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进针手法如何练(针灸基本功系列)

针灸进针手法如何练(针灸基本功系列)(1)

《针刺手法---无痛之因与较强针感》

----《针灸基本功》系列第6篇

很多人害怕疼痛,说起扎针,一听就表示拒绝。因此让针刺/针灸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疼痛最小化(或者是舒服的),而且有效,这就成了关键。

除了做好《进针起针---针刺治疗的前中后》提到的针刺环境、患者状态及心理、针刺体位等情况之外,做到减少疼痛或无痛,实现的方法,私以为有两个:

一是改良针灸用具或使用其他设备:

①改良/改变针灸刺激相关器具:例如使用管针、耳针/耳穴敷贴

②选择其他仪器或设备替代,如激光/冲击波/红外线治疗等

二是减少针刺进针时的疼痛:

①左右双手配合:左手刺前揣按,给予预先刺激

②刺法选择:速刺法与慢刺法

a.速刺法: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b.慢刺法:轻而徐入(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

③避开玄府毛孔

针灸进针手法如何练(针灸基本功系列)(2)

魏稼教授

现代针灸大家江西中医药大学魏稼教授早在1988年提出“无(微)创痛针灸”这一理念,是运用不造成创伤或痛苦的工具或操作,接触刺激体表经穴以防治疾病的一门新兴医学。

但须指出:第一,不摒弃传统无创痛工具与操作。第二,医疗工具多样化了,仍需应用经穴,包括无固定部位的阿是穴在内。第三,并非绝无创痛。轻微的酸、麻、胀及皮肤小水疱等不完全排除。

魏稼教授在《论无创痛针灸》中从命题由来;必要性与可行性;是战略突破口,非最终目标;前景预测;无意否定手法补泻;应允许对“气至而有效”提出质疑;施灸未必用艾;微弱刺激不应万能;如何发展等8个方面来叙述,值得反复研读学习。


较强针感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针感”,书本上的解释是:酸麻胀痛;《标幽赋》:“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陆飚老师认为:扎跳即为针感。我个人认为,只要让患者出现感觉(包括传统的酸麻胀痛、麻电感、肌肉跳动等等),应该都可以算作针感。生物都有着趋利避害的天性,针刺给予一定量、达阈值的刺激信号,大脑接受到信号,人体做出反应。

怎样获得较强的针感

取决于你所针刺的部位,皮肉筋骨脉,不同层次,针刺技巧不一,所需要的针感也不一样。

①皮部,毛刺,可使用梅花针叩刺或短针浅刺,皮肤潮红可能会比较好

②肉分,合谷刺,鸡爪刺等等,取得酸胀感或是肌肉跳动为佳

③筋,恢/关刺;筋,包含解剖学上关节、韧带、肌腱、神经等,涉及神经附近的腧穴(极泉、尺泽、内关、委中、三阴交等),当然是肢体抽动为宜

④脉,动/静脉,静脉则是刺血,血变则止;动脉,可刺向脉动之处。

⑤骨,短/输刺,刺深刺至骨面。

针刺筋肉层次的腧穴,要取的较好的针感,需要注意针刺角度与方向,选择合适长度的针具,进针也后可加用滞针手法,加强针感。

临床中,有一大部分患者是接受过针灸治疗,患者往往会说:“这根针不胀”、“这根针很麻”、“往下走了/电了一下”,他们都是有经验的,医生手下有没有“针功夫”,患者也会直接或间接给你反馈。绝大多数情况下,相对较强的刺激量,往往能收获患者的信任,也能提高临床疗效。

当然还可以从针灸医生的功法、针刺二十四式或复式手法等角度去思考,这些都是可以加强针感,提升针灸疗效的途径,此篇暂不探讨。


最后,我们再回到有创痛与无创痛针灸,两者并不是完全矛盾的。

魏老站在20世纪80年代,发现问题并提出“无(微)创痛针灸”理论,不断总结和思考。高瞻远瞩。我们也应该站在2021年,顺着魏老的目光,继续接力,看向未来。

“不耐痛”人群的数量可能会越来越多,关注和使用无痛针灸,参与或推动革新,践行无痛针灸理念,是潮流趋势。也正如魏老所说:「发展无创通“针灸”,不能抛弃有创痛针灸中的精华和有用部分」。平衡有创/无创针灸刺激量大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也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高希言,宋南昌主编. 魏稼教授针灸医论医案选[M]. 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 2017.05.

点击蓝色关键字直接跳转阅读

针灸基本功│针灸书籍推荐│艾灸

三伏/三九贴│刺法│《针灸资生经》

中风系列│正说系列│文献速递

中医药战“疫”│NIH针灸听证会

面瘫│颞下颌关节紊乱│痛风│斑秃

腱鞘炎│过敏性鼻炎│减肥│腰痛

王乐亭│贺普仁│石学敏│张缙│魏稼│靳瑞

针灸进针手法如何练(针灸基本功系列)(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