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的感情观分析(琼瑶的三段感情)

琼瑶的感情观分析(琼瑶的三段感情)(1)

3年前,88岁的林婉珍出版自传《往事浮光》,一下子将琼瑶推到了风口浪尖,人们这才反应过来,哦,原来这位言情教母竟然是破坏别人家庭的“第三者”。

至此,网上就开始热论:“为什么琼瑶的三观不正,她的小说还是这么火?”

其实,琼瑶的小说看似在讲爱情,不如说它是在解放天性。以前的人们因为束缚的太多,所以极度渴望自由。所以,琼瑶的小说一上线,就能瞬间抓住读者们的眼球。

不过,无论是喜欢她也好,讨厌她也罢,都无法否认她的地位,她是几代人的“言情教母”,只要她想,只要你愿意,她可以在商业上一直成功下去。

爱情是她小说永恒的主题,可她的人生远比小说丰富,也精彩得多。

琼瑶的感情观分析(琼瑶的三段感情)(2)

壹:一场无疾而终的暗恋

自卑,一直是少年时代的琼瑶挥之不去的话题。

琼瑶自幼在文学方面就很有天赋,五六岁时,坐在门槛上听母亲讲“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一群十几岁的学生没听懂,唯独她把诗中的意境理解得丝毫不差 ;七岁时已熟读《梁上双燕》和《慈乌夜啼》;九岁时就在《大公报》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家里人读了都感动得流泪。

按理说,这样一个聪慧的小姑娘,应该是很受家里人喜爱的,可是为什么会自卑呢?

原来,琼瑶的脸上有块胎记,虽然不大显眼,但是削弱了她的自信心。战争结束后,她随父母从四川去上海读书,因来自乡下,再加上满口的乡音,数学又差,所以遭到了同学的耻笑和排挤。

窘困的家境也让她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多年后写自传时,她仍对同学们都打扮时尚,只有她整天穿一件母亲旗袍改的旧裙子耿耿于怀。

琼瑶是家中的长女,自古中国的父母总是对家中的长子或长女给予厚望,琼瑶自然也不例外。可是偏偏她成绩差,尤其是数学,父母尤其是母亲逐渐对这个长女感到失望,这加重了琼瑶自卑的程度。

一般比较敏感的人,对感情的需求都是比较强的,琼瑶便是如此。琼瑶曾经有过两次自杀,其中有一次就是为了抗议母亲对自己的关爱不够,可饶是如此,母亲还是把更多的关心给了她的小妹。

在家里得不到足够关爱的琼瑶,就把目光转向了外界。那是她的国文老师,虽然大她25岁,可是他善解人意、风流倜傥,关键是他懂得欣赏琼瑶的文学才华。对于一位受到父母冷落的人而言,没有什么比懂得欣赏自己更让人心动的了。

那一年,琼瑶18岁,在当时保守的社会环境中,这场师生恋无疑是惊骇世俗。

后来在母亲的强势干预下,这位国文老师被辞退了,远走他乡。而琼瑶在经历了这次情伤之后,连续两次高考落榜,兴许是为了脱离这个对她关爱不够的家,也兴许是为了脱离母亲的掌控,在考试落榜后,她拒绝了母亲为她安排的青年才俊,嫁给了文学青年庆筠。

琼瑶的感情观分析(琼瑶的三段感情)(3)

贰:一场分道扬镳的短暂婚姻

窦文涛曾经说过:“欣赏一个艺术家,你可以欣赏他的艺术,也可以欣赏他天花乱坠的语言,但是你不要把错把这个人当成是圣人。”这句话放在文学青年的身上也同样试用,你可以欣赏他的理想,欣赏他的才华,但是如果和这种人结婚,还是要考虑清楚,首先你得看看,他有没有养家的能力。

琼瑶的第一任丈夫名叫庆筠,是一位典型的文学青年,空有一腔热血,却眼高手低。琼瑶之所以选择庆筠结婚也是和当时的情境有关。

众所周知,琼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可是在理科方面,尤其是数学,始终一塌糊涂。也因为在理科方面的成绩不好,导致了琼瑶连续两次高考落榜。

因为高考落榜,给了琼瑶很大的心里压力,琼瑶一度选择放弃高考,选择写作,可是都被强势的母亲反驳了回去。母亲虽然强势但也是一个很传统的女性,她坚持认为,女孩子只有考上一所好大学,选择一个好专业,嫁一个可靠的人,将来才会有出路。

琼瑶有一个妹妹,成绩很好,和当时的琼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父母把对琼瑶成绩上的失望转化为喜悦都投射在了妹妹身上。琼瑶在家里就像一个小透明,她不管做什么都不会有人关注,本就敏感的她,在看到父母的区别对待之后,心里更是伤心至极。

对于琼瑶来说,当时的家就像一个牢笼,她迫切地想要逃离,就在她苦于以何种方式逃离时,庆筠出现了。

庆筠的出现对于琼瑶来说,完全就是一个意外。

庆筠原本是浙江人,高中毕业后,跑到台湾来找舅舅,从此就和父母离散了。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决心,他考上了台大,又靠着自己的勤工俭学,完成了大学的学业。认识琼瑶的那年,就是庆筠大学毕业的第二年,那时的他正在台北近郊服兵役。

庆筠虽然是台大电机系的,但是他却狂热地迷上了文学,恰巧琼瑶喜欢写作,就这样两个志趣相投、兴趣相近的人走到了一起。

琼瑶的感情观分析(琼瑶的三段感情)(4)

庆筠第一次见琼瑶就是在琼瑶的家里,那时的他想写一篇历史小说,需要一些历史资料,就毛遂自尽,来琼瑶家找琼瑶的父亲,研究历史问题。

事有凑巧,正好那天,琼瑶的父亲不在,当时琼瑶和弟弟们玩桥牌,正好三缺一,庆筠来了之后就自愿加入他们,一场桥牌玩完了,庆筠和他们也混熟了。

第二天,他又来了,只是这次不是找琼瑶的父亲而是找琼瑶。两人一起谈文学、谈写作、谈抱负、谈小说……,庆筠惊奇于琼瑶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量,而琼瑶惊奇于他对写作的狂热。两个志趣相投的人很快就聊到了一起。

很快,他们就开始了第一次约会,约会的过程很开心,两人的关系也更近了一步。当庆筠得知琼瑶想要写作,而不想要读大学时,就对琼瑶说:“如果你志在写作,读不读大学都一样!许多文学系毕业的学生,念了一肚子的文学理论,仍然一篇文章都写不好!和我一起毕业的那班同学,现在准备走写作路线的,只有我一个。所以,与其浪费时间去考大学、念大学,不如立刻去写!”

这句话正好砸在了琼瑶的心里。

此时的琼瑶对庆筠已经颇有好感,但是离喜欢还是差了好大一段距离。自从和国文老师分手之后,琼瑶还是对他念念不忘。心里有一个不曾忘掉的人,如果再和另一个人谈恋爱,对另一个人来说是不公平的,意识到这点的琼瑶开始有意和庆筠保持距离,只是她退,他就进,她越退,他越进。

琼瑶曾在《我的故事》一书中写到:说实话,庆筠填补了我内心的空虚,带给我好多的温暖。让我在孤独和无助中,有了扶持。我对他确实心存感激。再加上,我那么自卑,依然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样一个一无是处的我,居然能让他心动,她的“心动”就“感动”了我。我一直是个非常容易感动的人。

有一次,琼瑶生病了,因为发烧,有些昏昏沉沉。她曾经和庆筠说过,她的卧室就是餐厅,厨房就在她房间的隔壁。只要生煤球,她的房间都是煤球的气味。当她咳得正厉害的时候,忽然发现庆筠正在厨房忙得不可开交,他给那扇通厨房的门,加了一条弹簧,让它能自动合上,但饶是如此,依然阻挡不了煤气,于是他就拿着胶纸,把门缝密密地贴起来。

当琼瑶看到这一幕时,她觉得这个人好傻,可是一转头,她就哭了起来,因为在这个房间住了十几年,第一次有人愿意帮她阻挡煤气!

从小就渴望得到家人关心的人,总是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感动,哪怕这件事很平常,依旧能够让当事人感动得泪如雨下。

庆筠很穷,穷到只有一件西装上衣、两条西装裤,而他唯一一件的毛衣还被他拿去当了换钱。退役之后,在同学的帮助下,他找到一个教书的工作,若是养活一个人尚可,若是养活两个人就有些捉襟见肘。

年轻的时候总认为,只要有爱,一切皆可平息。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庆筠和琼瑶求婚了,当琼瑶母亲知道这件事情后,就问琼瑶:“他那么穷,拿什么来养你呢?”

正是因为这句话,让琼瑶的心再次刺痛起来,因为,以前,母亲也用这句话来问琼瑶的老师。21岁,如花的年纪,也是充满叛逆的年纪。只是那时候的琼瑶并不知道,恋爱可以是风花雪月,但结婚就是柴米油盐。没有稳定的经济作为支柱的婚姻,是很难长远的。

琼瑶的感情观分析(琼瑶的三段感情)(5)

面对母亲的质问,琼瑶无言以对,她能做的、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逃,为了逃离那个家,也为了逃离母亲的掌控,她答应了庆筠的求婚。

和庆筠结婚五年,用一句话形容就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庆筠工资不高,两个人生活捉襟见肘,买只肉粽子都能够成为夫妻吵架的导火索。

后来,在有了孩子后,两个人的生活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补贴家用,琼瑶一手抱着儿子,一手坚持写作,作品开始崭露头角,两个人的生活才开始慢慢地好起来。

对于妻子的成功,庆筠开始有些不平衡了,他开始流连于赌场,这也葬送了琼瑶对婚姻的最后一丝信心。

琼瑶的感情观分析(琼瑶的三段感情)(6)

叁:一场势均力敌的婚姻

按理说一个遭受了情感众多波折的人,应该是对感情不再心存希望了,可是琼瑶就和她笔下的那些女主角一样,不管经历多少感情上的波折,依然期待爱情。

有人说是平鑫涛解救了琼瑶,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准确,与其说是他解救了她不如说这段婚姻本就是两个势均力敌的人的联手。

平鑫涛是《皇冠》的社长,虽然是社长,但是每个月杂志社的销量平平,自从登载了琼瑶的《窗外》,《皇冠》的销量开始上升,而琼瑶的《庭院深深》在平鑫涛主编的联合报上登载以后,更是引起了女学生排队抢购的热潮。

而琼瑶呢,自从认识了这位伯乐,她的生活开始改善,她也从当初那个卑微的小女孩儿变成了一个自信的大人。

琼瑶的感情观分析(琼瑶的三段感情)(7)

知道琼瑶热爱写作,平鑫涛就给她规划写作事业,让她同时在《联合报》和《皇冠》上连载长篇,帮她卖出《六个梦》的版权,从而引领她一脚踏进了影视的天地,后来两人更是成立了影视公司。

在事业上两个人可谓是势均力敌,在生活上他们对彼此的迁就和照顾也很势均力敌。

知道琼瑶拙于家事,平鑫涛就为她租房子,请女佣,替她打点生活上的一切琐事,而琼瑶只需要待在家里安心写作即可,其他的事都由他处理,连她的家人,他也照顾得无微不至。

知道琼瑶喜欢浪漫,平鑫涛就会经常给她制造一些小惊喜,而这些小惊喜又是从琼瑶的小说里得到的灵感。比如小说里的女主角喜欢“紫贝壳”,他就送来一颗晶莹剔透的“紫贝壳”;小说里的女主角爱狗,他就送来一只纯白的小京巴狗;小说里的女主角唱了一支歌,名叫《船》,他就打电话告诉她,几月几日几时开电视,电视中有歌星唱着《船》...等等。

琼瑶的感情观分析(琼瑶的三段感情)(8)

平鑫涛喜欢电影,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有一次,两人到罗马去探班,被好友安利一部当时正在热映的意大利电影《1900》,平鑫涛在听到之后,就取消了陪琼瑶游览名胜古迹的想法,立即找报纸研究电影院在哪儿。

琼瑶虽然擅长写作,自己的小说也被搬上了银幕,但是对于电影她的兴趣真的是很一般。当她提醒平鑫涛,他们还有好多名胜古迹没有游览时,平鑫涛眼睛闪着亮光,充满热情地说:“那些名胜古迹没有脚,不会跑掉,我们下次来欧洲时都可以看!电影错过了,可能这一辈子都碰不到了,今天下午所有的节目取消,下午3点有一场,赶快买票去!看完正好吃晚餐!”

拧不过平鑫涛热情的琼瑶就陪着他看了3个多小时的《1900》,根据琼瑶在《雪花飘落之前:我的生命中最后一课》中的回忆,整部影片都是长篇的对白,黑白片,看得人昏昏欲睡。

在他们游玩欧洲的那几天,每到一个地方,平鑫涛都要看一部当地正在上映的电影,感觉他们出门不是游玩的,只是来看电影的。本就对电影不太感兴趣的琼瑶还是陪着平鑫涛看了一场又一场的电影。

琼瑶的感情观分析(琼瑶的三段感情)(9)

肆:微启示

傅首尔曾说:“婚姻是一种选择,最可贵的,不是我们在众多选择中选择了彼此,而是无论过多久,我们在众多选择中仍然选择彼此。”所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就是这个道理么。

很多人都追求完美的婚姻,在你经历过一些感情之后,会发现这个世上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婚姻,因为这个世上根本就不存在完美的东西。

不过没有完美的婚姻,并不代表这个世上没有好的婚姻。那什么是好的婚姻呢?就是遇见了完整的彼此。就像平鑫涛和琼瑶,他们见过彼此最狼狈、最巅峰时期的样子,也接受彼此最真实的样子,但是这不妨碍他们依然选择彼此并始终选择彼此。

而这,才是婚姻中该有的样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