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小山村简介(昔日穷山沟今成网红村)
来源:温州新闻网
温州网讯 泰顺县柳峰乡墩头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和穷山沟。近年来,该村联合企业深耕云岚牧场项目,摇身变成“网红村”,让周边3000余户村民走上致富路。
今年的温州“两会”上,云岚牧场这种企农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模式,受到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关注。
引入云岚牧场让荒地变成宝地
墩头村海拔高、交通闭塞,少的时候常住人口还不到800人,大量土地、山林、民房一度处于闲置状态。2015年,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当地提出云岚牧场投资开发计划,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云岚牧场项目启动后,柳峰乡通过土地流转、山林权流转、农房产权租赁等多种方式,盘活了景区及周边闲置土地1000余亩和闲置农房数十间。其中,一部分按照高出市场价至少10%的价格流转给云岚牧场景区,另一部分由政府规划设计后,包装成其他旅游项目对外招商、推介。
随着项目深入推进,越来越多山区资源被盘活,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柳峰乡政府有关负责人以云岚牧场景区一期为例介绍说,项目一期流转牧场内外土地共800余亩,按照流转协议期20年计算,村民仅租金一项收益就达到1400万元。
自2017年底对外营业后,云岚牧场深耕农牧休闲度假区、乡村文化体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大板块,深挖“牧场”“奶牛”“牛奶”“亲子”“有机”等IP价值,持续推出滑草场、萤火虫观赏基地、亲牛园、星空露营节等热门项目,人气指数持续攀升。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云岚牧场旅游项目累计投资1.2亿余元,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旅游综合产值超3亿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5倍,由19万元增至107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4130元增至30125元,实现翻番;年均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项目周边村3000余户村民致富路越走越宽。
在外大学生开始回乡创业就业
“‘上山致富、人才回归、产业兴旺’的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柳峰乡政府有关负责人说,依托云岚牧场项目,他们又落地实施“牧歌云憩”田园综合体、“氡泉云岚”乡村振兴示范带、“牧野流萤”未来乡村等多个千万元级项目。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的落地,大批游客纷至沓来。这激活了整个乡村的蓬勃生机,丰富了村内经济业态,民宿、农家乐、土特产经营店等纷纷出现。
村子发展起来了,一大批在外乡贤和青年开始返乡就业创业。村民老雷回乡投入20余万元开了一家农家乐,游客最多的时候一天营业额可以达到1万余元,一年左右就回本盈利了。云岚牧场等项目还吸引了一批大学生回乡就业,他们正逐渐走上核心管理岗位。
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引进来的企业在做强旅游业态的基础上,坚持“三产接二连一”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与村集体、村民合作建设千亩有机农田和山地,合作种植有机大米、蓝莓、西瓜等农产品,通过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和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让村民家中的“滞销货”变成了“香饽饽”。
记者了解到,云岚牧场二期1140亩土地流转政策处理现已顺利完成。二期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游客量可达50万人次,年旅游综合产值超6000万元,带动村民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企农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受到关注
云岚牧场这种企农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模式受到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市政协委员吴韬今年提交了《关于推动我市山区发展高附加值农业的提案》。他说,农业不只有一产价值,还有其他可挖掘的非农价值,云岚牧场项目就是围绕“奶牛”和“牛奶”做足文章,发展农旅融合,实现在乡村旅游、农家乐、酒店民宿、亲子研学等非农经济业态的价值提升。他建议,推动农业“三产化”转型,支持有条件的农业经营单位往“三产化”转型;推行“龙头 村集体 农户”的运作模式,引进知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集体经济薄弱村携手结对,以当地特色农产品为切入口,盘活闲置土地资源。
市人大代表周承露建议,农村发展要围绕绿色、生态做大文章,企农融合可以采用“公司 合作社 家庭农场 农户 基地”等多种模式,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促进全域“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农民从产业链发展中整体受益,同时要加大“智慧”支持,搭建农业、企业、科研机构交流平台,通过产学研合作注入知识力量、扩大产能效益。
市政协委员叶德辉给出了具体做法。他表示,可以借力温州地区侨领优势,多邀请优秀企业进行现场考察、多方论证,全力引进龙头企业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实施主体,通过“龙头企业 基地 农户”等模式,打通全产业链条,促进资金、技术、土地等要素加快融合,示范带动周边村庄积极参与改革试点。
代表委员们纷纷支招乡村振兴
除加强企农融合外,代表委员们还提出其他很多关于乡村振兴的建议。市政协委员郭建东建议,推动农业公园联动发展休闲旅游,重点打造以“雁荡山-楠溪江”为核心的山水生态农业公园集群,以洞头和南北麂列岛为核心的海洋风情农业公园集群,以文泰为核心的山区康养型农业公园集群。
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市人大代表王海燕建议,打造现代化农技人才队伍,充分调动区域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和职业学校等资源优势,建立数字农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培养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等培训资源,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信息员、基层农技人员培养力度。市政协委员陈联盟则建议,完善激励保障政策,激发乡村高能级人才培养动力,引进高端人才、激发人才下乡,推动乡村振兴、提升发展质量。
乡贤群体聚集着各类专长人才。市人大代表温少平建议,各地要根据本地乡贤的优势,充分发挥乡贤在殖产兴业、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等方面的作用,如在项目工程建设方面可以大力推广“乡贤 ”模式,让乡贤为帮助“后富”提供财力、物力、智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成为共同富裕的“助推器”。
本文来自【温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