“三长两短”,两只筷子要长短一样;二忌“仙人指路”,使用筷子时食指单独伸出不好,老北京称之为“骂大街”;三忌“品箸留声”,不要将筷子在嘴里来回嘬;四忌“击盏敲盅”,这是乞丐讨饭;五忌“迷箸刨坟”,用筷子在盘里翻来翻去;六忌“泪箸遗球”,夹菜时把汁滴在桌上或其他菜里;七忌“乾坤颠倒”,两只筷子大小头颠倒;八忌“定海神针”,将一只筷子插在盘里菜中间;九忌“当众上香”,把筷子插在饭里送给他人;十忌“交叉十字”,将筷子交叉放在桌上,这是对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过去吃官司画供时才打叉子,这也无疑是在否定自己。

筷子的用法

正确的使用筷子方法讲究得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在使用过程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横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

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表示人与动物有本质不同。在餐厅里呼唤服务生“拿一双筷子”,肯定是中国人;说“拿两根筷子”的,那一定是外国人。

筷子称呼是“一双”,有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一中含二,合二为一。

筷子在使用的时候,讲究配合和协调。一根动,一根不动,才能夹得稳。两根都动,或者两根都不动,就夹不住。这是中国的阴阳原理。

中国人的理想和现实、灵魂与肉体也是合二为一的,每天用的筷子里面就有信仰,举手投足都是一种通达和智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