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菜篮子的做法(广安看菜园子)
转运蔬菜。
小蔬菜如何发展成为一个富民的大产业?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一些采用稻菜轮作、果蔬套种以及“猪—沼—菜”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的特色“菜园子”,探访其如何发力做强“菜篮子”。
稻菜轮作: 一块土地多重收益
水稻、蔬菜,轮换耕种,一块土地,多重收益。近年来,岳池县因地制宜推广“稻菜轮作”模式,获得众多业主青睐。目前,该县已发展“稻—菜(油菜)”“稻—芋—菜”“稻—菇”等粮经复合型产业基地2.5万亩。
10月18日下午,该县九龙镇勤耕家庭农场主龙宪财正在田间指导村民给秋菜追肥。“我们农场已有100多亩秋菜陆续上市了。”龙宪财告诉记者,今年8月底水稻收割完后,他们便组织大型农机开沟犁地,9月下旬第一批秋菜就下地了。
龙宪财,土生土长的九龙镇人,早年在外务工,4年前返乡创业。“以前,我们的农田一年只种一季水稻,大多数时候都空着,种地赚头不大。”正因如此,龙宪财才选择外出务工,但4年前家乡田间地头发生的巨大变化又吸引他重新回到这片土地。
“田成方、渠相通,大型农机能够开进田间地头,蔬菜、水稻轮作,不但可以让稻田在水旱轮作中得到养息,保持土壤肥力,也让一份土地有了双重产出。”2013年,龙宪财毅然回乡承包了670亩土地,建成“稻—菜”粮经复合型产业基地。“今年,基地已产出100万余斤水稻,还将收获上百吨蔬菜。”龙宪财乐呵呵地细数着今年地里的收成。
经过几年摸爬滚打,龙宪财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销售网络。“现在,水稻、秋菜都有收货商上门收购,不用愁销路。”去年,龙宪财在该县石垭镇流转1000多亩土地,推广“稻—菜”种植模式,他还想把这一模式推广到更多地方,“‘稻—菜’种植模式确实让土地大有可为!”龙宪财说。
果蔬套种: 以短养长见效快
10月19日,武胜县飞龙镇大寨门村6组的万亩果蔬套种基地里,数10名村民正在一株株柠檬树旁的空地里栽种蔬菜。
“种植蔬菜周期短、见效快,是以短养长的好路子。”该基地负责人罗延树说,2014年,他们在此承包了5000亩土地种植有机柠檬、甜橙等,但这些果树要3年左右才能挂果,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他们选择在林下套种蔬菜。
“去年,通过在林下套种冬瓜、儿菜、甘蓝等蔬菜,我们基地增收了100多万元。”罗延树说,如今,该基地已成为重庆、昆明、温州等大城市的“菜园子”。
站在武胜县三溪镇桐子岩村观景平台放眼望去,成片的果蔬套种基地尽收眼底。据昊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杨洪友介绍,该公司于2013年在三溪镇桐子岩村、观音桥村等地承包了4000余亩地,发展柠檬产业,今年已有400多亩柠檬初挂果。“虽然在果树下套种蔬菜见效快,但是随着柠檬树逐渐成林,遮挡了阳光就不利于蔬菜生长,林下也不再适宜套种蔬菜。”
“种植蔬菜受气候影响也大。”说起去年4月的那场雹灾,杨洪友仍记忆犹新,“就十几分钟时间,800多亩地的西兰花被砸得面目全非,损失了30多万元。”
“所以,在不适宜套种蔬菜的时候,就要探索其他模式了。”杨洪友说,今后他们将逐步发展林下养殖,同时采用订单农业的模式,将基地返包给合作社社员,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生态循环: 种养结合得“双赢”
岳池县乔家镇秀才村的熊勇养殖场外,几位村民正在藕地里收获莲藕。“这些莲藕不光个头大,口感还十分脆嫩,在市场上能卖上好价钱。”业主熊勇颇为自豪地对记者说道。
这些莲藕如此出众的秘诀就在于采用了“猪—沼—菜”生态种养模式。“以前污水就排到养殖场外的蓄粪池里,臭气熏天,乡亲们意见很大。”熊勇从事生猪养殖已有10余年时间,2012年,他积极争取到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在对养殖场的圈舍进行改造,新建圈舍和沼气池的同时,还租下了养殖场周围的40多亩地,发展“猪—沼—菜”生态循环农业。“现在,养殖场的污染物经固液分离处理后,沼渣加工成有机肥,沼液通过地下管网输送到藕地,不仅给莲藕提供了肥料,环境也变好了,收入也增加了。”
“猪—沼—菜”生态种养模式既解决了头痛的环保问题,又“变废为宝”为菜地提供了有机肥,实现了农业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今年,熊勇又投入50多万元在该县朝阳乡改建了一个生猪养殖场,并承包了200亩地,发展“猪—沼—菜”生态循环农业。“下一步,我们将在全县大力推广‘猪—沼—菜’生态种养模式,同时通过项目资金,加大配套管网建设,让沼液能够直接输送到田间地头。”岳池县蔬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