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端上葱油饼的做法(厨师端上葱油饼)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
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普通百姓一样,在除夕的时候要吃年夜饭。
不过有时因为公务繁忙,到点了还迟迟无法坐到餐桌上。
1960年除夕夜,毛主席像往常一样,在忙碌过后来到餐桌旁,开始吃年夜饭。
今年的年夜饭颇合他的心意,一盘是他最爱的炒辣椒,一盘是中午剩下的炒苦瓜,在旁人看来只有两盘素菜作为年夜饭实在是简陋,但毛主席却觉得非常好。
就在他要开吃的时候,警卫员又端上一盘冒着热气的葱油饼,让人食欲大动。
毛主席夹起一块饼咬下去,刚入嘴时还连连点头,可是嚼了几下后,主席的脸立即冷了下来。
他将筷子重重地放在桌上,严肃地说“这饼有问题,去把程师傅喊来!”。
警卫员不敢耽误,赶紧去厨房传话。
不一会,一位厨师打扮的男人走了进来,他在餐桌旁站定,眼神中带着几分忐忑,轻声地喊了句“主席”。
当他看见毛主席对着葱油饼示意的眼神时,迅速低下头,露出了几分心虚的模样。
这饼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厨师为何心虚?
从厨师眼中看主席进来的厨师叫程汝明,原是山东人,他从小因家境贫寒,跑到天津各大饭店做零工,给大厨当学徒。
凭着他对烹饪行业的热爱,西餐、中餐以及中餐里的各种菜式,他都学了个遍。
恰逢1952年,我国要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这个会议对我国来说,意义重大,37个国家,数百位代表将来到我国参会,所以组织上想物色一名擅长西餐的主厨。
此时,已经名声在外的程汝明引起组织上的注意,经过对其身份仔细调查后,程汝明被调入北京,分配在铁路专务运输处工作。
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这次亚太区域会议期间,在外国专家专列上做出适合他们的美食。
这项工作对一个厨师来说看似容易,实则压力巨大。“民以食为天”,人们最容易从饮食上感受一个地区的文化。
美食不仅可以果腹,也可以是外国友人了解我国的一个渠道。
程汝明第一手露得非常成功,品尝过他手艺的外国友人,都对他赞不绝口。
“亚太区域和平会议”结束之后,程汝明在厨师界名声大噪,就连外交部也对他提出表扬。
两年后,组织安排程汝明到毛主席专列上做厨师。能为毛主席服务,程汝明感到激动,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信任。
很快,程汝明就在专列上见到了主席。
主席态度亲切,说话风趣又没有架子。
从第一次见到主席,程汝明就被主席的人格魅力所征服,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为主席服务好。
在这段时期里,主席经常要全国各地巡视,他不在北京的时候,基本吃住都要在专列上。
有时还会找地方首长到专列上谈工作,到用餐时间,主席就和地区领导一起在列车上用餐。
这个时候,后厨常常会忙不过来,程汝明就需要协助专列上的原厨师李锡吾一起做菜。
程汝明最初调过来时,是要做西餐的,不过主席并不常吃西餐,程汝明就把一些西餐糕点的作法转成中餐的面食。
他凭借对厨艺的热爱和研究,经常搞一些中西结合的独特做法。
他的手艺很对主席的胃口,渐渐地,程汝明从最开始的协助主厨,变成了专列上的固有厨师。
1956年6月,主席到南方视察,在路过武汉时,主席到长江畅游。
短暂的放松,让主席心情极度舒适,他一时心血来潮,提笔写下《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这首词在主席的诗文作品里也比较有名,还曾在诗刊上发表过。读过它的人都会感叹主席对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雄心和气魄。
而这词中的武昌鱼是由于程汝明在烧制时加入了紫苏叶,使其入口时带一种淡淡的清香,主席吃过之后觉得非常美味,填词时还觉得口中余香,于是他顺手将武昌鱼写入其中。
每当程汝明看到这首词时,都会不自觉地回想起毛主席那指点江山的豪迈气势。
由于程汝民手艺精湛,又对工作尽心尽力,三年后,他被调入中南海担任主席的私人厨师。
私人厨师不仅要考虑饭菜的口味问题,还要注意到主席的身体健康问题。
程汝明来到中南海,最先做的就是了解主席的饮食习惯。
他多方打听,得到的信息都是主席不喜欢山珍海味,喜欢家常菜,偏爱红烧肉,对辣椒情有独钟,甚至主席还有一套“不吃辣椒不革命”的说法。
程汝明打听清楚后,先牛刀小试,做了一盘红烧肉。这盘红烧肉做得晶莹剔透,酱汁浓郁,可没想到端上餐桌后,主席却一口未动。
这让刚来的程汝明心生惶恐,他百思不得其解,对一个厨师来说,没吃他做的菜就是没有得到认可。
就在他犯难之际,主席却主动跟他讲了原因。
原来主席家中曾经酿过酱油,那时他还小,对家里的酱缸有些好奇,有天便偷偷去查看。
那时的酱油都是自然发酵而成,主席看到酱缸上面浮着一层白色的物体。他仔细一看,才发现这层白色物体竟然是密密麻麻的蛆虫,这给主席的心里留下阴影,从此他再也不吃酱油了。
程汝明这才知道不是红烧肉的问题,可是难道就因为这个,就要放弃红烧肉这道菜了吗?一个好的厨师,不止要会做菜,还要会研究菜。
程汝明开始琢磨起酱油的替代品,最终他想到用盐和糖,盐可以提鲜,糖可以上色,酱油的两大功能就一样不少了。
程汝明按照新做法,给毛主席又重新端上一盘红烧肉,这次盘子里的肉是一块也没有剩下,他的心终于踏实了。
为了能更好地研究菜式,程汝明想把菜谱记下来。
有一次他刚把记好的菜谱放进兜里,就被来取菜的警务员看到,警卫命令他立即把菜谱扔入灶火中销毁。
程汝明被这严肃的命令吓了一跳,后来警务员告诉他,国家领导人的菜谱是要保密的,因为这些一旦被“有心人”盯上,会揣测出领导人的身体状况,严重的话还会威胁到领导人的安全。
程汝民吓出一身冷汗,从此他始终将主席的菜谱用完即刻销毁,主席的口味喜好他都默默地记在心里,从来不对外人透露。
不仅如此,程汝明把保密原则贯彻到底,他给毛主席做私人厨师这件事,就连他的家人也不知道。
这些要求对程汝明来说都不算什么,可有段时间,他却被难住了。
简单的年夜饭1959年开始,全国大部分地区都遭遇到严重旱灾,粮食产量大幅减少,甚至很多地方都颗粒无收,水果蔬菜更是极度短缺。
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全国多处地区陷入饥荒状态。
据党史记载,1960年一年,我国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万,当然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因干旱缺少粮食是最主要的。
毛主席为这件事愁得吃不下,睡不好。
他除了领导全党、全军积极救灾之外,又提出以身作则,把自己的用粮标准降到最低,而且在受灾期间他坚持不吃肉、不吃蛋,他要与全国人民一起同甘共苦。
毛主席的这项规定,可愁坏了他身边的工作人员。
主席作为国家领导人,平时的工作量非常大,在国家困难时期,他的事务就更加繁忙。
饮食里如果没有肉和蛋补充营养,再加上饭吃得少,还要经常熬夜,这样下去,就是铁打的身体也撑不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里最犯愁的就是主席的私人厨师程汝明。
主席给自己定的口粮非常少,那要怎样保证主席的身体营养呢?
听主席的吩咐,对他的身体不利;不听主席的话,又会惹他生气。
程汝明每天都在主席的饮食和身体之间艰难抉择。
1960年除夕,程汝明突然灵光一闪,主席不吃肉,只吃点简单的饭菜,把肉直接放菜里指定不行,那如果把肉以另一种形式渗透到饭菜当中呢?
于是他买来一块肥猪肉,然后把肥肉加热,耗成猪油。
程汝明想,如果把这块猪油融入饭菜里,主席不就可以吃到些“液体肉”了吗?可普通的饭菜,这猪油还不好加,饭菜过油很容易就会被主席发现。
程汝明想到了葱油饼,说起这葱油饼,在主席的菜谱中还有几分来历。
程汝明是山东人,很爱吃煎饼卷大葱,刚进中南海的时候,他特别希望能与主席“美味共享”,可主席偏偏不爱吃葱。
为了让大葱也得到主席的认可,程汝明便做了简单的葱油饼,里面的调料无非就是葱花、盐和五香粉。
没想到主席竟吃出了滋味,吃过一张后又要了一张,从此这葱油饼时不时就被端上主席的餐桌。
这次主席长时间未吃肉,程汝明就想到将“液体肉”加到饼里,给主席补补身体。哪知道主席刚吃饼时还连连点头,觉得程汝明的手艺又精进了,几口之后,他就尝出了不对劲。
程汝明没听主席的嘱咐,偷偷在饼里放了猪油,葱油饼被警卫员端走后,他在厨房里就开始惴惴不安。
果不其然,没一会儿他就被主席叫进屋里,程汝明一看主席的表情就知道,私自掺猪油的事还是露馅了。
不等主席说什么,程汝明就主动坦白了,看着主席日渐消瘦的脸庞,程汝明说着说着,就红了眼圈。
主席也知道,这是程汝明的一番好意,也就不再忍心责怪他,只是说了句“下次不要再做这样的饼了。”
“可是......”程汝明欲言又止,主席抬头看看他,接着又摆摆手。
程汝明知道,主席是铁了心要和全国人民共进退的。
1960年中期,主席连续7个月没有吃过一点肉。
在粮食最紧缺的时候,主席曾经20多天没有吃过一粒米,常常是炒一盘野菜就吃一整天。
由于身体严重缺乏营养,主席一度全身浮肿。
周总理也常常来劝主席吃口肉,养养身体,就算为了全国人民也得保重好身体。可主席仅一句话就让总理哑口无言,他说“你吃肉了吗?”
旁边的警卫员听了两位最高领导人的对话,鼻子发酸强忍着不落下泪来。
勤俭的生活作风
就这样,在主席的带领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坚持下,1962年,我国大旱的局面终于得到了缓解,经济也逐步恢复。
毛主席的伙食标准也重回旱灾之前,可即便如此,也不过是稍作改善,如果哪顿肉蛋稍微多些,还是会引来主席的不满。
有时警卫员会打两只小麻雀,或者抓些鱼虾,让程汝明做顿饭就算是给主席改善伙食了。
不过也不能太多,否则主席还是会拒绝的。
这其中主席最喜欢的就是程汝明做的一道鲜美的鱼头炖豆腐,主席称赞这道菜实惠又营养。
毛主席在衣食住行上的节俭是有目共睹的。
从1953年到1962年,主席不曾添过一件新衣服,他对自己穿着的要求非常简单,不透风就行。
主席经常提到:国家还很穷,要杜绝浪费,没有条件讲究的时候就不要讲究。
三年困难时期过后,我国的粮肉供应逐渐充足,可主席的日常饮食还是非常简单。即使是年夜饭里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剩菜。
主席在晚年的时候,由于身体原因,慢慢戒了红烧肉和辣椒,他的饮食也主要以清淡为主。
这件事当时除了程汝明和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外,其他人一无所知,所以有很多人还认为主席晚年最喜欢的菜是红烧肉。
主席的菜谱用过就要销毁这件事,程汝明一直坚持了22年。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1976年毛主席在中南海与世长辞,举国上下一片悲恸。
主席的遗物里有比普通牙膏更便宜的牙粉、破旧的牙刷、补丁落补丁的衣物和多次缝补的鞋袜。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一件穿了20多年的衬衣,上面打着几十个补丁。
结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我们五千年的历史也不断证明,艰苦奋斗才是成功之路,穷奢极欲不过是败亡之道。
毛主席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坚持节俭朴素,力戒奢靡。
他不止在口头上倡导节约、反对浪费,更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将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作为一生的信条和实践。
程汝明作为主席身边22年的私人厨师,亲眼见证了主席的严于律己和率先垂范,主席的伟大之处来源于他生活的点点滴滴。
也正是因为我国有这样的领导人,才能带领着全国人民从艰难的开局走上腾飞之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