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孟子教育的方式好(跟着孟子学育人)

谈国学:跟着孟子学育人 得天下英才教育之

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学大师,他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山东省邹城市委党校职教园区教师付岩芹认为,孟子的教育思想从不忽视环境对人的影响,不低估客观条件对人的制约,他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主张学习应专心致志,重视家庭教育和榜样的作用。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学大师,他多年从事教学实践,有学生数百人。他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渗透在《孟子》全书的字里行间,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为什么孟子教育的方式好(跟着孟子学育人)(1)

孟子重视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作用。《孟子·告子上》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孟子认为,丰收之年,少年子弟多半懒惰;灾荒之年,少年子弟多半横暴,不是天生资质这样不同,而是外部环境使他们的心有所陷溺。通过这一论断,孟子陈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人的思想行为受物质条件的制约。这一观点契合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就是说,人们只有在解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后,才会产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物质决定意识,这和“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相通之处。文明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决定文明进步。

《孟子·尽心上》中用了一个很恰当的例子来证明生长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孟子周游列国,经过齐国时,远远望见齐王之子,喟然感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他认为王子与普通人家的孩子其实并没有区别,但他为什么有那样非凡的气度呢?环境对人的影响太重要了!居住环境可以改变人的修养气度,生活饮食可以改变人的体态性格。

另一方面,孟子认为人的道德、智慧以及某些才能的获得,往往是经历了磨难而得来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他认为,人所处的地位低,环境恶劣时,考虑问题就不得不细致周到,这样的历练往往使人成才,比一般人更能通达事理,有更大的毅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缺乏毅力,学习就会半途而废。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纵使一个人有天赋,如果不能坚韧不拔地朝着目标前进,就无法取得成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逆境出人才”。范仲淹正是怀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才熬过了那些“断齑划粥”的苦读岁月而“一举成名天下知”。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年少时发愤苦学,冬天在大雪里行走,雪深达到尺余,人冻得没了知觉,写字时,砚台里都结了冰,这些艰难处境磨练了他的意志,使他最后成为一代名家。

孟子的教育思想,从不忽视环境对人的影响,不低估客观条件对人的制约。

孟子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人人皆可为尧舜”,他说,“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孟子的思想在理论上是合乎教育心理学原则的。《孟子·尽心上》中有这样的记载:“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舜居于深山之中,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完全取决于他的“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的积极向善的主观努力。如果不闻“善言”,不为“善行”,那就无法“与人为善”,那就“近于禽兽”了。实践证明,一个人具备了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其学习就会有方向,有目标,并会通过不懈努力取得成功。

孟子主张在学习上应该专心致志。他用“学弈”的故事生动地阐明了这个道理。他说:“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意思是说,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如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弈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想着有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它。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孟子用这个例子来说明即使下棋是件小事,如果不全心全意学习,也不能学到精髓。

科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只有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才能主动接受知识,激发学习热情,维护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获得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和满足感。

孟子重视家庭教育,重视榜样的作用,对教育者的要求很高。他认为,只有贤父、贤兄才有资格教育子弟,“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也就是说,孟子认为让贤者成为教育者,才能自觉地培养人的德行和才能。孔子曾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继承了这一思想,进一步表述为:“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我们现在经常提倡的以身作则和身教重于言教,正是这种思想的概括。孟子对榜样的作用十分重视。他曾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他进一步强调圣人的榜样作用不受时间和时代的限制。他说:“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

孟子无志做教育家,他的一生都力图争取一个国君的支持,来实现其兼善天下的理想抱负。但却因为授徒、著书、讲学、周游列国,成就了伟大的孟子思想。孟子阅历之丰富,见解之独到,才智之杰出,古今罕见。在今天,其思想仍有许多可资借鉴的价值。

中国教育自有其脉络。孟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看来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要善于从古代经典教育思想中汲取营养。

为什么孟子教育的方式好(跟着孟子学育人)(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