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的底线市泾人(赵刚的底线市泾人)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赵刚的底线市泾人(赵刚的底线市泾人)(1)

《亮剑》剧照

在中国的军事题材小说中,《亮剑》和《历史的天空》好评颇多。小说中各有一位政委,描写相当抢眼,有喧宾夺主之势,他们分别是赵刚和张普景。

赵刚燕京大学毕业,投笔从戎后,又在延安抗大学习过。张普景从苏区调到凹凸山军分区任职,属于为数不多的“纯净的布尔什维克”,写材料是一把好手。他写的《凹凸山的革命将向何处》和《李文彬被俘的几个疑点》,二十年后还能掀起轩然大波,可见其笔头功力。

这两个人打仗也不含糊。赵刚是神枪手,五百米开外,照样一枪毙敌。张普景敢拼刺刀,曾在一场阻击战中,一人干掉两个鬼子和一个伪军,相当英勇。

在对待自己的搭档上,赵刚是以柔克刚。李云龙桀骜不驯,艺高人胆大,潜入县城,大闹日军宪兵队长平田一郎的生日宴会,一举粉碎敌军的“扫荡”计划。赵刚生气归生气,但不向上级汇报,只是跟李云龙吵一架,随后一同喝汾酒吃烧鸡。赵刚不但教李云龙诗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啥的,还教对方如何追求美女。李云龙在红军时期就是主力团的团长,往常目中无人,与前几任政委不和,总想着团长政委一肩挑;但是自从赵刚加盟,他便离不开对方了。解放战争开始后,两人不再合作,可令李云龙念念不忘的,仍旧是赵刚一人。

从表面上看,赵刚在迁就李云龙,没有发挥政治委员应有的作用。而赵刚有他自己的见解。他对妻子说:抗战时期,晋西北形势复杂,敌我顽犬牙交错。李团长打仗鬼点子多,只占便宜不吃亏。独立团想发展壮大,可以没他赵刚,但一天也不能离开李云龙。战争有独特的法则,你要打击敌人,首先得保存自己。因此,李云龙平时犯一点小错误,眼一闭便放过去了。但是,如果李云龙犯大错,他是坚决斗争,绝不姑息的。例如在李家坡战斗中,李云龙拎着鬼头刀要冲锋在前。赵刚警告他不得擅离职守,不准离开指挥位置,否则马上报告旅长,取消他的参战资格。李云龙顿时服软。

赵刚的见解,与张普景的上级——杨庭辉司令员有异曲同工之妙。张普景不满梁大牙的个人英雄主义和军阀作风,质疑他参加八路军的动机,说他“不纯洁”,有投机革命之嫌。杨庭辉解释说:没有天生的革命者。梁大牙他们这些人,昨天还是拿着锄头的农民,今天扛起枪来就是兵。你难道让他们学懂了《共产党宣言》才去打仗?这不现实。我们应当让他们在战争中成长,逐步了解革命的目标和意义。

张普景外号“张克思”,生个女儿取名张原则,有点一根筋。他与梁大牙从抗战开始搭档,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基本没中断过。但张普景从不给对方面子,开会的时候尊称他职务,单独会面时就叫他梁大牙(梁大牙当官后改名梁必达)。梁大牙多喝几杯酒,他会当众夺掉。梁大牙下基层检查,奖励神炮手一条烟。张普景强烈反对,并要求他在常委会上作检讨。总而言之,梁大牙时时刻刻在他的监督之下,一点不能犯规。否则,必定换来一顿劈头盖脸的批评。

梁大牙对张普景的评价是:只有原则性,没有灵活性,把革命队伍交给他带,肯定完蛋。

梁大牙恨张普景,更钦佩张普景。因为有了这个“守门神”,他这个官当得中规中矩,并且官运亨通,从师长直接升任军长,与李云龙一样,从一个游侠气质的底层平民跻身为共和国的将军。

现实生活中,张普景这类人罕见,或许只有在文学作品中才会出现。但像赵刚这样的政治工作者,应该存在。他大处讲原则,小处讲团结,满腹经纶,一团和气,绝对是良师益友。

近日看一则新闻,说云南一个女县长,“六条纪律”(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全部违反,从而被“双开”。这个女县长不会生活在真空里,身边应当有好多同僚。可这些人当中,没有一个“赵刚”,更无一个“张普景”。

可以想象,这个落马女县长在撰写剖析材料时,肯定会埋怨身边的某些人:你们为什么不提醒我呀!

张普景不可寻,而赵刚不难觅,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发现罢了。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