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不是学习(最重要的不是学习)

最重要的不是学习(最重要的不是学习)(1)

为什么一年级的孩子会状况百出?

半年前,有个妈妈焦急地向我求助:

我女儿读一年级了,上个学期她总是丢三落四,不是丢了水杯就是不见饭盒,围巾等。这个学期开学第一天又把语文课本落在班上的课桌里……我快崩溃了!如何帮助她改掉这个坏习惯!

看得出妈妈满心的焦虑。

可以说,这种现象在小学新生中并不少见。

  • 许多孩子刚上小学时,总是会状况百出:
  • 有的孩子丢三落四,忘记带课本、水杯、文具等;
  • 有的孩子没有学习的概念,或无法专注学习,回家也不写作业;
  • 有的孩子不懂遵守课堂纪律,随意讲话甚至离开座位随意走动;
  • 还有的孩子整天感觉精神状态不佳,很容易疲惫……

最重要的不是学习(最重要的不是学习)(2)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初上小学的孩子正经历着特殊的人生转折期。而一些家长并没有意识到,或不够重视,没有为孩子做好上学前的准备,造成了孩子的适应不良。

这些准备包括:心理上的过渡与适应,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培养,以及主动学习意识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

这三个方面都非常重要。无论疏忽了哪一方面,都可能造成孩子在新的学习环境中适应不良。

关于如何为小学新生做好开学准备的问题,我在上次的文章孩子要上小学了,这里送给父母几个新生入学的锦囊中有详细的介绍,大家可以阅读了解。

最重要的不是学习(最重要的不是学习)(3)

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孩子来说,是一次重大的人生突变。

这些突变,具体反应在:

  • 孩子面对的环境条件与作息时间上的突变;
  • 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明显提高;
  • 突然剧增的学习任务;
  • 各种纪律规则的约束等等。

这些都是孩子从未遇到过的,面对前所未有的各种挑战,如果没有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一定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无从适应,于是各种症状都出来了。

比如,孩子之所以丢三落四,是因为家长没有在入学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上学前没有让孩子自己学会在平时收拾和整理自己的东西,才造成孩子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和经验,处于过去那种依赖他人提醒和代劳的无意识惯性状态中。

最重要的不是学习(最重要的不是学习)(4)

那如果家长没有事先为孩子做好准备,是不是就来不及了呢?有没有补救的办法呢?

办法是一定会有的,只是比原先会比较艰难一些。

成长路上,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错过关键期,其次,是意识到错过了后,要积极寻找机会来弥补,而这个弥补的时机,是越早越好,越晚后越困难。

所以,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如果家长没有事先为孩子做好幼小衔接,要如何及时补救的问题。

最重要的不是学习(最重要的不是学习)(5)

首先,在开学前与孩子进行一次比较正式的沟通。

这是一种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进入一个新的人生阶段的仪式感。通过这样的仪式感,让孩子“看见”自己的成长,从而在内心自然生发出一种成长的力量。

告诉孩子:你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这说明你已经长大了。所以,从现在开始,你能够做到并做好更多的事情,而且,大人们对你的要求也会更高了。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我们也会为你的长大而感到骄傲!

然后,详细告诉他,一个小学生在学校和在家里,能做的和要做到的事情有哪些。比如:从今天起,你就要开始自己吃,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自己的东西了,今后你的桌子、书包和玩具,都交给你自己整理了,我相信你一定会做得很好的!

最重要的不是学习(最重要的不是学习)(6)

孩子也会因此对接下来的学校生涯充满期待和信心,在渴求独立的念头中,对自己将要做的充满兴趣,内心跃跃欲试。

此时,家长就可以趁热打铁,告诉孩子新阶段的要求有哪些,教会孩子当前必备的独立生活技能。

如果孩子还没有学会如何自理和整理用品,家长可以亲自示范给孩子看,并让孩子学着自己动手操作,直到他学会为止。

如果孩子能够独立完成这些,家长可以给予鼓励,肯定他的能力,并让他从此养成这种习惯。其他的习惯养成也一样。总之,让孩子尽快独立起来,这样,上小学后他就能很快地适应。

最重要的不是学习(最重要的不是学习)(7)

我们要事先告诉孩子的内容还有哪些?

告诉孩子,除了上面所说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以外,小学生们需要做到的还有:

一、学习各门功课知识

告诉孩子,学习可以让你将来变得更有能力,获得更多选择的权利,帮助自己实现梦想,并得到别人的尊重,做自己想要做的事,过上自己想要过的生活。

所以,上课你要专心听讲,回家认真复习功课,及时完成作业,把不懂的地方及时弄懂,这样你就能很好地掌握知识,不断地为自己的增长本领。

二、遵守规则和学校纪律

告诉孩子,学校是一个大集体,是大家一起学习的地方,所以,每个学生都需要遵守纪律,比如课堂上不能随便讲话,发言要举手,等等。

最重要的不是学习(最重要的不是学习)(8)

如果有的孩子还没有这些概念的意识,可以告诉他,要听老师的话,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孩子入学后可以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不至于让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三、和同学友好相处

告诉孩子,要和老师、同学好好相处,对老师尊敬,有礼貌;对同学友好,互相帮助。不要乱拿老师和同学的东西,如果想要用别人的东西,需要征得他们的同意。不要欺负同学,如果被同学欺负,可以想办法自己解决或找老师帮助,如果还是解决不了,还可以告诉爸爸妈妈,一起来想办法。

这样,有利于孩子学会通过各种渠道处理和解决矛盾冲突,积累社交经验和技巧,更好地融入集体,适应学校生活。

其实,一年级的新生,最重要的不是学习,而是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养成。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习惯培养的问题。

最重要的不是学习(最重要的不是学习)(9)

孩子入学后,重点要注意哪些习惯的培养?

一、行为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孩子主动自觉和独立做事的习惯

这种习惯的培养,可以为孩子接下来形成主动学习和为自己行为结果负责的意识,同时,家长还需要让孩子养成当天事当天清的意识和习惯。

2、培养孩子守时的行为习惯

根据学校作息时间,培养孩子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并养成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睡觉等习惯,这些守时的行为习惯养成,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时间概念,同时初步学会约束自己,让今后的学习和做事更有效率。

3、培养孩子规则意识,遵守公共规则和课堂纪律

这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的要求,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走得更顺。

这样,孩子进入小学后,基本上就不用大人盯着和催着,为接下来的学习体验和学习生涯打下良好的底色和基础。

最重要的不是学习(最重要的不是学习)(10)

二、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1、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的培养,重点在于给孩子好的学习体验。其实孩子天生是对学习充满兴趣的,只是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大人错误的对待而有了不好的体验,才开始变得抵触和逃避学习的。

良好的学习体验之一,是趣味性。

一年级的孩子喜欢在玩中学习,不喜欢枯燥单一的学习形式。所以,我们可以用游戏等方式让孩子爱上学习。

另外,家长对学习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对学习的态度

所以,家长千万不要一开始就以逼迫的方式让孩子学习,并一直盯着孩子,纠正孩子,挑孩子的错。这样会让孩子的学习体验会变得很糟糕,从而把主动学习变成了被动学习,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孩子刚开学的第一个月内,最重要的不是学习,而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是打好孩子学习底色的关键时期。只有从入学起培养学习习惯,孩子今后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否则,一旦孩子形成不良的学习模式,今后要进行调整,需要付出多倍的努力。

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有:

a.专注;b.认真书写;c.及时复习;d.用心观察;e.独立思考;f .细心检查。

如果一开始孩子还不能很好地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

[首先]: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很好地为孩子养成学习习惯助力,因此不要忽视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

[其次]:为孩子提供安静良好的学习环境,不要随意干扰和打断孩子。即便发现孩子做错了,也要等孩子完成学习后,再用启发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错误。这样,才能养成孩子专注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而后]:家长要带头为孩子做出榜样,陪着孩子一同努力坚持,直到孩子形成好的学习惯性和模式。

最后强调一点,家长要相信孩子,鼓励孩子,而不是时时打击和否定孩子,只有受到充分信任和肯定的孩子,内心才有力量去主动学习,并收获自己的自信和成就感。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重要的不是学习(最重要的不是学习)(11)


[素质教育观察]致力于教育领域优质图文创作,与大家一起成长,让孩子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今日推荐文章:

决定孩子学习的不是智力,而是心理因素

管不住自己的家长,也调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孩子要上小学了,这里送给父母几个新生入学的锦囊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精选好文:

感谢素粉的喜爱,素质教育观察也为你贴心准备了这份阅读清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