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

1991年,彭德怀元帅夫人、时年73岁的浦安修身患重症缠绵病榻,她将一封写好的信交到前来探望的杨尚昆手上。

杨尚昆也深深明白她最牵挂的是什么事,他接下了这个重托——亲自审查彭老总的传记。

一边是共同生活多年、距离最近的人,另一个则是曾经长期共事、革命生涯肝胆相照的战友,这封信中凝结的信任与托付都是为着同一个人,被赞誉为“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

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1)

战火中的婚姻

1939年春节前夕,在延安一座普通的窑洞里,彭德怀和浦安修结婚了。

这两个人年龄相差足有20岁,前半生的家庭背景和人生道路更是截然不同,他们能够走到一起,与当时的时代大背景密切相关。

浦安修原籍上海嘉定,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家庭,家中三姊妹都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接受进步思想之后投身到了爱国运动当中。

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2)

后来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成型,陕甘宁边区充满活力的全新风貌吸引了大批进步知识分子,浦安修也成为千里迢迢远赴延安的青年之一。

而出身湘潭贫民之家的彭德怀,从湘军中与黄公略等等人秘密组织“救贫会”开始,历经北伐战争、平江起义、上井冈山、指挥反“围剿”等战斗的洗礼,早已成为我军中英勇有名的战将。

抗日战争时期,彭德怀正担任着八路军副总司令的职务。

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3)

在毛主席“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大方针指导之下,他率领军队渡黄河、入太行,开展波澜壮阔的敌后游击战争。

当时彭德怀与前妻刘坤模婚姻关系破裂后,一度甚至有不再结婚的想法,但与浦安修认识并熟悉之后,这样的看法终究还是改变了。

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4)

婚礼不可能大操大办,老战友滕代远掏腰包拿出了自己一个月的津贴——5元钱,买回半筐苹果、半筛花生,战友同事们吃了顿晚饭,就算是庆祝新婚。

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5)

不同人眼中的彭德怀

彭德怀给同时代人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朴实又直率的“普通一兵”形象。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爱国抗日将领续范亭在延安初见彭德怀,曾经写诗称赞他“志如铁石气如鲸”,同时却又始终保持着“粗布征衣半老兵”不求享受、不搞特殊的本色。

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6)

丁玲说他衣服很旧而且常常不太合身,但他自己完全不把这事看在眼里。

埃德加·斯诺也说他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既能吃苦又很活泼。

这样的人,与战士共同进退、同甘共苦仿佛已经成了习惯和本能,但是作为他的亲人和家属,就不一定能受到什么“照顾”了。

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7)

在漫长艰辛的革命战争时代,浦安修始终跟随着彭德怀南征北战的步伐,即使曾经在日寇扫荡中一度遇险,也用尽心力做好照料辅助的工作。

1974年,彭德怀因罹患直肠癌病势恶化逝世。

浦安修此后一直怀着内疚的心理,认为自己作为关系最亲近的家人,做得实在是不够多也不够好。

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8)

有老战友劝她,既然放心不下,就干脆集中精力去做些有意义的事。

浦安修认为这一看法很有道理,她决定把彭德怀多年来写下的一些东西整理出来,并加以校对出版,也可以为那段难忘的岁月留下点东西。

然而彭德怀一生转战南北、经历曲折,搜集整理工作也并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快速有效率做到的。

更何况,为了保证最后公开材料的严谨和准确,也必须有能够对彭德怀一生足够熟悉、足够权威的人来进行审阅。

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她很快就想到了向彭德怀的另一位老战友求助,那就是曾经与彭德怀搭档、担任政委多年的杨尚昆。

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9)

彭德怀与杨尚昆:三十余年战友情

杨尚昆与彭德怀绵亘多年的战友情谊,开始于一个并不太顺利的局面。

自从平江起义开始,红五军(后来的红三兵团)创立以来,与彭德怀搭档的政委一直都是滕代远。

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10)

两人之间既有多年合作的默契,彼此也十分熟悉。

彭德怀在延安与浦安修举行婚礼,自掏津贴买吃食的就是这位滕政委。

然而中央决定要给红三军团另派新政委,把滕代远调到其他岗位上去,彭德怀多次请求留任,但最终调动决定还是出了炉。

新来的政委杨尚昆,又是一个各方面都跟彭德怀没啥相似度的人。

彭德怀在战场前线摸爬滚打多年,已经是很有名气的阵上将军。

而杨尚昆比他小9岁,当时刚刚从苏联留学归国,此前只有在白区的工作经验。

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11)

不过若论资历,杨尚昆很早就投身革命,党龄甚至比彭德怀还长两年。

这样的两个人能不能做到合作无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当时谁都不敢打包票。

多年之后的1980年,杨尚昆还能清晰地回忆起他们第一次见面、初次握手的场景。

杨尚昆记忆中的彭德怀,日常保持着和普通战士一样的穿戴衣装:军装旧得褪色,灰扑扑的,裤子上还打着补丁,但绑腿却打得整整齐齐。

他一进军团指挥部,彭德怀便迎上前来和他握手,说“你来了我很高兴,我们齐心合力干吧!”

两人初次见面,都坦率地向对方道出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一个文化不高,一个没有打仗经验,今后的多年共事,也就在这样互相帮助、互相商量的气氛中持续下来。

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12)

杨尚昆很快就注意到了彭德怀的一些日常习惯,例如下连队按规定可以加菜,但彭本人下去的时候从不加菜,谁要是给他加了,谁就会挨骂。

另外,彭德怀在与人交流时往往直来直去,由于性如烈火,常有干部被他用粗话“问候”。

黄克诚曾说这是秉性使然,但要是骂错了,他会认错。

事有特殊,多年共事下来,彭德怀却从来没用这种语言来“问候”过杨尚昆。

这两人性格截然不同却成了配合很好的搭档,一个严格一个宽和,在红三军团都有着很高的威望。

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13)

不仅如此,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的广昌阵地上,彭德怀凭借极强的战场经验和反应能力,在敌机俯冲之时及时把杨尚昆推进坑道,两人因此避过了一轮扫射。

多年之后,杨尚昆还常常把“彭老总还救过我呢!”挂在口头。

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14)

《彭德怀自述》诞生记

面对浦安修提出的请求,杨尚昆给予了肯定和支持。

以他为代表,在一批曾与彭德怀共事的老革命家推动下,彭德怀生平事迹编写组也很快成立起来,浦安修投入了这一漫长且浩繁的工作当中。

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15)

为了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确认材料中的事件,同时取得能够支撑印证的广泛材料,她几乎走遍了彭德怀成长、战斗过的每一寸土地。

不管交通是否方便、天气是否恶劣,她收集资料的步骤都没有停歇下来。

太行山一带是她去得最勤的地方,当年的老抗日干部、民兵、驻地曾经停留处的房东,她想方设法都去采访深谈。

一同努力的还有彭德怀当年的秘书以及侄女彭钢等人,他们分头奔赴各个区域去收集整理资料,再由浦安修和时任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的李琦负责汇总,并添加注释。

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16)

这一批整理后的资料后来被命名为《彭德怀自述》,整理成篇之后,首先把稿本送给了曾经与彭德怀共事过的一些老将军、老干部校阅。

校阅的目的,既是为了及时发现一些可能存在的事实错误并进行修正,也是为了证明这批资料是具备历史真实性的、可以信任的。

亲身参与过整理工作的彭钢少将后来也曾经描述过自己对这部“自述”的印象,她说关于贡献这块,其实彭德怀的文章总是说得十分保守,留下了不少空间。

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17)

因为据她所知,伯父从来就不是一个喜欢“吹自己”的人,做了十分的事,能说个五六分就不错了。

因此在他留下的这批文章中,关于井冈山、百团大战等等重要时期的贡献和成就,其实都着墨不多,反而是其中的失误和教训,被他视为重点列举出来。

彭钢说,伯父曾对她说要“闻过则喜”,虽然他自己也做不到闻过则喜,但起码做到了闻过不怒。

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18)

“一看就放不下”的稿子

作为对彭德怀革命历程极有发言权的见证者,这份“自述”成稿之后,自然第一时间送到了杨尚昆的手上。

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19)

当时杨尚昆正担任着广东省委第二书记和广州市委的第一书记,工作繁忙可想而知,然而拿到这部稿子,他立刻就把审稿的优先级排到了前面。

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不仅仅是份任务,他自己也很想看,而且“一看就放不下”。

看着稿子中一个个熟悉的地名、一封封曾经目睹的电文,就仿佛自己也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又回到了身边。

为了看稿子,他甚至还专门调整了自己的工作时间:每天工作到十二点,再留出两小时的时间来读“自述”。

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20)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二十来天,他已经把整部稿子通读一遍。

杨尚昆曾说,这部稿子中的许多事情他都亲身经历过,至于彭德怀的青少年时期以及在湘军中的事,行军间隙中也听他说过不少;如今这些信息被整理留存下来,一旦出版一定会引发广泛的关注。

1981年,经过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推动协助,这本名为《彭德怀自述》的作品终于成功付梓出版、公开发行。

一经出版,它就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反响,成千上万现实中不存在交集的读者由此进一步了解了彭德怀,也推动了《彭德怀传》的最终面世。

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21)

浦安修的最后岁月

有人说,浦安修人生的最后十多年,可以说完全是为彭德怀而活的。

这话或许有点太过于感性,但却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浦安修事事奔走、亲力亲为,终于看到了《彭德怀自述》成功出版。

之后,她了解到《彭德怀传》的编撰进度,又不顾自己已经被诊断为乳腺癌的病体,要求参与到编写工作中去。

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22)

当时,中央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已经不适宜劳累,又需要遵循回避原则,便说服她不参与具体的编写工作。

她表态服从安排,但仍然对此事保持着极大关注,一旦有能做的协助工作也往往马上着手。

除此之外,一般人较为关心的生活水准、财产处理等事务,基本上已经完全不在她重视的列表上了。

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她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仍然存在很多困难,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也需要大力发展和改善。

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23)

于是,她不但把补发的工资、平时的稿费送到了有困难的生产队等单位,还多次大声疾呼,呼吁尽快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她与彭德怀无儿无女,也并没有积攒家产的意思,除了留下一部分钱给侄儿侄女和工作人员外,大头的金额都被她或捐赠、或上交,全都“处理”掉了。

1990年,由于病势日渐沉重,浦安修被送进了301医院。

治疗持续了好几个月,但她的身体状态却并没有出现什么好转。

也许是预感到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浦安修让甥媳黄碧华代笔,写下了一封可能是自己人生最后的信。

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24)

1991年,杨尚昆来到病房看望她时,浦安修已经没有足够的体力清晰说话了,她只是拿出准备好的那封信,交到了杨尚昆手上。

她相信对方一定明白,自己最放心不下的事到底是什么。

杨尚昆也同样心知肚明,他接下了那封信,也就等于接下了一定要看到《彭德怀传》正式出版的承诺。

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25)

追念彭大将军

六年之后,经过精心编撰修订、反复审读的《彭德怀传》正式出版。

这一作品的出版既是帮助人们客观认识彭德怀其人的一大依据,也见证了彭、杨之间从1934年到1965年、跨越三十年的战友情谊。

就在该书出版的第二年,杨尚昆的健康状况出现不乐观因素,他也住进了301医院。

彭德怀元帅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念日很快就要到了,他正在为此写一篇《追念彭大将军》的文稿。

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26)

为了确保成品能够令自己满意,杨尚昆已经前后修改了四遍以上。

当时他的身体状况已经难以承受阅读的强度,但仍然让工作人员把文章读出来,以便他一边听一边推敲修改。

在同一年的早些时候,他甚至还计划要去彭德怀的故乡湘潭乌石,去好好看看老战友出生的地方。

只是这后一个计划,已经没有办法再变成现实了。

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27)

结语

2016年央视电视剧《彭德怀元帅》中,曾经在《重案六组》、《黑洞》等剧中都有亮眼表现的董勇担任彭德怀的演员,演绎了这位元帅戎马倥偬的一生。

董勇曾说,自己父母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因此对自己下过“必须要演好”的“死命令”,而在试图深入了解这位元帅的过程中,也正是前人留下的传记文字成了最好的媒介。

彭德怀生前曾说,死后把骨灰埋在家乡,再种上一棵苹果树,让他能够最后一次报答家乡的父老乡亲。

历史不忘,其志永存,这或许就是那一辈人努力的意义所在。

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28)

参考资料:

千秋友谊话彭杨:记杨尚昆和彭德怀的战友情;何定;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董勇:《彭德怀元帅》的人格魅力最打动人丨“星火燎原”系列访谈;新京报;2021-7-16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横刀立马彭德怀;央视新闻;

彭钢少将谈伯父彭德怀自传:蒙冤岁月 铸写自我;北京青年报;2002-3-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