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的散文类型(牧童遥指杏花村)

醉翁亭记的散文类型(牧童遥指杏花村)(1)

作者/李固国

清明时节,黄河公园,两岸垂柳,绵延十里,繁花烂漫,细雨蒙蒙,游客稀少,情人执伞;看碧水微漾,燕子低飞,云儿匆匆,闲者独钓。只是没有了骑牛的牧童,让杏花村躺在了唐诗的记忆里。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春雨缠绵,杏花早败,桃花尚好,最能勾起人的思绪,莫过于邀三五好友,几杯薄酒,微醉赏春。只是杏花村太遥远了,不如看胡窑桃花,品农家小吃,穿梭于桃园小径,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看落红满地,是否也有“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的感觉。

几个好友,坐在桃林人家的凉棚下,点了几个素菜,炖了一个柴鸡,还带来了两瓶杏花村酒。细雨如织,浓云低垂,凉风习习,水珠滴答,桃花浴雨,晶莹剔透,娇羞欲滴,蔓延开来,灿若云霞。酒足饭饱,意犹未尽,还是少了那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境。

唐诗,是一幅宏伟的画卷,风土人情,边塞田园,喜怒哀乐,山河瑰丽,英姿勃发,国仇家恨,怀才不遇,抑郁浪漫,终成洪流,倾泻于诗词。牧童即使穿越了时空,杏花村的文化底蕴,怕也会值得人千般玩味,百思不得其解,岂能牧童一指了得。只是诗歌还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那断魂的行人,早已经走进了历史;杏花村还在,酒还在,已经脱胎换骨,难以品出当初的味道。清明时节的雨,依旧吟唱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模糊在牧童的手指里。

绵绵春雨,无休无止,时紧时缓,我们来到鄄城北面一个叫杏花岗的地方。顾名思义,这里应该是一个开满杏花的地方,其实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四面环顾,这里连个杏树的影子也没有,不过空气中氤氲着一股黏黏的、醇醇的、香香的味道,哦,是酱香!我怎么忘了?杏花岗酱油,远近闻名的。杏树虽然不在了,但酿造酱油的工艺却传了下来,造福着一方人。此时此刻,如果牧童还在的话,应该是“牧童遥指杏花岗”了。

没有“牧童”的指引,我们盲目驱车前进,歪打正着,在一个不知名的村庄,竟然闪现了几棵杏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几棵新品种杏树,花期晚,银装素裹,娇花浴雨,分外妖娆;一地花瓣,洁白如雪,真是“风光这边独好”!比杏花更好的是酒,村口有一人家,想发一笔小财,突发奇想,竟然用土办法酿酒。酒盛在一个大缸里,让乡里乡邻品尝,浓浓的酒糟味夹杂着酒香,还有细雨的助兴,人未喝就有了几分醉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如果作者杜牧还在的话,酒味、花期、村庄、行人,难觅旧迹,感觉应该怎样?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