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名字解释(热点名词拉尼娜)

引言

9月6日,中国气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近期,世界气象组织称本世纪或出现首次“三峰”拉尼娜现象,这对中国的天气气候有什么影响?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表示,统计表明,拉尼娜事件发生后,中国秋季降水容易出现“北多南少”的特征,而冬季气温偏低的概率高。但是拉尼娜对东亚季风的影响还存在年代际变化,中国天气气候除了受到ENSO事件的影响外,还会受到其他因子的作用。此外,拉尼娜事件的强度、空间型等多种指标都会造成和中国天气气候关系的复杂性。据现有的气象观测记录,“三峰”拉尼娜事件虽然不多,但历史上也曾出现过。

三峰型拉尼娜事件和高温事件应该来说没有必然的联系,1998-2001年连续出现拉尼娜事件期间,中国南方夏季没有出现异常的大范围高温。今年夏季高温发生在拉尼娜事件的背景下,尤其是夏季以来赤道中太平洋冷水加强,有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但是副高的增强和西伸也还受到其他因素影响以及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其中的影响机理还需要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来源:中国新闻网

您了解什么是“拉尼娜”吗?

拉尼娜

La Niña

又称:反厄尔尼诺(anti El Niño)

定义:与厄尔尼诺相反的现象,即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学科:海洋科学技术_海洋科学_海洋气象学

相关名词:全球气候 厄尔尼诺 南方涛动

拉尼娜名字解释(热点名词拉尼娜)(1)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

拉尼娜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后者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拉尼娜来自西班牙语,意思是“小女孩”,与意思为“小男孩”的厄尔尼诺正相反,所以有时候也称为“反厄尔尼诺”。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都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水温度的冷暖变化过程有时候可以形成一个循环,交替出现,在厄尔尼诺之后经常接着发生拉尼娜,有时候拉尼娜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但拉尼娜现象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出现频率趋缓,强度趋弱。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总体多于拉尼娜现象。在海洋中,海水温度的振荡形成了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在大气中表现为气压的振荡。

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也可以说是地球系统对于厄尔尼诺现象矫枉过正的产物。与厄尔尼诺一样,拉尼娜也会对相关地区气候产生影响,使得气候异常,但是具体的影响机制及影响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拉尼娜现象是影响中国气候的一个重要因子,但是同时,鉴于我国地形比较复杂,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因素更加复杂,北极海冰融化、欧亚积雪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东亚冬季风环流的变率,进而使我国冬季气候异常。所以即使在拉尼娜年,也不能确定会是“寒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