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小故事3-5分钟(井冈山革命故事)
1.背上驳壳枪,师长见军长1928年4月底,朱毛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两天后,两军负责人在“龙江书院”举行会议,会议根据湘南特委的决定,将两支部队合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兼十师师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兼十一师师长,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红色小故事3-5分钟?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红色小故事3-5分钟
1.背上驳壳枪,师长见军长。
1928年4月底,朱毛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两天后,两军负责人在“龙江书院”举行会议,会议根据湘南特委的决定,将两支部队合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兼十师师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兼十一师师长。
5月4日上午,在井冈山砻市广场隆重召开的井冈山会师暨红四军成立庆祝大会上,毛泽东出人意料地背上了匣子枪。他挎上匣子枪,走到行伍出身,经常一身戎装的朱老总跟前诙谐地说“背上驳壳枪,师长见军长罗。”
2.“干嘛非要人家入党不可”共和国上将郭天民在延安时,毛主席听说他年龄不小还没有结婚,关切地问其中原由。当听说是因郭天民的未婚妻不是党员,上级未批准成婚,毛主席笑了,对郭天民说,你那未婚妻是个从东北来的流亡的学生,跑了几千里地来革命,干嘛非要人家入党不可,你回去跟政治部说一下,就说我同意你们结婚。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关怀下,郭天民成了家。那年他33岁,任红军第一局局长。
3.“你照样喊我老毛就是!”1950年9月25日,毛主席接见全国工农兵劳模代表,突然,一位代表紧握毛主席的手重重抖动着,大声说“老毛,你咯胖呀!”周围人大吃一惊,但毛主席很快地给对方肩膀上一拳头:“罗瞎子,是你呀!”原来,大革命时期,毛主席到苏区找一个乡长搞调查;问名字时乡长说家里穷,不字识,没有名字。毛主席说:你总得有个名字呀。
他说:从小叫习惯了,如今更不能叫官名。毛主席赞叹说:“说得好,日后革命成功我们也不能象陈胜那样”。
他哈哈地笑着问:“你管天下我怎么称呼你呢?”毛主席说:“你照样喊我老毛就是!”他说“我记着你的话了。”这下子真碰上“老毛”了,他激动得热泪盈眶,“老毛”也就脱口而出了。
4.“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1955年1月14日,毛泽东请李四光、钱三强给中央领导同志讲课,他说:"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就原子能有关问题,请你们来上一课。"1964年2月6日,毛泽东又请李四光、竺可恢、钱学森到他的住所谈科学。
几位科学家坐在他的床边,和他共谈天文、地质、尖端科学,一谈就是三四个小时,如同坐在自己的家里。5.“你是我的半字师。”
1959年,毛泽东回故乡韶山,他深有所感地写了《七律·到韶山》。完稿后,他虚心地向湖北省委秘书长梅白征求意见。
梅白看到诗的首句为"别梦依稀哭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对毛泽东说:“第一句的‘别梦依稀哭逝川’应该改半个字——将‘哭’改为‘咒’,‘别梦依稀咒逝川’。” 毛泽东连声称赞:“改得好,改得好!”毛泽东风趣地对梅白说:“你是我的半字师。”
6. “敬老尊贤,应该应该。”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故乡。
他特意邀请他读私塾时的老师毛禹珠先生一起用餐。当年师生,今非昔比。
毛禹珠自感不胜荣幸。席间,毛泽东亲自为毛禹珠敬酒,毛禹珠十分感激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笑盈盈地回道:"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7.毛主席住处有一片苇子地,夏天青蛙叫得人睡不着觉,警卫员们就商量着要把苇子地割掉,也征得了当地老乡的同意。可向毛主席汇报后,遭到了坚决反对。
毛主席说,苇子既可以编席子,又要包粽子。你们割了它,让老百姓怎么生活。
于是毛主席的休息虽然因青蛙的鸣叫受些影响,但老百姓的利益得到了保护。8. 当年西柏坡很少能看到电影,好不容易有几部苏联影片,工作人员就先放给中央首长看。
毛主席说,应该请村里的大人小孩都来看。但是警卫员怕人多不安全。
毛主席告诉高富有,今后只要放电影,中央大院看完一场,就要给村里老百姓放一场,这样大家都能看上电影。
2.井冈山地区的革命故事都有哪些简短1927年10月23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荆竹山宿营,与王佐派来的代表朱持柳会谈,为上井冈山做准备。
为了部队上山后能与王佐部搞好关系,防止违反群众纪律的事情发生,毛泽东在第二天出发前组织部队集合,登上“雷打石”,向大家训话并第一次提出工农革命军的“三大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筹款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毛泽东深知严明的群众纪律对军队建设的重要性,在领导秋收起义时,就要求部队官兵对待人民群众说话要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
因为当时部队成分复杂,从旧军队过来参加革命的官兵还存在军阀作风, 农军中相当一部分人小农意识严重,加之文盲占绝大多数,要把这样一支队伍改造成人民军队,仅凭说大道理是不行的。毛泽东实事求是,创造性地从日常行为入手,言语通俗,道理简单,易懂易行。
部队上山后严守“三大纪律”,很快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 “三大纪律”不仅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到很好地执行,也在其他红军部队得到广泛应用。
鄂豫皖苏区创建初期,党代表吴焕先带领的红军部队被敌人围困在湖北黄安县紫云山区,已经断粮3天。 最后突围时,吴焕先才准许每人从附近老乡的红薯地扒两个红薯充饥,在布上写明红军扒红薯吃的原因,包上5块银元,埋在红薯根下面。
此事传开后,共产党和红军在群众中的威信迅速得到提升。 扩展资料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建立革命政权和赤卫队。与此同时,经过团结、教育、改造工作。
至1928年2月底,包括宁冈全县,遂川西北部,永新、酃县、茶陵等县部分地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成。4月,朱德、陈毅率领工农革命军由湘南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后改称红军第4军。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5月,组成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别委员会;接着成立了袁文才任主席的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
红军在赤卫队和人民群众配合下,接连打破了江西国民党军的多次“进剿”。 至6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拥有宁冈、永新、莲花3个县,和遂川、酃县、吉安、安福等县的部分地区。
之后,又打破了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两次“会剿”。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5军主力到达井冈山,同红4军会师。
此后,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根据地不断扩大。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4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后,留下一部红军坚持井冈山的斗争。
3.井冈山的革命故事井冈山的革命故事:
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为止,共计两年零四个月,时间虽不长,但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尤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扩展资料:
在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绝对值得大书特书,其中有一个人起到了轴心的作用,如果没有他的话,可能毛主席、朱老总、彭老总都不会聚首井冈山。
这个重要的人物名为何长工。秋收起义的失利引发了毛主席新的思考,他将新的目标放在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构想上,而此时最理想的地点就是井冈山。
但当时的井冈山并非是无主之地,袁文才和王佐的两支武装力量占据着这里,他们并不了解毛主席,害怕毛主席登上井冈山之后就会吞并自己。
如果有这样的顾虑存在,毛主席登上井冈山无异于天方夜谈,于是毛主席派出何长工,让他承担了说服袁文才和王佐的艰巨任务。
这无异于虎口夺食,何长工孤身犯险却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他先是和王佐成为朋友,又合并了的王佐跟袁文才两支部队,等到毛主席抵达井冈山时,两人都心甘情愿的接受了毛主席的领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井冈山
4.井冈山地区革命故事毛委员挑粮在井冈 井冈山是个山多田少,红军来到井冈山后,人口激增,粮食不够吃,军民用粮主要靠山下宁冈供给.因此,红军战士和老百姓经常上宁冈运粮,毛委员和朱军长也常常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和战士们一道上宁冈运粮.至今,毛委员挑米的故事还在井冈山传播,毛泽东,朱德挑粮走过的小路也是井冈山的一大胜迹.其实毛主席挑粮的故事还有一个并不广为人知,这就是毛主席在高滩的挑粮故事.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暴动遭受重大挫折.在浏阳文家市召开的前委会上,毛泽东决定放弃进攻长沙,退往萍乡等地.但他们行至萍乡芦溪时,行军路线被敌人侦悉,致使第三团在白泥岭遭萍乡驻敌突袭,死伤500余人,出师未捷,损兵折将,使革命军士气低落,悲观的情绪充斥在这支工农革命军队伍中,特别中不少知识分子和旧军队出身的人,认为失败似乎已成定局,纷纷不辞而别.有些没有骨气的共产党员也在这时走上了叛变的道路.,使得芦溪白泥岭一战后的部队由1000多人一下锐减到700余人.此时,大家心情很沉重.特别是卢德铭的阵亡,官兵们都十分悲恸,毛泽东更是心痛不已.因为卢德铭生前在秋收起义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上,曾给予他很大的支持.毛泽东所率领的工农革命军陷入了空前的困境.9月25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翻过高步岭进入莲萍交界之高洲乡.途中遇到青年农民王万荣,王珠几,通过他俩介绍部队找到村里党组织负责人王佐和王任,王佐将工农革命军从杂溪接到了莲花的高洲乡高滩村. 到达高滩村后,毛委员要求部队全部停留在村口不得进村,让王佐和王任先进村向村民们宣传工农革命军不拉夫不扰民,大家不要惊慌,然后才引部队进驻高滩.时届中午,毛委员等部队领导人急着向王佐他们了解了当地党组织和革命斗争的情况都赶不上吃饭,谁知王佐才刚开始汇报,就听见外面士兵大声的喧哗.原来部队经过休整后在村里里长房祠前休息吃中饭.可开饭时炊事员抬出的竟是一甑黑糊糊的薯丝.虽然连日的急行军让战士们都已是饥肠辘辘了,可士兵们都吃惯了白米饭,揭开甑盖见里面尽是黑糊糊的,一粒米饭也没有,都不敢盛.毛委员见状,随手拿了个粗瓷饭碗,满满地盛了一碗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吃了一碗又添一碗,大家见毛委员带了头,也就纷纷拿起碗来盛薯丝吃.战士小王忍不住地问:“毛委员,这黑糊糊的薯丝我吞都吞不下,你怎么吃得这样甜?”毛委员一边用筷子扒了扒碗里的薯丝,一边用低沉的语调,一板一眼地说:“小兄弟,在山里吃碗薯丝好不容易啊!要挖土、做畦、打秧、栽薯、锄草、施肥,还要牵几次藤;薯大了挖回家趁晴天刨丝、洗粉、晒丝.薯丝干了还要交租纳捐,留下的就不多了.有一年这里遭旱,薯干死了,老百姓没有吃,只得摘树叶、野藤充饥.前边那家房东的妻子,就是为了一勺薯丝被劣绅一脚踢死了.我们红军是为穷苦老百姓打天下的,想到这些苦事,我觉得有薯丝吃就是蛮不错了,所以我吃起来就象掺了糖一样甜.”听到毛委员这样一讲,大家吃起来也特别香. 当天下午,略作修整的红军战士们又投入了一场热火朝天的战斗中,为村民们收割水稻.碰到了惊慌失措的村民们,战士们都笑容可掬的说出这样一句话:“好甜的薯丝.”而在这热火朝天的战争中还有一个更加高兴的人,那就是毛委员,他亲自出马将第一担粮食挑了出来给了村长.本来够全村老幼忙碌半个月的的工作在一天下午的工夫就完成了,毛委员也整整挑了一下午的粮食,可是他兴致不减的站在祠前台阶上给村民们发表了演说. 听说是毛委员要讲话,人们都使劲鼓掌,巴掌都拍红了还是不停.“各位父老乡亲、各位大婶大嫂、各位兄弟姐妹:我们工农红军是共产党领导下为工农打天下的军队.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打倒土豪劣绅,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让人们真正当家作主. 大家看看今天我们的生活吧,青壮年都让反动派拉了壮丁,还有反动派无数的苛捐杂税乡丁谷、灶头谷、学谷、猪头谷、公耕超产谷、壮丁谷、屠宰税、使用营业牌照税、契税、土地税、、、、、我们还不进来反抗我们吗? 让人们真正当家作主靠几个人,几百人都是不得的,要靠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一盏灯笼照不亮,千盏灯笼合在一起才亮堂堂.乡亲们,你们都来支持红军,父老乡亲,只要有你们的支持,我们的革命是一定会成功的!” 这正是,毛委员挑粮在高滩,红军传统不能忘. (王重锴整理)。
5.井冈山的革命故事龙源口大捷 1928年6月中旬,蒋介石调动湘赣两省10余万兵力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会剿”.为了打破两省敌人的“联合会剿”,毛泽东、朱德命令红军主力退出永新,集结到宁冈,同时命令红军三十一团佯攻湖南酃县,既迷惑江西之敌,又牵制湖南之敌.赣敌杨池生第九师和湘敌杨如轩第二十七师共5个团占领永新后,听闻红军占领酃县,以为红军已出湖南,根据地必然空虚,即全面部署进攻计划.与此同时,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在宁冈新城主持召开连以上干部和永新、宁冈地方党、武装负责人会议.毛泽东分析了敌我双方情况,提出了歼灭敌人的主张.他说:敌军兵力虽多,但多屡遭我军打击,士气低落,加之在炎热酷暑中长途行军,已疲惫不堪;我军以逸待劳,再则我方地形熟,又有当地武装和人民的支持,我们一定能克敌制胜.毛泽东的意见得到了与会同志的赞同.最后根据敌情部署了歼敌计划,确定由朱德、陈毅为前线总指挥.新、老七溪岭相距十余华里,紧靠龙源口村,横亘在永新、宁冈两县之间.山上树高林密,溪水湍急,山谷幽深,地势十分险要.新、老七溪岭各有一条小路蜿蜒而上,两条小路上七里路下八里路,是永新通往宁冈的交通要道.6月23日战斗打响,进攻新七溪岭的是杨池生的第九师二十六团.敌人凭借优良的装备,由龙源口村疯狂地向望月亭扑来.红军顽强地抗击敌军,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激战持续到中午.这时敌人组织机枪火力网,不惜以巨大的伤亡抢占了望月亭红军阵地前沿有利地形,并在这险要地势上架起了机枪掩护大队敌军向前冲锋.红军战士一时被敌人密集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在这万分危急之时,朱德手提花机关枪赶来,立即组织密集火力向敌扫射,同时组织红军战士猛冲,终于夺回了有利地形.老七溪岭方向,敌师杨如轩驱赶着他的1个团预先抢占了制高点百步墩.红二十八团因路途较远,只得占领与百步墩一涧之隔的茅管坳.敌俯我仰,地形对红军极为不利,在王尔琢团长和党代表何长工的指挥下,红军战士利用地形物向百步墩敌人发起强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夺取了百步墩,营长萧劲在战斗中不幸牺牲.这时埋伏在白口武功潭山上的红三十二团及永新赤卫大队在袁文才、刘作述等率领下,正以密集的火力攻打驻白口的敌前线指挥部.受到突然袭击后杨如轩见势不妙,匆忙爬上马背,在警卫人员的护拥下往永新城方向逃跑.由于失去指挥,老七溪岭的两个团的敌军立即全线崩溃.红二十八团迅速从山头冲下,直抄龙潭口.坚守在新七溪岭的红三十一团一营和二十九团在朱德和陈毅的指挥下,得知二十八团已得胜,随即全部向龙源口冲去.这时预先埋伏在龙源口一带的永新千名赤卫队员和暴动队员也一齐参战.敌人腹背受击,全线崩溃,军心完全瓦解,大部分投降或被俘,残敌向县城逃窜.当溃敌逃到泮中四教村时,许多群众手执各种武器冲了出来,堵住了敌人的去路.不少群众拿着钉耙见敌人就打,吓得敌人胆战心惊,束手被擒者很多.主力红军在群众的配合下,一鼓作气,直逼永新城下,守城之敌见势不妙,匆忙弃城而逃.红军又一次攻克了永新县城.这次战役,击溃敌人3个团,缴获枪支800余支,杨如轩负伤逃跑,敌人死伤数百.红军在地方武装及永新广大群众的有力配合下,胜利地粉碎了湘赣两省敌军的联合“会剿”,取得了根据地创立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从而使井冈山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在永新至今还流传着赞颂“龙源口大捷”的民谣:五月里来是端阳,七溪岭下摆战场,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杨).。
6.井冈山上的革命故事有哪些很多,很有教育意义 九江海外旅行社简单介绍: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80年前,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 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此,井冈山便以其彪炳千秋的丰功伟绩而浓墨重彩地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
井冈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是中国革命的皇皇 巨著。在井冈山血与火的斗争中培育出来的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
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岁月里,红军官兵与当地群众一道,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勇于奉献,战胜了无数难以 想象的艰难困苦,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辉煌事迹。这些感人事迹震撼了井冈山儿女的心灵,并深深铭刻于他们的心底深处。
一代又一代的井冈山儿女,用朴 实无华的语言,在村落、在田头、在山野、在庭院传颂着这段感人的历史,传颂着这些感人的故事。 井冈山人民在传颂这些故事的过程中,融汇了他们对革命英烈的 厚爱和敬仰,同时也发挥了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凝聚了他们的憧憬和愿望。
经过一代又一代井冈儿女的传承,经过传承中的提炼和加工,当年的事迹便演变成了根植 于井冈山的红色故事和传说,形成了井冈山的独特红色文化现象。这些广泛流传于井冈山区域的红色故事和传说,寄托了井冈山人民对党和红军的深情厚意,是井冈 山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