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家开放性大学(深圳开放大学服务全民)

7月15日,深圳开放大学与香港岭南大学隆重举行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处长陈恒,深圳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钟志红见证签约仪式深圳开放大学副校长熊锟与岭南大学副校长莫家豪分别代表双方签字根据备忘录,双方将充分发挥彼此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办学优势,在深化师生互访交流、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深圳国家开放性大学?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深圳国家开放性大学(深圳开放大学服务全民)

深圳国家开放性大学

7月15日,深圳开放大学与香港岭南大学隆重举行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处长陈恒,深圳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钟志红见证签约仪式。深圳开放大学副校长熊锟与岭南大学副校长莫家豪分别代表双方签字。根据备忘录,双方将充分发挥彼此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办学优势,在深化师生互访交流、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

深圳开放大学与岭南大学开展合作,既是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实现“学有优教”的具体举措,也是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要求的重要体现和有益尝试。同时,对于探索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新平台、新机制,完善适应社会需要和满足学习者多元化、融合化、终身化学习需求的包括大专、本科、研究生在内的开放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灵活、开放、终身化的学习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签署仪式现场。

诞生:为了一切终身学习者

未来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终身学习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指导原则,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在全民终身学习理念的推动下,党的十九大要求“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的目标任务;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21年4月,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作出了“大力发展未来教育、智慧教育,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战略部署。

深圳开放大学的前身是深圳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于1980年,是深圳市第一所公办高等学校。3月20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委编办批准,正式揭牌成立,成为一所以促进终身学习为使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 ”为特征,面向全市开展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揭牌以来,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圳开放大学主动融入“双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1234”学校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学历补偿向知识补偿转变”“系统定位向城市服务定位转变”,并重发展学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技能证书培训,全力推进精准党建、人才、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培育“四大工程”, 立足特区,创新发展,截至目前,已构建由7所分校、10个二级学院、20个教学点和1个职业学校组成的覆盖全市的办学网络,全市办学系统在校生5.3万人。

▲学校的数字图书馆。

开放:以深圳全民为服务对象

作为服务深圳全民终身学习的主力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力量,深圳开放大学着眼于满足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全民终身学习需求,坚持教育观念开放、办学方式开放、学习对象开放、教育资源开放,强调有教无类、育达终身,为每个有愿望、有能力学习的人提供公平的高等教育机会、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便捷的终身学习平台。近年来,在高质量发展学历教育的基础上,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式启动“深i学”全民终身学习平台建设,全力打造满足深圳全民在线学习的城市最大规模综合平台。挂牌运作的深圳老年大学,开设7个班,推出的近百门课程受到广大老年学员的欢迎。大力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承办的残疾人教育学院在全国累计招生近2万人。建设发展的学分银行,已建学历账户8.6万个,非学历账户8.5万个,用于兑换的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达8.2万条。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截至目前,已为各基层各行业各企业提供各类培训达150万人次。

▲深圳开放大学校本部。

展望:建设一流城市开放大学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党的百年华诞重要之年成立的深圳开放大学,未来将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定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服务深圳全民终身学习为己任,着力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示范阵地、“智能 灵活教育”先锋阵地、市民学历素质提升开放阵地、粤港澳开放教育文化交流阵地“四个主阵地”,以主阵地的作为加快建设一流城市开放大学,努力为深圳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江丁 段德俊/文 学校供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